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企業黨建 > 正文

中國安能:賡續紅色基因血脈 以應急救援新質生產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由原武警水電部隊轉隸組建的中國安能集團(以下簡稱集團),是唯一一家以應急救援為主業的中央企業。轉企以來,中國安能賡續軍隊紅色血脈,牢記姓黨為民初心,把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水平與傳承“鐵心向黨、鐵肩擔當、鐵膽攻堅、鐵骨奮斗”的“水電鐵軍精神”紅色初心統一起來,以提升應急救援新質戰斗力為突破口,突出政治引領、健全體制機制、聚焦創新驅動、強化人才支撐,努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保障黨和國家應急救援工作大局。

強化政治引領,確保企業改革發展正確方向

集團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引導各級以擁護投身改革的實際行動,為服務黨和國家應急救援工作大局持續貢獻力量。

強化政治引領永葆政治本色。轉企以來,集團黨委明確提出,要從政治高度看待轉企改革、要把政治標準貫穿始終、要以政治擔當抓好各項工作有效落實,發揮應急救援專業優勢、彰顯安能獨特價值,以實際行動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

融入國家大局確立戰略定位。中國安能履行應急救援職責,既是黨中央賦予的重要使命,也蘊含了改革探索新路徑的囑托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建設非現役專業隊伍”目標,中國安能確立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思路,提出“一基兩翼、三新四成”發展戰略。國務院國資委重新核定集團公司的主責主業為應急救援和工程建設,使中國安能更加聚焦服務黨和國家戰略大局。下一步,中國安能將更加聚焦戰略定位,進一步發揮中央企業專業化體系化優勢,以實際行動展現國之重器的責任擔當與家國情懷。

牢記“兩個至上”履行職責使命。中國安能集團持續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每次救援任務都第一時間召開黨委常委會,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判災情形勢、科學部署調度,集中全集團精干力量迅速投入搶險救援。轉企5年來,先后圓滿完成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救援、京津冀抗洪搶險等180余次災害事故搶險救援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健全體制機制,完善“建救一體”的體系布局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中國安能持續健全體制機制、完善體系布局,為提升應急救援戰斗力提供體制機制支撐。

優化力量布局。圍繞保持工程救援領域的專業優勢,在現有12個工程救援基地基礎上,進一步擴充規模、優化結構,提升重點區域力量覆蓋率,實現能夠同時滿足2-3個方向重特大災害工程救援用兵需求。圍繞更好發揮應急救援國家隊的功能,按照拱衛首都、保障戰時、輻射全國,側重長江中下游、西南地質災害多發地、重要地震帶,確保有效處置洪澇、臺風、地震、地質災害、極端天氣和戰時引發的水庫大壩損毀、電力中斷、山體滑坡、堤防決口、城市內澇和堰塞湖等險情。

完善指揮體系。繼承和創新部隊時期的搶險組織指揮模式,采取基指+前指+作戰單元的架構,構建了前后支撐、上下聯動、內外協調的扁平高效指揮體系。持續優化以突發事件為總案、自然災害工程救援為專案的”應急預案體系,依托全國140余支應急隊伍,落實24小時值班,推動指揮系統信息化。織密聯合化救援體系,主動融入政府主導的應急救援聯合行動體系,不斷提高組織指揮效能。

在2023年京津冀抗洪救災中,集團黨委主動作為、挺膺擔當,調集精兵強將緊急奔赴北京房山、門頭溝、河北涿州、霸州、文安以及天津靜海等7個市區縣,持續奮戰16天,接連打贏道路搶通、潰口封堵、堤防搶護、巡堤排險等12場硬仗。特別是在河北涿州白溝河搶險中,中國安能在洪水決堤而出、沖毀村莊,直逼京廣鐵路和雄新區的緊急時刻,臨危受命,連夜調集重兵投入戰斗,提前三個小時完成筑壩截流,使京廣鐵路大動脈和雄安新區化險為夷,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高度贊譽。

強化創新驅動,發揮新技術新裝備新產業牽引作用

新型生產工具替代舊的落后的生產工具,是體現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其中的重點是掌握運用新技術、新裝備,賦能發展新興產業。

