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黨的紀律學為黨的紀律建設提供了學科支撐和理論指導。目前黨的紀律建設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黨的紀律建設的歷史、現狀、經驗等方面,缺少對黨的紀律發展規律、黨的紀律運行特點、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關系的研究,尤其是缺少學科發展方面的研究。黨的紀律學作為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明確其立論依據、基本范疇、主要理論和研究方法,系統構建其理論體系,將為構建中國特色紀檢監察學自主知識體系貢獻力量。
【關鍵詞】黨的紀律學 自我革命 黨紀學習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2024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通知》指出,為深入學習貫徹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經黨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這是我們黨首次以“黨紀”為主題開展集中性學習教育,標志著黨的紀律建設進入了新的重要階段。
構建黨的紀律學理論體系的重大意義
黨的紀律學,是研究黨紀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具體來說,黨的紀律學圍繞黨的紀律原理、制度與實踐,對中國共產黨的紀律理論、紀律制度規范、紀法關系、紀律建設等重大問題展開研究。加強黨的紀律學研究,構建黨的紀律學理論體系,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為黨的紀律建設提供理論指導。紀律是黨的生命線,紀律建設是管黨治黨的重要手段。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度重視黨的紀律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將黨的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黨的紀律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把紀律建設與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一起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彰顯了紀律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黨的紀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而且面臨的形勢復雜多變,因而離不開專業的、前瞻的理論指導。構建黨的紀律學理論體系,深化對黨的紀律原理、制度和實踐的研究,把握黨的紀律的運行規律和發展趨勢,將為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
為黨的紀律學學科發展指明前進方向。2022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了《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將紀檢監察學列為法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黨的紀律學與紀檢監察理論、監察法學、廉政學同為紀檢監察學下獨立的二級學科。當前,黨的紀律建設的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在黨的紀律建設的歷史、現狀、經驗等方面,缺少對黨的紀律發展規律、黨的紀律的運行特點、政黨治理與國家治理關系的研究,尤其是缺少從學科發展的視角開展研究。在黨的紀律學已成為獨立學科的背景下,從黨的紀律學的立論依據、基本范疇、基本理論、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統構建黨的紀律學理論體系,有助于明確黨的紀律學的學科發展方向。
為構建紀檢監察學自主知識體系奠定堅實基礎。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對紀檢監察活動而言,紀律監督具有基礎性和根本性。在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下轄的四個二級學科中,黨的紀律學處于重要的基礎性地位。黨的紀律學的知識體系自然也是紀檢監察學自主知識體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構成。黨的紀律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的重要理論思想,都具有極強的本土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成為黨的紀律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為紀檢監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黨的紀律學的立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我革命的本質。重視黨的紀律建設,推進自我革命是由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所決定的。革命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質?;仡欬h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我們黨正因為一以貫之堅持自我革命,始終堅守紀律規矩底線,才能在危機之時絕處逢生,在失誤以后撥亂反正,在磨難面前百折不撓。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本質為黨的紀律學學科的存在提供了最根本的立論前提。
黨員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義務。黨的紀律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黨的政治本色,永葆黨的先進純潔。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和人民前途和命運所系,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黨章明確規定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包括: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①。這為劃定黨的紀律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等提供了明確的依據。例如,紀律檢查機關、派駐紀檢組、紀律檢查員等維護黨的章程、確保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組織機構或人員即為黨的紀律學所研究的紀律監督主體;“四種形態”等維護黨的紀律的手段,就是黨的紀律學所研究的紀律監督措施等。
