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新征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迎來了大有作為的重要時期,要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原則,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實現高水平安全。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有助于應急管理實現技術裝備層面的革新,能夠推動應急管理理念更新,提升應急管理隊伍能力水平,并促使相關法規制度不斷完善,為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和支撐。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應急管理 現代化建設 高水平安全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應急管理已經從以事故應急為導向轉變為全方位常態化風險應對處置,基本形成了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斗爭意識,提高斗爭本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實現高水平安全。
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是穩定發展的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社會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得到極大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等能力顯著增強。特別是2018年新組建應急管理部,著力防風險、化危機、保穩定、惠民生,進一步提升了應急處置的質效。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加之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頻發,氣候風險不斷加劇,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急管理在保障穩定發展方面面臨重大考驗。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專章部署,鮮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大戰略考量。事實上,新發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相互融合,共同構成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支撐。新時代新征程,為構建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安全格局,我們必須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原則。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需要進一步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和自然災害防治責任,狠抓風險防控責任落實,著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的觀念,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堅持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紅線。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節都要以安全為前提,不能有絲毫疏漏。”安全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需求,也是社會平穩有序發展的必備條件。應急管理是多方主體共同的責任。應急管理覆蓋面廣、涉及領域眾多且都是關鍵性重大問題,需要嚴格督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相關單位積極履行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確保整體安全。
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正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時期
高質量發展提升了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緊迫性。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并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潛在的安全隱患仍不容忽視,如全球變暖加速疊加尚在修復中的脆弱生態,容易造成嚴峻的防汛抗旱形勢;城市化快速推進疊加人口大量遷移性涌入,容易造成城市治理難題;人口老齡化疊加鄉村空心化,容易造成區域失衡問題……這些都要求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讓人民充分感受和分享改革發展紅利的同時,高質量發展也在呼喚著更高層次的安全。這份守護人民建設成果和社會發展進步的責任,很大一部分落在了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方面。換言之,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
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是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及支撐,彰顯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為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支撐。一方面,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不僅能夠推動技術層面的革新,還能推動管理理念、組織結構、人才培養等多個維度的革新。另一方面,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的融合應用,能夠為應急管理領域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和途徑,提升應急管理隊伍的專業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增強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新質生產力為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助力
實現技術裝備層面革新。不可否認,受限于技術、資金和人力資源較為不足,目前部分應急預警系統難以做到源頭防控。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物聯網傳感器等智能化裝備和技術快速應用,有利于實現對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等風險的全面和實時監測;借助先進的算法和模型對異常行為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有利于提高預警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進一步緩解個別地區基層政府資金有限、專業應急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同時還能保障資源關口前移,實現救災應急儲備物資的科學精準調配;借助全國聯網且實時更新的數據庫,能夠進一步整合既往處置突發事件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同時借助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輔助決策,提高風險識別、安全預警和應急評估的準確性、科學性。例如,新質生產力發展帶來的通信技術革新,如衛星通信、5G網絡、智能終端等,可以保障災害發生時的災區關鍵通信暢通,確保救援指揮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有助于穩定受災群眾的情緒。
推動應急管理理念更新。目前,為適應“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能任務需要,我國正在積極推動氣象、水利、地震、地質、林草、城市管網、礦山和危化企業等重點領域的基礎支撐服務整合共享,建立完善各類支撐信息數據庫,打造專家支撐和技術保障團隊。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正在加速這一進程。例如,我國已實現全國高危行業企業聯網監測,構建了安全生產“智慧監管”模式,建成并在全國推廣應用“互聯網+執法”系統。智能執法輔助工具可以自動識別危化、工貿等30余類重點工藝、關鍵設備問題隱患,在規范執法人員工作、提升安全生產執法質量和效能的同時,有助于推動“強管理、重服務”的應急管理理念深入發展。此外,新質生產力的引入要求應急管理部門更新傳統的管理理念,即在制定應急計劃和響應策略時,需要依賴實時數據分析,而非僅是經驗判斷。比如,借助即時通訊、線上會議等技術手段,專家團隊的集體智慧得以在決策過程中發揮重要價值,能夠提高應急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提升應急管理隊伍能力水平。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強調:“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應急管理專業人才目錄清單,拓展急需緊缺人才培育供給渠道,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實施應急管理科技領軍人才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加強應急管理智庫建設,探索建立應急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和重特大突發事件首席專家制度。將應急管理納入各類職業培訓內容,強化現場實操實訓。”近年來,我國不斷健全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培養符合現代化應急管理需要的交叉學科、技能融合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具備學科背景、熟悉生產運作、掌握應急管理技能的高水平應急管理人才。一些高校成立應急管理學院,建立應急管理大學,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應急管理隊伍能力水平提高。此外,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應急系統人員具備更高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通過對新技術、新裝備的運用,可以培養出更多具備專業救援技能和應急管理能力的人才。例如,借助VR、AR等技術,可以實景模擬演練,以更貼近實際的方式積累經驗,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總之,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加快發展,技術裝備的升級和人才素養的提升會進一步呈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態勢。
促使相關法規制度不斷完善。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管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領域和題中應有之義。不可否認,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創新技術的應用會帶來新問題、新挑戰,使得原本有待完善的法規制度暴露出一些問題。因此,應將應急管理與法治建設有機結合,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將加強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作為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著力點加以推進。《規劃》對實現應急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作出了具體部署,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任務,初步勾勒出應急管理法治化的基礎制度框架。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將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持續推進,涉及數據產權、流通、使用等的相關制度文件也在陸續出臺并不斷完善。未來,應加快促進應急管理各方面制度規范更加協同和定型,提升應急管理法治體系的系統性、協調性和穩定性。
(作者單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求是》,2024年第11期。
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③馬寶成:《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22年。
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
⑤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⑥代海軍:《新時代應急管理法治化的生成邏輯、內涵要義與實踐展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3年第4期。
責編/孫渴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