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注重強化黨群服務中心政治、服務、治理三項功能,全域推進開放式、集約化、共享性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真正把基層黨建陣地打造成為凝聚紅色信仰、體現紅色宗旨、引領紅色治理的“紅色殿堂”。
注重政治引領,打造凝聚紅色信仰的實踐場所。通過“一核引領、兩點輻射、全域覆蓋”的方式,全力打造凝聚紅色信仰的實踐場所,讓黨的教育融入生活,走進群眾。“一核引領”即將巴音鎮塞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旗黨建展廳緊密融合,建設全市首家黨建主題文化園,發揮核心引領作用,生動傳播基層黨建特色做法等內容。“兩點輻射”即以打造寶音事跡館和“幸福像花兒一樣”黨員教育基地為兩點輻射,依托潮格鎮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寶音事跡館,吸引全市黨員干部走近英雄、學習英雄,營造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建設“幸福像花兒一樣”花海黨員教育基地,在美麗花海融入黨建元素,讓人們在休閑娛樂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全域覆蓋”即把黨建陣地延伸到居民小區、農區村社、邊境牧區等,實現多角度全覆蓋。在全旗層面,建設旗級黨群服務中心;在社區,重點升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居民小區網格黨支部活動室;在機關,打造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總支“黨建+食品安全12315”等黨建示范點;在“兩新”組織,建設工業園區黨群活動中心、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產業園和總商會黨群服務中心。
注重多元服務,打造體現紅色宗旨的前沿陣地。在功能上“聚合”,把人才、資金、政策、項目等資源和12類60余項服務業務向基層聚合,全面拓展陣地功能,充分發揮辦公用房、活動場所、服務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等“一所多能、一室多用”的綜合效用。在內容上“創新”,借助黨建主題文化園,設立黨員干部黨性教育戶外基地,定期分批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接受黨性錘煉;設立遠程教育廣場,通過“珍珠”音樂燒烤節、千人廣場舞、百家美食節等活動融洽黨群關系;拍攝黨建短視頻,讓紅色教育感染人心。在服務上“落細”,利用“邊疆黨建六個一”等載體,組建志愿者服務隊,在全旗設立418個網格,下移工作重心;依托蘇木鎮黨群服務中心,探索產業園+黨支部+合作社+牧民“四方互聯”(即:產業園吸納、黨支部引領、合作社帶動、牧民受益)模式,免費為進城牧民、待業青年、退伍軍人等提供場地、開展技能培訓、代展代銷作品、代辦營業執照,優先推薦銷售農牧民的產品,扶持182戶農牧民創業增收。
注重陣地建設,打造引領紅色治理的示范堡壘。力量上“下沉”。按照“五個融入”要求,下沉資源和力量,將城市管理與社區建設結合,全旗20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2395名在職黨員組成服務聯盟在黨群服務中心報到,開展“六大行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幫助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20個,解決各類問題330項。載體上“求活”。創建“黨建項目”和特色支部,結合“1+N”區域化黨建模式開展活動;實施“村企互助”,搭建企業黨組織與嘎查村“雙贏橋”;延伸黨員中心戶“+協會”“+產業”模式,打造牧區黨群學習議事活動“主陣地”;探索“支部+協會+園區”模式,打造“奇石大講堂”,集聚各類人才。機制上“明確”。用網格化管理促進服務,在蘇木鎮黨群服務中心設置網格管理中心,制定《基層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實施方案》,明確“網格”布局、架構、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五定原則”(定崗、定人、定責、定時、定績),建立起網格員隊伍,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中心”工作格局。今年以來,解決各類問題320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200余起。
(作者:王富娥 韓宇星 趙鑫,烏拉特后旗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