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是中拉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和中拉論壇10周年。習近平外交思想得到越來越多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響應與認可,中拉整體合作目標基本實現,中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速推進,中拉伙伴關系網絡擴容、升級,中拉論壇有力推進雙方全面合作,這些成就為推動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而雄厚的基礎,積累了經驗和能力。展望未來,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根基,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以中拉論壇為重要溝通平臺,雙方將進一步凝聚共識,找到更多匯合點和合作機遇,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新時代 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拉論壇 中拉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引領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開辟了中拉關系新境界。在雙邊、多邊各領域,中拉雙方凝聚了更多共識,形成了范圍廣、質量高的伙伴關系網絡,越來越多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同中國合作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參與、支持或關注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拉關系發展進程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3年—2014年7月,以元首外交為引領,實現歷史性跨越。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是中國外交的一大重要方向。2008年《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指出:“中國政府從戰略高度看待對拉關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建立和發展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黨的十八大之后,2013年3月至12月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巴西、墨西哥、秘魯、烏拉圭、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阿根廷、委內瑞拉、玻利維亞9國總統或政府首腦舉行多次會晤,就發展新型中拉關系的指導方針、經貿合作重點領域、建立中拉合作論壇、推進中拉整體合作等重大戰略事項達成廣泛共識。
2014年1月,拉共體第二屆峰會通過《關于支持建立中國—拉共體論壇的特別聲明》。同年7月,習近平主席應邀赴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對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4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巴西利亞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習近平主席與十余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特別代表共同發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巴西利亞會晤聯合聲明》,宣布中拉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正式成立中拉論壇。
第二階段:2014年7月—2017年,在中拉論壇框架下,著力推進中拉全面合作。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上發表《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擘畫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倡議共同構建中拉“1+3+6”合作新框架,提出中方在經貿、人文等領域的指導性合作目標。
2015年1月,中拉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中拉雙方決心在中拉論壇框架下加強彼此關系,在政治互信方面,全面遵循包括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在內的國際法準則和原則;在合作共贏方面,促進經貿領域的合作和公平互利待遇;在人文方面,互學互鑒;在國際事務方面,加強建設性對話和密切協商;在整體合作和雙邊關系相互促進方面,共同加強各領域合作。2016年11月,中國政府發布第二份對拉政策文件,在政治、經貿、社會、人文、國際協作、安全和平與司法、整體合作、三方合作等領域推進中拉務實合作,推動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再上新臺階。
第三階段:2018年以來,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高度關注共建“一帶一路”,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時任阿根廷總統馬克里、時任智利總統巴切萊特參加了圓桌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指出,“該倡議加強亞歐互聯互通,同時對非洲、拉美等其他地區開放”,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被正式納入“一帶一路”合作框架。2017年11月,中國與巴拿馬簽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中拉開始對接共建“一帶一路”。
2018年1月,中拉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召開,發布《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特別聲明》,認為該倡議可以成為深化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經濟、貿易、投資、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的重要途徑。2021年12月,中拉論壇第三屆部長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本屆會議發布的《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三屆部長會議宣言》重申了中拉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特別聲明。
中拉關系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中拉關系邁上新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
習近平外交思想得到越來越多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支持和認同。以巴西為例,2019年10月時任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應邀訪華,兩國聯合聲明指出,“中國的發展政策和‘一帶一路’等國際倡議與巴西的發展政策和‘投資伙伴計劃’等投資規劃可能實現對接”“推動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改革,加強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等。2023年4月巴西總統盧拉應邀訪華,共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雙方需繼續努力,推動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雙方同意同其他拉美和加勒比伙伴一道,加強在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框架內合作”等。
中拉整體合作主要經貿合作目標基本實現。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拉經貿合作10年目標,即自2014年起,10年內力爭實現中拉商品貿易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對拉美投資存量達到2500億美元。2014年中拉商品貿易額約為2635億美元,2023年約為4890億美元。2014—2016年,受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大幅度下跌且長期低迷的影響,中拉商品貿易額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減少;2017—2023年,中拉商品貿易額由2578億美元增至4890億美元。
