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俗,樹新風,惠民生,鄉村文化蘊含著培養文明風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力量。在新時代鄉村文明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以“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為載體,把“星級文明戶”創評作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涵養文明鄉風的重要舉措,通過“五個步驟”“四級評定”工作法,讓鄉風文明有“鏡子”可照、有“標尺”可量,營造人人以“星”為榮、爭“星”、評“星”、追“星”、創“星”的濃厚氛圍,匯聚鄉村善治的大能量。
宣傳發動 營造爭“星”氛圍
婁煩縣多措并舉,通過宣傳視頻演起來、標語海報貼起來、紅色喇叭響起來、宣傳資料發起來、微信群組活起來、網格人員跑起來等方式,大力宣傳“星級文明戶”創評的目的意義、標準程序、政策辦法。緊扣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熱點、難點,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將“星級文明戶”創評工作和對老百姓的激勵政策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推動“星級文明戶”創評“熱在基層、熱在群眾”,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
堅持邊宣傳發動邊組織“爭創”,對基礎好、“十星”差距小的“星級文明戶”,根據缺星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體育、健康科普、技能培訓等志愿服務活動,爭創一批“十星級文明戶”,鼓勵農戶向上向善,提升星級,爭當“十星級文明戶”。通過宣傳發動、鼓勵引導、榜樣帶動貫穿創評全過程,全縣形成了人人以“星”為榮、創“星”爭“星”追“星”的濃厚氛圍。
嚴格程序 樹立評“星”“標尺”
聚焦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結合鄉村治理實際,婁煩縣梳理形成“星級文明戶”十項創評標準:愛黨愛國、勤勞致富、誠實守信、團結友善、孝老愛親、遵規守法、綠色環保、移風易俗、衛生健康、科教文體。每一方面用一顆星來代表,全部達標為“十星級文明戶”。
其中“移風易俗星”是針對陳規陋習大起底過程中,各村普遍存在的鄉風文明短板及群眾普遍痛恨的陋習,專門設置的一顆“星”,通過定星體現引領作用。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以來,7個鄉鎮涌現出“嫁女零彩禮”62戶,逐步打破根深蒂固的彩禮觀念,農戶帶頭踐行新時代婚嫁新風尚的意識逐步增強。
同時,每顆星的評定標準都作了細化且極具操作性。例如,勤勞致富星要求家庭成員積極外出務工爭取薪金致富;團結友善星要求無鄰里糾紛和吵架斗毆現象;孝老愛親星要求保證子女適齡入學,妥善安排好留守父母和孩子的生活;綠色環保星要求不濫墾亂占林地,不亂砍濫伐林木,不私采濫挖河道砂土、石頭;衛生健康星要求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積極參加改水改廁。
在全面調研各村實際的基礎上,婁煩縣總結出“認星、評星、定星、亮星、掛星”五個行之有效的推進步驟,即自我申請認星、管理中心評星、集體研究定星、公開公示亮星、集中組織掛星。經公示無異議后,由縣鄉予以掛星。在各村評定的基礎上,按照農戶自評、村級初評、鄉鎮復評、授牌掛牌的“四級評定”模式進行,讓群眾全程參與,讓環節公開透明,充分發揮村“兩委”、黨員、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做到評星結果群眾認可、社會認同,確保星級評定和積分管理的公平公正。
政策激勵 激發追“星”動能
在“星級文明戶”創評中,婁煩縣將創評結果與各項優惠政策全面掛鉤,更有效地調動村民積極性。各鄉(鎮)、縣教育局、縣人社局、縣衛健局、縣住建局等部門出臺政策向“十星”戶、“進步”戶傾斜;用活用好村集體經濟收入、光伏收益分配、愛心超市積分兌換、節日慰問、創業貸款、評優評先等,讓農戶感受到星級創評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在體驗到儀式感、榮譽感、獲得感的同時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完成從“要我創星”向“主動爭星”的轉變。
婁煩縣各鄉村還結合實際,對不同星級戶給予差異化獎勵。例如,杜交曲鎮對創評第一名獎勵300元、第2名獎勵200元、第3名獎勵100元;設立進步獎,對創星等級進步較大的農戶,按得星多少給予獎勵,每進一星獎勵30元,有效激發群眾爭當“十星級文明戶”的熱情。
同時,開展黨組織引導、黨員示范,將創星活動與鄉風文明進萬家、陳規陋習大起底、鄉村志愿服務等工作緊密結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通過組織交流學習、上門指導、教育引導等方式鼓勵農戶崇德向善,提升星級,爭當“十星級文明戶”。
建立精神褒獎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縣文明委對“十星級文明戶”進行集中授牌儀式,各鄉(鎮)對“六星級至九星級文明戶”進行授牌,通過張貼海報、設立示范榜、新媒體報道、巡回宣講、觀摩學習、上門掛牌等方式對“十星級文明戶”進行廣泛宣傳。通過“一事一記錄、一事一獎懲、一月一評分、一季一觀摩、一年一評星”的動態管理機制和星級評定與積分獎勵掛鉤的管理辦法,由村“兩委”對集中評星達到標準的給予“加星”,對不符合星級標準的及時“摘星”并給予教育、指導和幫扶。
組織保障 收獲創“星”成果
組織保障是“星級文明戶”創評取得成效不可或缺的法寶。婁煩縣將“星級文明戶”創評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建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星級文明戶”創評專項工作組,下設工作專班,明確各鄉鎮、相關部門職責任務;出臺《婁煩縣“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的實施方案》,規范操作流程和評選標準;建立起縣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村(社區)支部書記親自抓、負總責,縣委常委包鄉鎮,鄉鎮副職包村,網格員包戶,部門聯動指導的創評工作機制,扎實有序開展“星級文明戶”的創評工作。
緊密結合“星級文明戶”創評與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星級創評與群眾增收、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建設等相互促進。蓋家莊鄉榆樹掌村將爭創“勤勞致富星”與發展集體產業——皇姑山松針花肥土項目掛鉤,鼓勵村民主動參與,實現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雙提升;杜家莊村以養殖業為主要產業,該村在創評過程中增設“衛生健康星”,促進了村莊環境有效改善;天池店鄉把創評工作與鄉風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相結合,推動鄉村治理與精神文明建設互促共融;羅家曲村的婁煩繡娘館系列刺繡產品講述了山區群眾自強不息、脫貧致富的美麗故事,創評“星級文明戶”后,越來越多的婦女參與到務工致富中,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增加20萬元,每位繡娘平均月增收1000元左右。
在全縣廣泛動員、大力推動之下,“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15543戶常住農戶100%完成認領自評;“六星級文明戶”至“九星級文明戶”12519戶;“嫁女零彩禮”62戶;“十星級文明戶”237戶,50個“十星級文明戶”示范戶。“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各項評定標準已然成了文明鄉風的“風向標”,“十星級文明戶”示范戶的榜樣帶頭作用越來越明顯,通過“用身邊人教育身邊人”,持續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中共婁煩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