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組織部門肩負著選人用人的政治責任,要把“改革導向”融入干部“選育管用考”全過程、各方面,真正把銳意改革的干部培養好、選出來、用起來,匯聚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精心培訓上下功夫,配齊干部銳意改革的“金剛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銳意改革不是隨意改革,干部謀劃和推動改革,必須以過硬的能力素質做基礎。改革的能力素質不是與生俱來、一蹴而就的,教育培訓非常關鍵。組織部門要把改革攻堅能力作為干部能力的重要方面,圍繞提升干部改革意識和能力分門別類設計培訓課程、編制培訓計劃、安排培訓班次,通過專題講座、考察調研、座談交流、案例分析、沙盤演練等方式,引導廣大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入思考改革為了什么、改革依靠什么等重要課題,幫助干部樹立正確的改革觀,切實增強干部抓改革、謀發展的能力素質。
在精準考核上下功夫,激發干部銳意改革的“動力源”。選人用人是風向標,大力倡導改革,就是要對銳意改革的干部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只有這樣,干部抓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越來越高,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才會越來越多。組織部門要把干部抓不抓改革、抓了什么改革、取得怎樣的改革成效作為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方面,精準精細設計考核指標。要到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養老托幼、基層治理等民生領域改革一線考察干部,不僅聽匯報、看現場,更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把改革為民的導向落到實處。要抓好平時考核和跟蹤考核,不僅看改革成效,更看干部的膽識魄力和能力素質,增強干部考核的全面性。
在精細關愛上下功夫,搭建干部銳意改革的“金鐘罩”。改革不會一帆風順,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矛盾的復雜性比過去明顯增強,難啃的硬骨頭也會增多。組織部門要樹立為改革者擔當、為實干者撐腰的導向,不苛責干部,幫助干部放下心理包袱,讓干部更好輕裝上陣。要精準容錯糾錯,把嚴管與厚愛相結合,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開拓進取、干事創業,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作者: 戚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