“喀左縣推廣的‘設施蔬菜秸稈全量原位還田’技術,不僅提升了設施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還推動設施農業‘兩提’‘兩省’‘一增加’。”在喀左縣中三家鎮叢元號村召開的全省設施蔬菜秸稈全量原位序時還田循環利用技術模式中期工作推進現場會上,省農科院專家現場點評了此項技術,并與技術骨干進行了深入交流。
實現“兩提”“兩省”“一增加”,是喀左縣深化“千名專家進園區”活動的豐碩成果。提升設施土壤質量,解決設施蔬菜生產中連作障礙問題;提升鄉村“顏值”,解決農村環境面源污染問題,助力“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美麗鄉村工程建設;節省肥料施用量50%以上,年均節省肥料投入3000元左右;節省人工10個左右、人工投入1000元以上;增加種植茬口,實現一年四茬生產,僅此一項可助農增收8000元—10000元。2024年,喀左縣深化“千名專家進園區”活動,以打造高標準設施蔬菜種植示范區為契機,緊密結合全縣設施農業種植面積4.54萬畝、設施蔬菜年均產量42萬噸、設施農業產值15億元實際,積極組織農業專家開展活動立項,推廣“設施蔬菜秸稈全量原位還田”技術,邀請農業專家團隊來助農,推動設施農業增“智”又增“質”。
技術先行。圍繞“蔬菜枝葉原位還田發酵”“蔬菜秸稈直立高溫抑菌”“蔬菜整株秸稈原位溝埋做畦”“蔬菜栽培減免耕”四項核心技術,由市、縣兩級9名農學、園藝、蔬菜類農業專家組建專家團隊。試點示范。在中三鎮叢元號村、古山子村試點,根據示范區番茄不同生長階段,通過集中授課、召開觀摩會、現場示范指導等方式宣傳推廣核心技術,有效提升番茄坐果率同比增長8%、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全縣推廣。將“設施蔬菜秸稈全量原位還田”技術全縣推廣,輻射帶動周邊村棚戶參與學習,目前已進行集中培訓3場次、培訓200余人,受邀到縣內12個鄉鎮講解培訓課20場次,分場地指導100余次,培訓農業技術骨干80余人,有效破解了廢棄物利用率不高、病蟲害防治不及時、輪作倒茬不連續、土壤生態不穩定等實際問題。
為提升技術推廣效能,項目專家組積極邀請沈陽農業大學、省農科院蔬菜所、省微生物研究院等相關專家來項目示范區進行指導和把關,完善技術模式,篩選蔬菜鮮秸稈專用腐熟劑,解決了農民的“秸稈愁”、政府的“生態愁”問題。同時,將技術應用與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深度融合,在“產業聯合黨委”全面推廣,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中共喀左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