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是各種矛盾和問題的集聚地。江蘇揚州寶應縣氾水鎮因資源豐厚、地勢優越,素有“金氾水”美譽。近年來,當地持續打造“善治招牌”、“智治招牌”、“共治招牌”,念好“小”“微”“新”三字經,讓基層治理從“唱獨角戲”向“搭臺唱戲”轉變。
氾水鎮積極打造“一村一品、一支部一特色” 牌坊村農家書屋供圖
精耕黨建引領“責任田”,打造“善治招牌”,建強“小陣地”釋放“大能量”。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是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氾水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健全“周交流、月點評、季度紅旗評比、年度考核”機制,實施黨建“1+N”強基、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提升等行動,每個村落配備群眾議事室、群眾活動室、農家書屋、婦女兒童之家、書畫室等功能室。持續發揮先鋒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李樹干堅守“一個人的警務室”,守護片區平安,做好“傳、幫、帶”工作,聚焦“小”“急”“難”等各類民生問題,不斷激勵全鎮調解員提高調解能力水平,李樹干警務室作為全省派出所民警踐行“楓橋經驗”的隨崗培訓基地,以嚴標準、高品質打造叫得響、立得住、有生命力的本土治理品牌。
氾水鎮市域治理一體化平臺為居民提供精細服務 社會治理辦公室供圖
守好民生保障“灌溉渠”,打造“智治招牌”,暢通“信息鏈”實現“零距離”。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堅持社會治理為了人民”。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氾水鎮不斷優化指揮調度體系。加快推動治安、國土、農水、環保等各類數據資源共享,突出做好常態化信息采集維護與重點部位24小時視頻巡查,及時發現、快速處置老百姓身邊的安全隱患。深入實施“精網微格”工程,將全鎮劃分為402個微網格,把“微網格”的“觸手”延伸到社會最小單元,將科技智能元素融入網格各領域、各環節,通過網格連心群、抖音小視頻等線上方式,創造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的傳播鏈條,為全鎮近十萬名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在“智治”方面,站穩人民立場、回應群眾關切,在信息采集、矛盾化解等基礎民生服務上持續發力,真正了解到百姓新愿望、新期盼,在基層治理新實踐中真正做到實處、落到細處。
氾水鎮持續開展“人大代表進村入戶訪民情”活動 迎豐村黨群服務中心供圖
編織協同治理“鄰里網”,打造“共治招牌”,跨界“新聯動”共繪“同心圓”。氾水鎮充分發揮以社區為主導、社會組織為樞紐、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機制作用,持續開展“人大代表進村入戶訪民情”活動,建立鄉鎮人大代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化平臺;用好用實“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近兩年來,圍繞百姓的煩心事、揪心事開展協商議事活動上百次,為基層百姓辦理實事好事。搭建“1+7+N”組織架構、工作體系,整合公安、網格、物業安保力量,吸納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組建社會治理聯防聯控大隊,常態化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在“共治”方面,強化左右協同治理、跨部門協調配合,編織“鄰里網”,壯大服務力量,形成聯動各方、協同參與、一呼百應的新治理格局。(作者:徐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