2014—2022年,中國企業對拉投資年均流量約為161億美元。2014年中國企業對拉投資存量約為1061億美元,2022年約為5962億美元。截至2022年,雖然97%左右的投資存量集中在英屬維爾京群島(3673億美元)、開曼群島(2115億美元),但約有172億美元左右的投資存量分布在26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其中超過10億美元的有巴西、秘魯、阿根廷、墨西哥、巴哈馬、智利、巴拿馬、牙買加8個國家。
中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速推進。2017年11月—2023年底,已有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分別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雙邊合作文件,其中6個國家在合作文件基礎上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雙邊合作規劃。雙邊合作文件、雙邊合作規劃有助于政策溝通的機制性、系統性、務實性。
在設施聯通領域,中國積極支持和參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互聯互通建設,中國—拉美“陸、海、空、網”聯通的建設與合作穩步推進。在貿易暢通領域,截至2024年3月,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尼加拉瓜5國先后成為中國的自由貿易伙伴,中國與洪都拉斯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洪都拉斯共和國政府關于自由貿易協定早期收獲的安排》;中國海關與巴西、智利、哥斯達黎加、烏拉圭4國實現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中拉產能合作成效顯著,中拉之間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擴展和延伸,穩定性和韌性不斷增強。在資金融通領域,中國以專項貸款、優惠貸款、基金等方式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1月,阿根廷、巴西(創始成員國)、智利、厄瓜多爾、秘魯、烏拉圭6國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國,玻利維亞、薩爾瓦多、委內瑞拉3國申請加入并成為準成員國;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家中央銀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牽頭,多家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開發性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成立了中拉開發性金融合作機制。在民心相通領域,人才培養、專業培訓規模持續擴大,互派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多,人文交流論壇和平臺日益專業化、多元化,中拉“創新絲綢之路”“廉潔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合作穩步推進。
中拉伙伴關系網絡擴容、升級。截至2024年3月,中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建交國數量增至26個。黨的十八大以來,巴拿馬(2017年)、多米尼加(2018年)、薩爾瓦多(2018年)、尼加拉瓜(2021年復交)、洪都拉斯(2023年)5國與中國建交或復交。在建交國中,2023年9月,委內瑞拉與中國的雙邊政治關系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升級為全天候戰略伙伴關系,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魯、厄瓜多爾、烏拉圭、尼加拉瓜8國是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哥倫比亞、蘇里南兩國是中國的戰略伙伴,其他建交國是中國的友好、全面合作伙伴。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和中拉論壇框架內,7個未建交國與中國之間保持著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古巴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1960年)的西半球國家,中古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2022年11月,兩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古巴共和國關于深化新時代中古關系的聯合聲明》,一致同意持續深化新時代中古特殊友好關系,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攜手共建中古命運共同體。
中拉論壇有力推進中拉全面合作。2014年7月—2023年底,中拉論壇成功舉辦三屆部長級會議,先后發表了《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2015年)、《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圣地亞哥宣言》(2018年)、《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三屆部長會議宣言》(2021年),通過了《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中拉論壇機制設置和運行規則》《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特別聲明》《中國與拉共體成員國優先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19—2021)》《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4)》等重要文件。在中拉論壇框架內,中拉農業部長、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會、智庫交流、青年政治家、基礎設施合作、民間友好、政黨、地方政府合作、數字技術合作、減貧與發展、新能源合作、交通合作、災害管理合作、高級防務15個專業領域分論壇成功舉辦了一系列交流與研討活動,在促進中拉全面合作、整體合作、雙邊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展望
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根基。2014—202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年均GDP增長率約為0.8%。①202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總人口約為6.6億人,地區GDP約為5.9萬億美元,地區人均GDP約為8939美元。202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貧困率約為29.1%,赤貧率約為11.4%,這意味著該地區約有1.9億貧困人口,其中7500萬人處于絕對貧困狀態。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把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發揮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持續凸顯,中國式現代化成就得到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普遍贊賞。
