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衛哲)日前,2024年海南臨高縣第二屆開漁文化節開幕。隨著為期3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嘹亮鳴笛聲響起,停靠在調樓鎮武蓮漁港碼頭的500余艘漁船浩浩蕩蕩駛向南海,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全省1.36萬艘休漁漁船將按照生產習慣擇時出海捕撈。
臨高縣是海南漁業大縣,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扎實,漁業總產值占全縣GDP的45%以上,成為臨高縣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海南餐桌上的每3條魚中,就有1條來自臨高。臨高縣漁業擁有5個第一,分別為海洋捕撈漁船總噸位全省第一、漁業總產量連續26年全省第一、海上勞動力人數全省第一、深水網箱養殖規模全省第一、大中型漁船數量全省第一。
據了解,臨高縣共7個漁港,全縣漁業漁船數量5652艘,海上從業人口39675人。2023年,全縣漁業總產量超41萬噸,其中海洋捕撈產量約38萬噸,海水養殖產量2.89萬噸,淡水養殖產量0.38萬噸,淡水捕撈0.036萬噸,全縣漁業生產產值154億多元。今年4月1日,臨高縣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獲批,有力助推當地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屆開漁文化節由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臨高縣委、臨高縣人民政府主辦,文化節期間,舉辦東坡音詩會、“哩哩美”漁歌、木偶戲、開漁野生海鮮品鑒等群眾參與度高的展演活動,同時舉行網絡招商推薦會、海南西部(臨高)國際水產品交易市場二期重點配套項目開業、國際海釣大賽、健康樂跑、帆船帆板、沙灘排球賽等系列活動。
臨高縣縣長王挺稱,近年來,臨高縣著力發展“五色經濟”,其中“藍色海洋漁業”作為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緊緊圍繞海南省委、省政府“往深海走、往岸上走、往休閑走”的漁業發展目標,重點發展海洋漁業,推進漁業精深加工、休閑漁業等多業態漁業產業發展,打造海洋現代漁業創新發展綜合體。此次開漁文化節系列活動,以推動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漁業招商及產業項目落地為方向,通過一系列具有鮮明海洋文化特色內涵的活動,加快推進文旅、漁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