研究創新“科技搶險、專業救援”的新戰法。工程救援戰法是中國安能安身立命的核心能力,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動能,是最能體現不可替代性的“看家本領”和“獨門絕技”。中國安能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工程救援的歷史案例進行深度挖掘,分析救援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戰斗成果,將施工工法轉化為救援戰法。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預測災情發展趨勢,自動優化救援路徑和資源分配,最大程度提高決策效率。總結申報堤壩決口封堵、堰塞湖處置等13個搶險救援技法專利、出版《重大災害搶險救援技術》等專著8部、完成《堰塞湖應急處置技術導則》等規范5部。

升級迭代“高精尖智、體系配套”的新裝備。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一系列高科技裝備和技術被應用于防災減災救災領域,將在未來的救災一線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大對高精尖技術裝備的研發投入,推動科技成果在應急救援領域的轉化應用,不斷提升救援裝備的智能化、高效化、協同化水平。近年來,集團公司總結多年應急救援實踐,聯合徐工、百度、中船應急等單位,研發升級智能遙控挖掘機、動力舟橋、打樁船、砂石自動裝袋機等,推出一系列更加貼近實戰、利于機動的“一招制勝”殺手锏專業救援裝備。

培育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新產業。中國安能核心功能、核心競爭力的重新定位,必須轉換賽道,圍繞應急救援、應急產業構筑新的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反哺應急能力提升。深入貫徹國有資本“三個集中”要求,借助“安能救援”品牌影響力,探索投資入股、整合并購、品牌合作等方式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優化應急產業結構。發揮央企應急救援綜合平臺功能,以數字賦能為手段,重塑中央企業聯合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拓展大流域、大梯級、大管線應急綜合保障服務項目,推廣“工程建造+應急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形成以防災減災救災為核心的全新應急產業驅動模式,將應急主業做強做專做大。

加強隊伍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應急救援新質戰斗力,歸根結底要靠新型人才。

搞好人才引進。中國安能要增強應急救援核心功能,必須保持適當的規模體量。合理確定人才招錄計劃,依據勞動用工、公開招聘和從院校招聘大學畢業生等制度規定,繼續調整加大人才補充力度。針對應急救援力量和專業化隊伍建設,從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以及退役軍人、退出消防員隊伍中招收畢業生和技能人才,為完成各類應急救援急難險重任務提供充足人才支撐。

加強能力培養。近年來,中國安能完善形成了爆破、測量、搜救、通信等8大門類140余個專業工種,建立了涵蓋水利、電力、地質等領域工程救援技術專家庫和多技術工種人才庫,探索走出了“以工練兵、以工備戰,工戰結合、專常兼備”的應急能力建設的路子。堅持以工代訓、工訓結合的思路,采取架子隊模式,把救援力量嵌入到施工隊伍當中,模塊化組織,獨立式核算,促進了應急救援與工程建設融合發展,持續強化救援實戰能力。

傳承優良作風。部隊時期傳承下來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作風優勢,是中國安能最鮮明的特色優勢。但隨著企業市場化程度加深,傳承紅色血脈、發揚軍人作風出現了松動弱化的現象。集團公司始終將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基層黨建“七抓”為抓手,推動中心工作與黨的建設深度融合、雙融雙促。傳承軍隊優良作風,區分不同基層單位性質,通過準軍事化的訓練管理,培育激發戰斗力。把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和載體突出出來,研究傳承發揚紅色基因的路徑方法。轉企以來,集團公司黨建責任制考核連續4年被國資委評為A級,涌現出二十大代表1名、全國巾幗建功標兵1名、國資委表彰央企楷模一個集體和1名個人等先進典型。

近日,我國廣東、福建、廣西多地發生洪澇災害險情。集團公司從全國多地抽調200余名應急救援骨干力量攜帶100余臺套專業救援裝備,正夜以繼日的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搶通救援道路、搶救受災群眾,充分彰顯應急救援“國家隊”專業素養和國資央企“頂梁柱”責任擔當。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