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李潔
科幻是連接現實與未來的橋梁,將人類視作一個整體書寫對象的中國科幻文學,正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助推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從劉慈欣的《三體》到新一代作家的創新之作,中國科幻正以其獨有的視角和聲音,參與到全球科幻文化的共識與互鑒之中。
無論是日前在英國頒出的2024“雨果獎”名單,還是亮相2024上海書展的新書矩陣,一大批新作見證著中國科幻作家在“靜待花開”的從容中創造出可喜成績。
“單點突破”+“集群作戰”,新科幻力量崛起
從引進作品《意識上傳中》《巴別塔》《環太平洋》《時間機器》,到本土原創《夢之海》《AI覺醒》《宇宙墓碑》《多維宇宙》,2024上海書展上,科幻迷可謂“掉進米缸”。近年來,隨著《三體》帶動的科幻風潮,科幻文學的出版呈現出“供需兩旺”的特征。從行業格局來看,出版社主導精品力作“單點突破”,出版品牌規模化“集群作戰”的特點,也顯露無遺。
青島出版社的《死在火星上》是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獲獎作品,出自1996年出生的青年網絡文學作家天瑞說符之手。故事講述全宇宙僅存兩個人類,在火星孤立無援的絕境中互助互救的故事。作品“科技含量”高,同時又帶給讀者“手心全是汗,節奏感十足”的閱讀體驗。作家馬伯庸評價:該書稍加改編后“就是一個渾然天成、結構完整的成熟電影劇本”。“觀賞性,專業性和思想性兼備。”而天瑞說符的另一部小說《我們生活在南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書中少男少女跨越時空的美好情感讓人類面臨生存危機時的抵抗更具有價值和意義。有讀者看完該書后感嘆:“抵抗宇宙異變的不是決絕和悲壯,而是日常人間的細水流長。”
業內人士關注到,一些出版品牌長期深耕科幻文學,已經形成規模化、集群化效應。日前剛剛揭曉的2024“雨果獎”獲獎名單中,最佳系列小說獎被安·萊基的《數字星艦》系列斬獲。該系列小說原名《雷切帝國》,已經被湛廬文化引進并以《數字星艦》為書名出版。此外,湛廬文化品牌還出版了《如果宇宙可以伸縮》《星際方舟》《星際穿越》等多部科幻作品。另一家出版品牌讀客文化也在科幻文學領域保持長期專注,在2024上海書展上力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阿西莫夫科幻短篇全集:最后的問題》、經典作品《銀河帝國》系列以及羅伯特·海因萊因《異鄉異客》《時間足夠你愛》等。
細雨無聲中,增強全球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理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在《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看來,小說《三體》風靡全球,展現了全球科幻讀者可以通過一部優秀的作品建立美學共識和精神鏈接。近年來,中國科幻文學大多將人類視為一個整體的書寫對象,因而更容易獲得跨越國界的理解與認同,促進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讀者對科技、人性、未來等議題的共同思考。
世界的科幻舞臺上,需要中國科幻的頻繁“亮相”。多年來,國外的科幻文學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迷;而厚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創作者們,又把中國科幻作品推向海外,講述中國人的科學觀和價值觀。除了《三體》之外,近年來還有《沒有答案的航程》《水星播種》《人生不相見》等中國讀者熟悉的經典科幻作品,不斷走向海外,細雨無聲中增強全球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在此過程中,他們對中國科幻文學的期待越來越高。在境外知名科幻雜志《克拉克世界》的創辦人兼總編尼爾·克拉克看來,中國科幻作品代表著另一種視角、另一種文化、另一種歷史、另一種傳統。古老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思想,為科幻文學創作者賦予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源泉。例如,加拿大華裔作家趙希然的小說《鐵寡婦》以古代中國女皇為創作原型,為海外讀者帶去獨特的新鮮感,她也憑借此作獲得了2024“雨果獎”最佳新人。
寫出風格,期待中國科幻文學的下一次爆發
好作家、好作品的涌現,需要耐心、積累和成熟的時機。在《三體》全球大熱之后,關于誰能接力劉慈欣,繼續推動中國科幻發展的討論不斷被提及。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的科幻文學領域發展態勢良好,新人作者不斷涌現,新的作品不斷推出,讀者只需平常心等待。而對于創作優秀科幻文學的途徑,姚海軍也指明了方向——作者要關心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的未來命運,寫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科幻作品。
從科幻文學作者的儲備力量來看,很多作者和作品已經在世界范圍內獲得相當的認可度。如在2024“雨果獎”的最終入圍名單中,多位作家、編輯以及多部作品榮獲提名,共涉及9個重要獎項。如王晉康的《水星播種》與何夕的《人生不相見》均入圍了最佳長中篇小說獎;韓松的《沒有答案的航程》則被提名為最佳短篇小說。姚海軍被提名最佳長篇作品編輯。盡管提名者未必最終獲獎,但他們在科幻領域的貢獻和成績已為海內外讀者所認可。
新一代的科幻作者也越來越成熟。多次斬獲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中國科幻銀河獎的陳楸帆代表作品有《荒潮》《人生算法》《AI未來進行式》等,近期新作《贏家勝地》聚焦于人工智能技術崛起后對人類情感、情緒的影響。作家寶樹的代表作包括《三體X:觀想之宙》《古老的地球之歌》《時間之墟》等,他的作品《美食三品》入圍2024“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獎。令人欣喜的是,網絡科幻文學品質亦不斷提升,新人不斷涌現。
(文:本報記者 衛中 圖:受訪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