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大市場將中拉日益緊密地聯結在一起。2024年初,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簡稱“拉美經委會”)發布了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關于13個拉美國家集體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經濟影響的研究報告,參照智利、秘魯兩國與中國自由貿易平均水平,在未來10年,平均而言,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可以給13國每年帶來0.17個百分點的額外經濟增長。③另一份是關于中厄自貿協定對厄瓜多爾影響的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為,2021—2035年中厄自由貿易可每年給厄瓜多爾帶來0.39—0.47個百分點的額外經濟增長。④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遵循。圍繞農民與土地、勞動與資本、政府與市場、國家與世界四對關系,絕大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政黨和民眾可大體劃分為兩大陣營:民眾主義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農民、勞工是民眾主義陣營的主要民眾基礎,主張政府干預、國家保護;中大型地產主、私人資本是自由主義陣營的主要支持者,主張自由市場、自由貿易。雖然因執政理念、政策主張差異較大,甚至激烈對立,兩大陣營交替執政的現象時常發生,但拉美和加勒比各國的憲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些基本精神、原則和目標相一致。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越來越多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兩大陣營政黨領導人、國家領導人的積極呼應。例如,僅在2023年,中國就分別與巴西、洪都拉斯、圭亞那、委內瑞拉、智利、哥倫比亞、烏拉圭、尼加拉瓜等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發表了聯合聲明,各國普遍表示,愿意共同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支持、維護和踐行“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支持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應對挑戰,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最大公約數。
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為緩解民眾主義、自由主義兩大陣營之間錯綜復雜的尖銳矛盾,絕大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將“福利化”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向土地、資本、市場、世界征稅或融資來增加政府收入,用以保障或改善全民福利。民眾主義強調福利的絕對性,自由主義強調福利的相對性。受此影響,絕大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財政赤字較大,內部儲蓄不足以支撐可持續財政,可持續財政在較大程度上依賴外部儲蓄,如出口收入、外資流入、外部融資等。
從國家治理角度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可直接改善絕大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外部儲蓄,間接改善其內部儲蓄,從而有助于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在外部儲蓄方面,更多的對華商品出口、中國企業對拉投資、中拉金融合作有助于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尤其是大部分國家的對華貿易赤字可通過增加直接投資、金融合作予以平衡。在內部儲蓄方面,質優價廉的中國商品、設備和技術能夠降低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家庭和政府的消費成本以及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成本,從而提高國內儲蓄的可能性和能力。
從合作實踐角度看,在四對關系的八個領域,中拉均有廣泛合作機會。例如,在勞動領域,2014—2017年對華商品出口、中拉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中國企業對拉直接投資為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新增195.9萬個就業崗位⑤;在政府領域,2023年12月阿根廷新任總統米萊會見習近平主席特使、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武維華時強調,阿根廷新政府高度重視阿中關系,將繼續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阿方愿進一步促進兩國經貿、人文等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入發展,等等。
以中拉論壇為重要溝通平臺。“開放的地區主義”是拉共體的重要指導思想,即在加強地區國家團結和一體化基礎上,開展多邊主義合作。拉共體分別與歐盟、中國、印度、非盟、東盟建立了政治對話機制或平臺。拉共體國家達成的政治共識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呼應,其區內、區外重點合作領域與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相契合,即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開展務實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間交往、建設廉潔之路、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
洪都拉斯為2024年度拉共體輪值主席國,巴西、秘魯也將于2024年分別舉行G20國家元首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些地區性、全球性多邊會議將為加強和深化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創造更多機遇,為推進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凝聚更多共識,積聚更多力量。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
【注釋】
①根據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統計數據或估算數據計算。Comisión Económica para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CEPAL), Balance Preliminar de las Economías deAméricaLatina y el Caribe, 2023 , Santiago, 2023,Pp.65,148.
②Comisión Económica para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CEPAL), Panorama Social de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23, Santiago, Chile, 2023, p.18.
③J. E. Morales y J. E. Durán Lima, “Efectos económicos de un acuerdo comercial entre China y la Asociación Latinoamericana de Integración (ALADI): análisis mediante un modelo de equilibrio general dinámico multisectorial y multipaís”, serie Comercio Internacional, N°178 (LC/TS.2023/174), Santiago, Comisión Económica para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CEPAL), 2024.
④J. E. Durán Lima y J. Morales Piñero, “Estudio sobre los posibles impactos de un acuerdo comercial entre el Ecuador y China”, Documentos de Proyectos (LC/TS.2023/206), Santiago, Comisión Económica para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CEPAL), 2024.
⑤Salazar-Xirinachs (coords.), Efectos de China en la cantidad y calidad del empleo en América Latina: México, Perú, Chile y Brasil, Lima: OIT/ Oficina Regional para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18, p.37.
責編/王妍卓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