黨的紀律學的基本范疇
學科理論研究的核心任務是確定學科的基本范疇,因為范疇及其體系構成一個學科的理論形態,決定了一個學科的底色和品格。獨特的范疇是一個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最重要的標志。值得注意的是,黨的紀律學與黨內法規學之間看起來非常接近,容易被誤認為是同一個學科。黨的紀律和黨內法規都是黨的制度的組成部分,黨的紀律是黨的制度中義務性、禁止性、強制性內容,而以黨章為根本的黨內法規既有禁止性內容,也有倡導性內容,且處于黨的制度的上位階,其效力更高。因此,盡管黨的紀律學與黨內法規學的研究內容存在一定的交叉,但研究對象、基本范疇、基本理論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就學科范疇而言,黨的紀律學的范疇體系由價值范疇、核心范疇和實踐范疇共同組成。實踐范疇是核心范疇和價值范疇的基礎和依托;核心范疇是實踐范疇的抽象,是價值范疇的具象;價值范疇是核心范疇和實踐范疇的目標和歸屬,決定了核心范疇和實踐范疇的發展方向。
價值范疇。價值范疇是對學科內部普遍聯系、普遍規律的最高抽象,價值范疇決定了學科存在的理由以及學科的品格。一個學科的價值范疇集中體現了一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直接規定了人們思考問題的立場和做出決策的思維方式。黨的紀律學的價值范疇包括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一方面,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紀律建設的重要價值目標。黨的紀律學理論研究的目標也是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服務,這是黨的紀律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征。另一方面,紀律建設是管黨治黨的利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在于紀律建設,所以,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紀律學的另一個重要價值范疇。
核心范疇。與價值范疇從目的層面進行抽象不同,核心范疇是從事實層面對學科的抽象。紀律建設、紀律監督、紀律教育是黨的紀律學核心范疇,是黨的紀律學價值范疇的重要支柱。這三個核心范疇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系。一方面,三者所處的層面和發揮的功能不同。紀律建設是一個更為寬泛的范疇,具有系統性和統領性,包括紀律制定、紀律普及、紀律執行等內容,側重于構建和完善黨的紀律體系,發揮紀律在管黨治黨中的治本功能;紀律監督強調對違紀行為的預防和查處,發揮規范和懲戒功能;紀律教育,則是促進黨員學紀、知紀、明紀、守紀的重要手段,主要發揮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三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紀律建設為紀律監督和紀律教育提供依據和保障,紀律監督和紀律教育互為補充,共同促進紀律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實踐范疇。實踐范疇是黨的紀律學范疇體系的根基和來源,主要由主體范疇、客體范疇、措施范疇、運行范疇等4大類范疇構成。一是主體范疇,即黨的紀律工作的承擔者,包括組織范疇和人員范疇兩類。組織主體范疇有紀律檢查委員會(紀委)、紀委派駐(派出)機構等;人員主體范疇有紀委書記、紀檢干部、紀律檢查員等。二是客體范疇,是黨的紀律工作直接作用的目標,包括對象客體范疇、行為客體范疇、內容客體范疇三類。對象客體范疇包括黨員、黨的領導干部、黨員領導干部、黨組織;行為客體范疇包括違紀等;內容客體范疇包括政治規矩、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三是措施范疇,即開展紀律建設、紀律檢查和紀律監督的工具類范疇。主要包括紀律教育、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約談、談話函詢、詢問、立案審查、巡視巡察、紀律處分、黨內問責等。四是運行范疇,是對黨的紀律工作運行狀況及其演化機理的概括,包括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等。
綜上,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2個價值范疇,紀律建設、紀律監督、紀律教育等3個核心范疇,主體類、客體類、措施類和運行類等4大類實踐范疇,共同組成系統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黨的紀律學范疇體系。這個范疇體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紀律建設實踐的理論升華,是紀檢監察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紀律學的主要理論
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的百年實踐,也是黨的紀律學理論不斷積淀和發展的歷程。結合建黨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紀律建設的實踐經驗,我們黨逐步形成了黨的紀律學理論,主要包括黨的紀律建設理論和黨內監督理論。黨的紀律建設與黨內監督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前者為后者提供依據和標準,后者是前者的保障和落實,所以黨的紀律建設理論與黨內監督理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二者共同服務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目標。
黨的紀律建設理論。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紀律建設”的概念,把“嚴明黨的紀律,自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作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黨的十八大后,黨的紀律建設理論創新進入了新階段。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在紀律建設的價值方面,將紀律建設視作全面從嚴治黨治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要靠嚴明紀律”,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嚴明的紀律管全黨治全黨。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明確將紀律建設作為黨的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黨的二十大報告則進一步提出“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第二,在紀律內涵方面,賦予不成文的規矩與成文的紀律同等地位。從廣義層面看,我們黨的黨內規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從狹義層面看,“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第三,在紀律體系方面,確定了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六大紀律。強調政治紀律的極端重要性,“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②。第四,紀律建設理念方面,提出了“紀嚴于法”“紀法銜接”“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等重要概念。第五,在紀律建設路徑方面,主張有紀可依、有紀必執,使黨的紀律和規矩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不能讓黨紀黨規成為“紙老虎”“稻草人”。
