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汪安社區堅持抓黨建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通過強基固本、產業賦能、治理提效,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優勢,走出一條抱團發展、共富共強新路徑。社區從2019年的集體經濟“空殼村”蛻變為2023年收入259萬元的集體經濟強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3.3萬元。
黨建引領筑堡壘。建強組織強引領。健全汪安社區黨委領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運行機制,在社區集體經濟產業鏈上組建黨組織1個。按照“產業相近、地域相鄰、利益相關”原則,汪安社區黨委牽頭,聯合昌盛社區、蒲墩村等4個村(社區)黨組織組建糧牧上源聯合黨委,形成“聯合黨委+村黨組織+公司黨支部+農村黨員+農戶”引領模式。育強隊伍穩根基。采取“外引+內培”方式,回引銷售能手、致富能人2人進入“兩委”班子、4人納入后備干部培育;五村聯聘會計、律師等4人服務9家集體公司,引導本地村民、專技人員等30余人跨村參與集體項目。健全制度促發展。建立聯合黨委聯席會議月例會制度,采取大事共議、實事共辦、急事共商,召開聯席會議27次;探索活動聯辦、資源聯享、難題聯解、項目聯營等“四聯”機制,聯辦活動3場、整合資源2處、聯建項目1個。
資源盤活促發展。多村資源整合共用。聚焦單村資金短缺、資源分布不均問題,整合6村資金1000萬元、建設用地20畝,建成農事中心、食品加工廠、超市,形成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同步承接縣公安局、西菱動力等13家企事業單位食堂食材配送業務,年營收超200萬元,帶動80余人就業。養殖污染變廢為寶。緊盯養殖糞污亂排入河問題,采取“集體出資+村民入股”組建糞污公司,與片區五村養殖、種植企業合作,堅持“先交糞污處理費,再入欄生豬”,統一開展糞污回收、定向轉運、廉價還田,節約種植戶肥料成本達30%,帶動30余人就業,年收入150余萬元。閑置資產有效盤活。立足合村后大量閑置資產資源,通過“集體出資+村民入股+政策補貼”方式,投資750萬元盤活集體養殖房、村委會用房、菇房等閑置資產7處,建成生豬養殖場、消洗中心、惠民超市,年創收近100萬元。
收益反哺惠民生。反哺項目參與者。按照“入股收益分紅+務工收入”方式回饋參與集體項目建設的村民,建成農事服務中心、糞污轉運公司、惠民超市、食品廠等項目帶動200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集體領辦企業分紅入股村民70余萬元。反哺“一老一少”。實施為80歲以上高齡老人買保險、為7歲以下兒童購買互助險、為高考學子發助學金、為因病因殘致困家庭提供救助等社區福利,全力幫扶“一老一少”、獎勵大學生等2240人次、反哺金額超30萬元,解決了“集體收益有限、村民多、分配難”的現實性問題。反哺全體村民。創設“村民會員制+志愿活動積分制”信用積分治理體系,本村村民在幸福超市購物享7—9折、參與志愿活動獲得積分可在超市兌實物,實現村集體收益人人可享、人人愿享。汪安社區守信“紅利”激發鄉村治理“活力”做法獲評2023年度全國信用承諾特色案例。(楊朝坤 蒲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