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強化法治思維、創新改革舉措,以法治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提升服務效率、激發市場活力,用法治護航營商環境建設。
以加強黨的領導為前提,彰顯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政治性,為服務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泉動力。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讓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在各級黨委的堅強、有力、高效領導下縱深推進。將市場運行和政府監管全面納入法治范疇,健全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法律制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切實提升經濟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依法治理水平。
平等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契合順應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時代性,不斷推動依法行政和善治有為。歷史經驗表明,唯有“法治”才能為社會公眾提供最大程度的確定性行為預期。要緊緊圍繞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充分保障各類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制度,構成“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四大支柱,推動政府聚焦重點、依法行政、善治有為,從而充分釋放市場潛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鼓勵競爭、捍衛公平為重要任務,健全公平競爭審查評估和會審工作規范,強化影響公平競爭的線索摸排和問題整改,探索公平競爭審查,形成增量文件同步審查機制。
推動企業降本增效,提高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經濟性,以精準法治服務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以精準便捷的法治服務舉措推動經營主體降本增效,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要精準聚焦發展所需、企業所盼,了解發展中的痛點難點,立足“小切口”、面向“全鏈條”、著眼“全方位”、做到“全覆蓋”,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激發企業發展動能。聚焦政務服務便企利民,建立全區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堅持“全生命周期”服務,全過程閉環落實,針對金融機構各生命周期的法律需求,提供全程法律咨詢和辦案指導。法治化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終還是經營主體說了算。
創新智慧法治建設,增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數智性,賦能營商環境建設的質量變革和效率變革。數字賦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要求,大數據、智能化是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抓手。應當將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和數字化認知融入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要將營商環境相關的政務服務、法治服務內容模塊、辦事流程數字化,以數據流整合決策流、執行流、業務流,推動相關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重造、體制機制重塑,從整體上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方式創新、效率加速。
大力提高經營主體滿意度,堅守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人民性,持續增強法治獲得感。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經營主體的滿意度,以政府運行的法治化,適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讓人民群眾共享法治化建設成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亦要堅持以人民力量為最大支撐,持續聚民心、集民智、匯民力,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廣大群眾普遍尊法、守法、用法,這種良性循環必將縱深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著力創新普法形式,讓頂層專業的法言法語變成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和風細語,真正做到“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效能運轉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著力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力,主動融入基層智治體系,織密基層法治服務網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法治化手段破解歷史難點問題。
(作者系重慶市江北區委副書記、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