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青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青團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發揮主力軍作用的重要要求,始終聚焦為黨育人主責主業,始終把握黨的二十大對青年一代提出的成長要求,與上海“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教育綜合改革同頻共振,從要素、體系、平臺等三方面全面發力、持續用力,在提升新時代共青團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水平上破題、探路。
面向主戰場,強化三要素,全面融入教育主板。以加強黨建帶團建為重點強機制。以高校修訂章程的契機,積極爭取高校黨委支持、主動融入育人體系建設,不斷鞏固團學組織在學校“大思政”格局中的主力地位。以提升團干部能力為重點強隊伍。發揮專職團干部的“政治教員”作用。強化“團的干部就是思政工作者”意識,督促高校團干部樹牢事業心,端正價值觀,練好基本功。發揮團學骨干的“關鍵少數”作用。堅持高標準選拔、嚴要求管理,組建覆蓋全市各高校的團學骨干宣講團;以高中、高校推優一體化為契機,經過高中培養、團市委推薦進入高校,確保骨干抓牢、推優抓早。以提升育人專業度為重點強資源。形成團屬智庫。聯動滬上高校示范馬院,在人才共育、課題共研、師資共享等方面形成緊密合作,既與各校共享,更為全團所用。聯動社會領域。以“田間、車間、直播間”為主建立大學生骨干培養實踐基地,為市級青馬班學員配備“一對一”社會導師,引導廣大學生骨干走進生產一線,了解社會機理。
守好主陣地,構建三體系,提升思想引領實效。構建組織育人體系,使青年化闡釋成為主旋律。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武裝青年,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青年,用城市品格浸潤青年。日常教育注重穿透力。團市委直接抓高校院系、校團委直接抓支部,在書院、宿舍區等地依托功能型團組織開展常態化教育引導。自我教育注重混齡式。推動高校承接、指導高中生工作項目,參與暑托班課程研發,使廣大高校學生在增強“互動式”學習體驗。構建實踐育人體系,牢牢抓住實踐育人主導權。立足城市豐富改革發展場景和紅色資源,圍繞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引導廣大學子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城市與青年雙向奔赴中提升精神素養、能力本領。構建場景育人體系,在大戰大考中發揮主作用。緊緊圍繞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吹響沖鋒號,建功主戰場。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廣泛建立黨團組織,讓進博會成為“沉浸式”育人的金字招牌。在上海市“民心工程”愛心暑托班中,每年有超過1.2萬大學生參與其中,成為上海一體化育人的典范。
打好主動仗,用活三平臺,當好前哨崗位部隊。用活人民建議征集平臺,在推動廣大學子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方面打主動仗。牢牢把握上海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的契機,在市學聯成立的人民建議征集專委會統籌下,全市高校學生會普遍設立人民建議征集郵筒。用活校園輿情監測平臺,在關鍵時刻發揮“報準信”作用方面打主動仗。不斷增強政治敏感性和安全觀念,在學校成立新媒體工作站,成為掌握學生動態的前端觸角。用活高校課題研究平臺,深入研究把握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發揮高校智庫功能和智力優勢,整合教育系統德育資源、高校科研力量,逐年開展學校課題研究評審,在教育系統打響“學校共青團工作研究”品牌,不斷突出抓好政治引領的內容供給,推動研究成果向工作成果轉化。(作者:任浡 團上海市委學校工作部部長)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