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渝水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省委《實施細則》和市《責任分工方案》規定要求,堅持以政法委員發揮職責作用為統攬,注重選育與述職、機制與履職、創穩與創新“三同頻”,把平安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重要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末梢,提升基層政法工作水平。
注重選育與述職同頻。配備全覆蓋。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為全區鄉鎮(街道)配備黨委政法委員,由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擔任,配備率100%。強化與組織部門溝通協作,配備政法委員、提拔重用政法委員需征求區委政法委意見,推動優勢資源配置向基層傾斜,實現“黨管政法”全面覆蓋。輪訓全覆蓋。堅持把學懂弄通做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省委《實施細則》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先后組織17名政法委員參加中央、省、市、區政治輪訓班,實現政治輪訓全覆蓋。述職全覆蓋。采取會議述職、書面述職等方式,綜合半年平安建設督導和年度考核,區委政法委員會全體委員和區委政法委機關班子成員結合述職情況和平時考核工作情況,按“優秀、較好、一般、較差”上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并報區委組織部備案,同時抄送所在鄉鎮(街道)黨(工)委、政府主要領導,并作為干部評優評先和使用的重要依據。2021年換屆以來,4名政法委員被提拔為鄉鎮長,6名政法委員被提拔為鄉鎮人大主席。
注重機制與履職同頻。堅持定期會商研判。嚴格落實《鄉鎮(街道、辦事處)政法委員信訪維穩工作會商研判制度》,明確由政法委員牽頭,每月組織召開一次會商研判會,聽取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區)“兩委”工作匯報,深入分析本地政法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對政法工作做出科學精準的預判和部署,2024年召開部署會、會商會、協調會136次。扎實推進政法干警“進網格、訪萬家、護平安”專項行動,緊盯婚姻家庭、情感類糾紛,鄰里關系、宅基地糾紛,租賃買賣、房產類糾紛,山林土地水利權屬等糾紛,運用走訪、家訪、巡訪摸清“民情、社情、鄉情、治情”,協調解決、推動化解矛盾糾紛問題184件。落實請示報告制度。參照區政法機關黨組 (黨委)向區委政法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制度,要求政法委員定期向區委政法委和鄉鎮黨委請示報告工作,明確請示事項和報告事項內容范圍、程序方式及時間期限,圍繞平安建設開展情況、信訪訴求化解情況、矛盾糾紛辦理進展,采取會議聽取、專題匯報等方式向區委政法委請示報告,2024年請示報告各類重大事項53次。抓好賦能提質增效。區委政法委綜合運用重點督辦、掛牌整改、限期銷號等閉環工作流程,對賬推進反饋問題整改,確保重點任務按期推進、落地見效。堅持將基層平安建設指揮棒交到政法委員手中,由政法委員牽頭負責,對本地村(社區)“兩委”和專(簡)職網格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考核評分,并將考核結果與村干部、網格員工資待遇掛鉤,有效解決基層綜治干部參與平安建設能動性不足、成效性不高的問題。2023年,49個村(社區)被評為平安建設先進村(社區),45名同志被評為優秀網格管理員、優秀城市社區專職網格員、優秀兼職網格員;2024年對15個村(社區)進行掛牌整治。
注重創穩與創新同頻。建強基層平臺。依托鄉、村兩級綜治中心,全面搭建上下聯動、左右協同、齊抓共管、無縫對接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采取“常設常駐、隨叫隨駐”“中心吹哨、部門報到”運行機制,積極整合鄉鎮派駐政法單位、基層站所入駐,政法委員作為總召集人,協商解決突出矛盾信訪治安問題和各類涉穩風險隱患,并擔負起鄉鎮(街道)黨(工)委、政府與綜治中心、基層政法單位、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絡員”,實現力量整合、資源融合、信息匯合,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化解涉穩風險。由政法委員統籌調度,整合鄉村兩級綜治干部、派出所、司法所、“五老”人員、心理服務專家等基層力量,嚴格落實矛盾糾紛和涉穩風險隱患“日排查、周化解、月研判、季通報”工作機制,確保涉穩動向第一時間能夠感知和傳遞。2024年上半年公眾安全感滿意度98.2653%,同比提升0.1840%,前進10位;刑事警情、行政(治安)警情、刑事治安案件分別同比下降18.89%、13.46%、28.71%。做優品牌創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陸續培育出“道德積分制”“敲門嫂”“益家和”“百事通”等品牌,組成以“暖民心、順民意、釋民惑”為內核的“渝水·愉快調”品牌集群。人和鄉“百事通”解紛工作法入選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法典型案例,城南街道非警務類糾紛分流工作法入選全市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法典型案例,城北街道龍泉灣社區“架橋連心”化解居民矛盾糾紛工作法、良山鎮周宇社區“美周說事”說出治理新風尚等典型做法被《江西政法動態》刊登;總結提煉出城北街道麗湖社區“鄰里說事”工作法巧解鄰里糾紛、羅坊鎮“廖運根工作室”工作法化解涉農矛盾糾紛、人和鄉布里村“布里采茶戲”工作法化解鄰里糾紛、新鋼街道鐵山社區“老兵評理站”工作法化解小區鄰里糾紛等一批基層治理品牌。(新余市渝水區委政法委 郭小安 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