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稻田公園對面的都市農場,兩側高大的溫室大棚整齊地鋪展開來,大棚里8個大型高密度圓形魚池一字排開,池水清澈見底,幾條健碩而漂亮的錦鯉正愜意地游來游去……
經過半年多的緊張施工,晉源區都市農場高密度養殖系統池全面竣工,首批引入的錦鯉被放入養殖池,標志著園區正式引入魚果綜合種養新模式,拓寬了增收新渠道,預計年增收達500萬元。
新建的大棚是新型柔性結構棚,相較傳統溫室大棚更加集約化,建造成本低、更環保,拆解也更方便。同時這種柔性結構棚也能達到日光溫室的保溫性能,冬季時白天最高溫度可達25攝氏度,夜間最低溫度可達5攝氏度。“經過前期調研,我們發現可以適應0至30攝氏度的廣溫性魚類錦鯉最適合在大棚內飼養。冬季的低溫也會讓錦鯉進入冬眠,適合養膘。此外我們北方水質偏堿偏硬,會使錦鯉的花色更鮮亮,品相更好。”項目負責人劉源介紹,“今年預計收獲各種魚類16500公斤,實現收入2600萬元,安排勞動力就業50余人。”
作為觀賞魚中的藝術品,品相良好、血統優秀的錦鯉有紅白、黑金、黃金、大正三色等不少漂亮的花色。農場打算大量購入一批優質錦鯉魚苗,按照首批一次產250萬尾魚苗、一池5000尾魚苗來算,1年后養到長35公分時開始上市,絕大部分錦鯉按照1斤15—25元,預計單池一年利潤可達3萬至5萬元。經過3次篩選,品相極優的錦鯉則繼續留養,3年后長到80公分時上市銷售,以此來開發魚類養殖的多元化價值,實現生態觀光、餐飲休閑、科普研學的多元效益,市場前景樂觀,填補了省內空白。
魚果綜合種養模式是“魚菜混養”“魚花混養”的升級版,依托資源互補共生技術,將傳統漁業循環養殖和果蔬種植有機結合,將養殖魚用過的水通過管道輸送到過濾槽,經過物理過濾、物理沉降、生化過濾,將魚類排泄物轉化成富含氮、磷的硝酸鹽類物質,成為果蔬的“營養液”,為種植的果蔬提供優質肥料,實現了養殖尾水的資源化利用,具有節水、節地、環保等優勢,實現一棚雙收、一水兩用的綠色農業循環。
“魚的糞便中富含魚蛋白,這是果蔬種植中非常需要的一種養料,用上養殖尾水后首先省去了這一筆支出,另外優質的有機肥水也能讓水果的品質和口感更好。”都市農場的負責人郝增勝介紹。
晉源區都市農場是太原市高效農業示范農場,是晉源區重點農業項目稻花城的新建項目,總占地185.51畝,建有36個大棚,累計投入6000余萬元,有27種水果,15類新鮮蔬菜。除了常見的葡萄、草莓、西梅等水果外,還種植了美早櫻桃、美都2K西瓜、蟠棗、百香果、軟棗獼猴桃等名特優水果。魚果綜合種養模式的推廣,將為太原市民提供綠色有機果蔬,實現“天天有水果、周周有蔬菜”。
目前,園區美都2K西瓜預計9月底成熟,產量可達20000斤。香野、巧克力、奶油、妙香七號、雪兔草莓等品種正加緊種植。都市農場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種植模式進行專業化生產、產業化運營,圍繞產學研聯動、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健全要素鏈,打造集果蔬生產、分撿包裝、采摘體驗、科普研學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千方百計鼓起農民“錢袋子”,想方設法拓寬集體經濟增收路,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晉源樣板”,為太原市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增色添彩。(晉源區融媒體中心 楊潤德 韓暖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