黨內監督理論。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也是一部黨內監督史。黨內監督理論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完整的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從監督目標上看,黨內監督的使命在于破解長期執政下自我監督的歷史性難題;從黨內監督手段上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內監督形式。例如,巡視監督、派駐監督、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等;從監督理念上看,強調政治監督,把紀律挺在前面,關注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從監督責任上看,明確區分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诖耍∪h內問責制度,推動黨內監督責任的落實落地;從監督戰略上看,實現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
黨的紀律學的研究方法
黨的紀律學是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也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因此,黨的紀律學可以移植紀檢監察學一級學科的研究方法,但同時也需要從學科的自身屬性出發,探尋科學的、合理的、獨特的研究方法??梢詮母痉椒?、一般方法、操作方法等方面對此展開分析:
根本方法。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察分析黨的紀律建設和紀律監督問題。一方面,要學習和運用實踐論、矛盾論、歷史觀等辯證分析方法和歷史分析方法來分析黨的紀律現象,解決黨的紀律問題。另一方面,要學習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黨的紀律學的理論、制度和實踐。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兩個結合”的根本方法論,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黨的紀律建設。
一般方法。黨的紀律學涉及黨史黨建學、法學、政治學等多種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社會科學,因此,黨的紀律學可以采用社會科學通用的研究方法。例如,比較研究法、歷史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調查訪談法、實證分析法、專家會議法等。同時,根據紀律建設的政治性要求和紀律運行的特點,可運用從政治上看問題的方法、違紀心理分析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黨的紀律學的相關研究多為定性研究,未來可更多地運用問卷調查、實驗分析、統計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實現定性與定量方法的優勢互補,增強研究的科學性和可靠性,進而增強黨的紀律學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是指開展研究的具體途徑和舉措,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要系統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把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同志的重要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起來,指導我們的研究。第二,研讀黨的紀律和黨內法規。這是從事黨的紀律學研究的前提,也是黨的紀律學理論研究必備的基本功。第三,關注現實問題。紀律建設從來都是動態發展的,面臨的形勢和問題也在不斷變化,因此,黨的紀律研究必須與時俱進,密切關注紀律制定、紀律執行、紀律監督和紀律教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從而提高研究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第四,追蹤學術前沿。從事黨的紀律學研究的學者,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隨時關注學科發展的前沿領域、空白地帶、爭鳴議題。例如,如何根據形勢變化和黨的任務調整來完善黨的紀律規范體系、如何促進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的有效銜接、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紀律監督的效果、如何增強紀律教育的有效性等重大前沿問題。
以上是筆者在觀察紀律建設實踐與理論互動圖景的基礎上對黨的紀律學理論體系構建的初步設想,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總之,黨的紀律學理論體系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系統,必將在黨的自我革命過程中不斷走向成熟和完善,必將形成黨的紀律學自主知識體系,也必將對構建中國特色紀檢監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應有的巨大貢獻。
(作者為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地方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探索、成效評價與經驗總結”(項目編號:22ZDA035)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中國共產黨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6頁。
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18頁。
責編/常妍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