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業,人才為本。要把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夯實科學教育基礎、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加大服務保障支持上下足功夫、做實文章,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夯實科學教育基礎,凝聚青年科技人才發展動力。高校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搖籃,要聚焦國家優勢產業、新型產業、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優化高校學科設置,加強基礎學科、交叉學科、優勢學科建設,提高高等教育自主培養人才質量,為青年科技人才夯實發展“地基”。創新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科教協同育人改革,引導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工作,將體現學科發展前沿、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高水平科學研究與教學活動進行整合,共同支撐人才培養,激發青年科技人才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完善青年人才托舉機制,通過“同場賽馬”、公平競技,推進青年科技人才在重點領域、重點學科、重點項目擔任主要負責人,在高水平高質量項目建設中“挑大梁”“當主角”。
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激揚青年科技人才發展活力。要遵循科研活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科學設置評價考核周期,減少考核數量和頻次,減少過程性評價,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長遠發展。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制,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職業早期的普惠性支持和跟蹤培養,設置人才“蟄伏期”,靜待青年科技人才“開花”。打破“四唯”評價導向,創新評價方式,開展分類評價,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逐步建立起以質量、績效、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標準。落實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職稱職務破格晉升機制,破除“論資排輩”和“圈子文化”,打通“綠色通道”,讓每一位青年科技人才都能享有公平機會,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加大服務保障支持力度,釋放青年科技人才發展潛力。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扶持舉措,構筑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的“快車道”。強化服務意識,做好服務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店小二”,在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對處于成長期、創業期的青年科技人才要“扶一把”“送一程”,在科研設施、經費支持、人才流動、安家住房、醫療保健等方面解決困擾,減少青年科技人才的非科研性事務,保證在科研創新上的絕對時間投入,讓創新活力充分涌流。要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營造關心、愛護、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吸引、保留和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青年科技人才,持續放大人才群聚效應,形成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局面。(高密市委組織部 綦曉輝)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