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信息革命發展大勢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業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構建銀行網絡安全堅實屏障,打造開放融合、自主可控的金融科技底座,深入推進信息化建設與數字化轉型,走實走穩面向數字時代的農業銀行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刻認識網絡強國戰略目標,提升信息科技對銀行高質量發展的保障與促進作用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持續演進,全球創新版圖與經濟結構正加速重塑。數字時代下,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深刻重構銀行業的發展格局,銀行經營競爭力既取決于精準、敏捷、全面的科技創新支撐,也依賴于平穩、安全、高效的科技安全底座。
以網絡安全筑牢金融安全屏障。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的實施,強調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如今,國家層面的網絡空間博弈日益激烈,我國各系統重要性銀行、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所面臨的網絡安全威脅更加嚴峻、復雜。商業銀行要打造全新的網絡安全治理架構,建設好自身網絡安全縱深防御體系,提升網絡安全運營智能化水平,始終以維護國家安全、金融安全為己任,為廣大客戶提供安全穩定的金融服務。
以科技自立自強夯實金融發展基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要建設好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隨著國際科技競爭形勢變化,商業銀行必須深刻認識到實現信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要性、復雜性與艱巨性。商業銀行必須立足系統觀念,強化自主信息科技力量的建設,自主實施多種軟硬件技術體系的集成與整合,為業務平穩運行提供連續穩定、安全可靠的IT服務。
以信息化建設驅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實現信息惠民為民,要持續推進關鍵民生領域信息化,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銀行業屬于關鍵民生領域,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必須胸懷“國之大者”,堅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用新發展理念指導銀行信息化建設與數字化轉型,將數據要素、信息技術注入金融服務各領域、全過程,彌合不同地域間、群體間的數字鴻溝,將金融資源精準配置到實體經濟的關鍵環節,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以數字化經營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農業銀行高水平安全與高質量發展的協同共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農業銀行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筑牢網信基礎,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與數字化轉型,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科技運行基石,數據應用和渠道建設步入正軌,數據驅動的業務經營模式初步構建,形成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堅持底線思維,強化網絡安全。農業銀行站在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立足整體防護、動態防護、主動防護的安全理念,構建覆蓋全集團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打造企業級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平臺,形成7×24小時常態化運營、“紅藍對抗”等多項治理機制,有效提升網絡安全整體防護能力。近三年,農業銀行持續加大網絡安全資金投入,打造專業化、協同化的網絡安全人才隊伍,保障農業銀行信息系統安全平穩運行。
保障業務連續性,維護生產運行安全。農業銀行建設貫穿“多地、多活、云端”的高可用IT架構,搭建面向業務連續性的全天候、全場景、全鏈路容災體系,支持系統級故障、園區級災難、區域級災難下的重要業務快速恢復。在核心業務、手機銀行等關鍵業務系統中,切實保障海量交易場景下的穩健運行,面向極端災難場景下的容災切換效率處于業界領先水平,讓廣大客戶獲得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務體驗。
深化科技自立自強,構建基礎安全。農業銀行把握信息科技的發展演進趨勢,以自研分布式技術中臺、“一云多芯”云原生平臺、金融分布式數據庫等三大信息基礎設施為核心,打造新一代開放融合、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構建支持農業銀行面向數字時代的數字新基建。全面實現核心業務系統從集中式向分布式轉型,實現業界最大規模的超8億個人客戶、18億個人賬戶的系統改造,成功探索出一套核心業務系統轉型升級的實施流程、技術底座與能力體系。
堅守主責主業,助力數字“三農”金融服務。農業銀行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初心,利用數字技術為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插上科技“翅膀”,大幅提升“三農”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推進農戶貸款線上化,創新推出“惠農e貸”拳頭產品,實現線上申請、自動授信、自動審批,通過手機端隨借隨還,滿足農戶貸款小額、高頻需求。截至2023年末,“惠農e貸”余額達到1.09萬億元。農業銀行與各級政府合作,助力數字鄉村建設,以“互聯網+”“智慧+”手段,搭建“惠農云”數字鄉村平臺,將金融服務嵌入鄉村治理場景,實現智慧畜牧、“三資”管理等涉農場景與金融服務的統一輸出。截至2023年末,平臺入駐機構12.6萬個,覆蓋縣(區)2542個。
拓展金融半徑,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渠道。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銀行傳統渠道的沖擊,農業銀行協同線上線下渠道,發揮線上流量豐富和線下點多面廣的資源優勢。深化手機銀行的線上渠道主陣地,打造數據驅動的掌銀客戶經營能力和線上運營風控能力,拓展線上活躍客戶流量。截至2023年末,掌銀月活躍客戶數(MAU)突破2億戶,連續34個月保持可比同業領先。加快建設智慧網點,持續推動運營流程優化,網點數字經營能力和后臺集約運營能力有效提升,客戶、用戶體驗明顯改善。場景金融建設質效和開放金融輸出能力持續提升,開放合作項目數與接口調用量連續三年穩定增長,年均增幅超過40%。
開展數字經營,推進銀行經營管理智能化。農業銀行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數據要素與信息技術貫穿到產品創新、客戶營銷、風險管控、運營管理全流程,著力打造“數據+算法”驅動的業務經營管理新模式。一方面,打造智慧營銷生態閉環。建設新一代個人與對公客戶智慧營銷管理平臺,推動科技賦能的“數據判斷”代替“經驗判斷”,廣泛應用于個人客戶分層分群經營、對公客戶鏈式營銷等領域。另一方面,建設數字化風控框架。打造全新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合規風險、欺詐風險等四類風險管控平臺,在集團客戶、線上信貸、反洗錢、反電詐等多領域深化應用,推動風險防控從“人防”向“技控”的轉型升級。
把握網絡強國與金融強國戰略目標,全面推進數字化時代下的智慧銀行建設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金融強國的關鍵核心要素,指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農業銀行緊密圍繞網絡強國和金融強國戰略目標,以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為支撐保障,堅持數字經營戰略,將數字化轉型推向深入,全面建設數字化時代下的智慧銀行。
把更高水平的安全作為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農業銀行將持續優化網絡信息安全體系建設,不斷推動安全運營迭代升級,打造全集團一體化防護能力,全面提升安全工具的自主可控水平。繼續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深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金融科技的平臺化能力,提升實戰場景下的業務連續性保障能力,優化全集團的生產運行管理體系,全面實現新一代開放融合、自主可控的IT架構體系轉型升級。
把更高質量的數據供給能力作為向智慧銀行轉型的基礎。數據應用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農業銀行將繼續堅持“用數”主線,打造更完備、更好用的數據供給能力。構建智能化數據采集共享體系,提升全域數據統一管理和融合共享水平。打造企業級集約化的數據協同服務,深化數據資產化與服務平臺化,為總分行提供“多、快、好、省、準”的數據服務。圍繞數據基礎更準確、系統支持更高效、模型應用更精準,管理運維更規范,建成數據友好型的信息系統。
把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作為智慧銀行建設的發力方向。農業銀行將打造以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驅動的智慧銀行,提升內部運營與客戶服務效率。一方面,以業務目標為驅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圍繞“數據+算法+算力”,集中建設、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力,實現人工智能精準推薦。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慧銀行要求不斷優化調整銀行經營的勞動組合、流程制度、管理體制等,使之更好地適配新的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與工具平臺,逐步將人工智能應用向更多業務領域延伸。
面向數字時代,強大的金融機構必然依賴于強大的網絡安全基礎與信息科技支撐。農業銀行將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力守牢安全底線,大力推進智慧銀行建設,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