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產業振興 > 正文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集聚海洋英才 推動新質生產力“下鄉入海”

海洋產業,聚才而興。位于廣東最東端的潮州市饒平縣擁有136公里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近年來,饒平縣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立足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聚焦著力破解海洋種業、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卡脖子”之困,充分發揮人才引領驅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新路徑。

緊盯產業所需  打造海洋人才新高地

堅持全面對接新時代人才發展需求,放寬視野、主動出擊,采取更加務實管用的“硬招”,打造海洋產業人才集聚新高地。

圍繞海洋產業大而不強,缺乏龍頭企業、領軍團隊這一“痛點”,通過“雙招雙引”等活動,引進省內水產龍頭企業海大集團落戶饒平,鼓勵企業通過柔性方式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成功引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花鱸基因資源評價與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知名花鱸育種科學家邱麗華教授團隊等高層次人才,有力推進花鱸、海鮸等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中國海鮸之鄉”“大蠔之鄉”的產業優勢,注重產業發展和人才引進同向發力,依托縣鎮人才驛站開展校企校地合作項目,加強與南海水產研究所、汕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等科研單位的溝通協作,以提供實驗基地、大學生實習基地和合作經營等方式成功吸引40多名海洋產業類知名專家進站。

探索以才引才的人才引進“鏈式效應”,抓住高校假期“三下鄉”契機,吸引紫菜、鮑魚等海產品育苗、加工、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專家人才集聚饒平,開展行業參觀調研指導300余人次,成功從汕頭大學理學院引進新品種“南澳金貝”種苗和“軟殼蟹”培育技術,大大增強了饒平縣海洋產業發展技術支撐。

堅持產才融合  推動產業取得新突破

堅持“產才融合”的發展理念,搭建干事創業平臺,加速人才與產業間的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形成才盡其用、業因才興的產才融合發展格局。

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在開展技術攻關、良種選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搭建“產學研”平臺,推動產業創新發展。2023年,饒平縣發揮國資平臺公司引領撬動作用,投入800萬元,與饒平縣萬佳水產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合作,共建省級花鱸良種場,進行花鱸育種卡脖子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一期成功產苗3000萬尾,預計3年內可年培育優質花鱸魚苗達3億尾、產值2—3億元,“潮州饒平花鱸魚種苗培育填補省內空白”被寫入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以人才帶動項目,通過自建、合作方式,提高人才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做好海洋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引進一個、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發展文章。先后建成小棚養蝦、海水養殖網箱轉型升級等示范基地和綠鮑水產養殖等廣東省博士工作站,推動全縣南美對蝦、鮑魚的養殖規模擴大,總產值近百億元,帶動相關產業鏈就業人數近4萬人。同時,引導龍頭企業海大集團落戶建設總投資約1.5億元的饒平海山優質種苗培育基地,帶動近300家“小、散、亂、弱”家庭式育苗場升級改造,建立起水產育、繁、推一體化良種體系,撬動水產種業以“量變”促“質變”,不斷擦亮“饒平苗”品牌底色。

強化本土培育 激活人才發展“新引擎”

堅持本土培育是打造“永久牌”人才的關鍵舉措,饒平縣因地制宜,搭平臺、建機制,大力推進“以才育才”培訓模式,讓致富帶頭人、養殖大戶等鄉土人才大顯身手,激活產業振興“一池春水”。

啟動“百千萬鄉土人才工程”,出臺政策方案,明確海漁能手、創業達人、電商達人等12類鄉土人才評審標準及推薦程序,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重點走訪涉海企業,舉辦鄉土人才職業技能大賽,全覆蓋摸排縣域內水產養殖高手,提供“一對一”服務,協助申報上級扶持政策,參與推優評選入庫。目前,已篩選第一批涉海鄉土人才1700余人,進一步踐行好本土化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人才驛站、鎮級黨校等平臺,發揮領軍人才技術優勢和幫帶效應,通過開設養殖技術講壇、開展養殖現場教學活動等方式,帶動本土養殖大戶、專技人才等涉海鄉土人才成長。針對日常養殖難題,推動水產科技特派員進村下海,指導花鱸、鮑魚、南美對蝦等相關養殖技術和病害防治工作,做到一線問診,為水產養殖保駕護航。(中共饒平縣委組織部 張恒偉)

[責任編輯: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