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旺季冷熱不均,是各地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都會面臨的問題,由此帶來的一連串問題,既是地方政府和從業者的“燃眉之急”,也是影響消費者出游體驗的關鍵因素。河北省的濱海城市秦皇島,為破解這一難題持續用力,在深挖資源優勢潛力的同時,創新開辟新業態新領域,打出了一套頗為有效的“組合拳”。
過去一年,我國旅游市場全面恢復,剛剛過去的龍年春節假期更是火熱。政府部門持續推出政策措施,為推動文旅消費持續擴大蓄勢添能。
然而,火熱背后是行業發展面臨的旅游四季冷熱不均的共性問題,“從一季熱到四季火”的難題如何破解?
河北省秦皇島市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海濱城市、旅游名城,同樣面臨淡季旺季明顯、旅游資源分布不均衡、相關產業融合不深等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深入當地,探尋其從單一景點向全域旅游轉變的實踐做法,為破解旅游一季熱難題提供借鑒。
打好文化這張牌
孤獨圖書館、沙丘美術館、社區戲劇節、藝術展、讀書會……一磚一瓦都浸潤著文藝范的網紅打卡地,這便是建造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海岸線上的阿那亞。
每年冬季,阿那亞社區都會舉辦“童話月”活動。小鎮廣場變化為由糖果王國、馬戲王國、星空王國等組成的奇幻世界,紅酒屋、甜品屋飄出香甜味道,童話郵局、童話馬戲團、飾品小鋪帶來歡樂色彩。“這不僅是一次漫游,更是一次重返童真、體驗無憂無慮快樂的奇妙旅程。”北京游客張潔說。
此外,阿那亞社區每年還舉辦阿那亞海浪電影周、阿那亞音樂節等各類演藝文化活動2000場次以上,吸引游客200萬人次。
秦皇島阿那亞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雪梅介紹,2023年,阿那亞各酒店和民宿火了一整年,整體預訂住宿量遠超往年同期水平。今年春節期間,社區推出了“海邊家 中國年”活動和“相去幾何”“觸之可覺”兩個藝術展覽,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期間,接待游客8.77萬人次,同比增長27.29%。
在北戴河新區,像這樣的“社區”還有不少。當地創新“旅游+”融合發展模式,樹立“社區即景區”“小社區大旅游”思維,依托海岸線和森林濕地生態優勢,孕育出阿那亞、蔚藍海岸、漁田七里海等旅游度假社區。
“北戴河新區在文旅深度融合、業態創新升級上下功夫,堅持多元化發展,讓游客留下來、愛上這里,目前年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北戴河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占勝說。
既有海的浪漫,也有長城文化的厚重。走進新近落成的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館內展陳、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正有序展開。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標志性工程,該博物館在角山長城腳下輪廓漸顯。
“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將全方位展示中國長城發展、建筑結構與布局、歷史文化傳說以及沿線地區的長城文物保護利用、遺產保護傳承、文化帶建設發展等內容。”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副館長馮振說。
自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于2019年開工以來,秦皇島市以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為核心,推進長城文化產業園、長城山海關風景道、北營子長城人家等項目建設,集中打造一批新興旅游目的地,2023年還承辦了“‘長城之約’·世界文化遺產對話”“長城腳下話非遺”等主題活動。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展個性獨特又充滿文化氣息的文創產品成為秦皇島豐富旅游體驗的重要載體。
以沉浸式文旅演藝業態為例,秦皇島通過數字化、科技化手段,推出《愛神永在》海上魔幻秀演出以及《漁人世界·拾光》等文旅演藝精品并取得良好市場效果。大型室內史詩演出《長城》采用行進式沉浸觀賞方式,機械、升降、威亞等舞臺藝術的綜合應用給觀眾帶來別樣體驗。《浪淘沙·北戴河》實景演出填補了我國大型海上實景演出項目空白,2018年至今累計演出近200場,接待觀眾近百萬人次。
近年來,秦皇島把推動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作為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推進文旅融合項目開發建設,2023年實施文旅項目83個,完成投資41億元,漁田小鎮開放運營,祖山景區、左右佳園、秦皇島市南戴河國際娛樂中心等改造提升項目完工,阿那亞好望角項目竣工驗收,如是海度假區項目主體完成,一批有前景、有特色、有內涵的新型文化業態不斷涌現。
注入“冬雪夏帆”新動能
濱海城市秦皇島,玩海是傳統的旅游項目。為了破解旅游一季熱,還得在“四季新玩法”上想辦法。
隨著冰雪運動的快速升溫,一直“做夏天文章”的秦皇島,以冰雪為切入點讓傳統淡季不淡。2023年12月28日,“冬日暖陽·秦皇島之約”旅游消費季拉開帷幕。
龍年春節期間,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的老君頂景區人潮涌動,30萬平方米的超大冰雪王國設有初級、中級雪道以及雪上飛碟、冰上龍舟等60多個游玩項目,可同時接待上萬名游客。滑雪愛好者們上板加速、瀟灑轉向,時而緩行、時而疾馳,享受著冰雪運動帶來的刺激暢快。這里也是孩子們的冬日樂園,單板滑雪、雙板滑雪、兒童雪圈、冰陀螺等項目一應俱全。“豐富多彩的冰雪項目,讓秦皇島的冬天不再單調,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冰雪運動的樂趣。”秦皇島市民馮喆說。
秦皇島市旅游和文化廣電局四級調研員張玉梅介紹,冬季旅游文化季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8屆,近兩年更加注重冰雪項目與其他業態聯動,融合食住行游購娛等周邊項目。
秦皇島市目前建有滑雪場6座、嬉雪場16處、真冰滑冰館7座、室外冰場23處,形成了海港區柳江盆地冰雪運動核心區,打造了長城冰雪、濱海冰雪、七彩青龍3條冰雪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日均接待能力達7萬余人。濃厚的冰雪運動氛圍讓避暑勝地秦皇島的冬季也熱鬧起來,來自浙江的徐濤這兩年冬季都會約幾個好友、帶上雪板到秦皇島滑雪。“硬件設施不錯,天氣不是特別冷,從浙江過來交通也方便。”徐濤說。
想辦法解決旅游淡季問題,針對傳統濱海優勢深入挖潛。“跟著賽事去旅行”是當前的時髦語。秦皇島挖潛濱海優勢,打造“帆船之城”,2020年以來每年推出長達7個月的帆船季,涵蓋全國帆船錦標賽、全國帆板錦標賽、河北省青少年帆船錦標賽、遠洋帆船節、京津冀青少年帆船夏令營等幾十項賽事活動,成為國內外帆船愛好者的盛宴,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北方總部基地便落戶秦皇島。2023年第九屆全國青少年帆船聯賽總決賽在秦皇島市舉行,來自28家俱樂部的選手齊聚北戴河新區蔚藍海岸揚帆競逐。
帆船季不僅有豐富的賽事培訓活動,也為廣大游客提供了多樣的海上文旅產品。“我們的帆船夏令營已經在秦皇島連續舉辦了16年,這里的海域、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帆船訓練和比賽,而且秦皇島豐富的旅游資源也增強了夏令營的吸引力,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夏令營后,給自己也安排了在秦皇島的度假行程。”北京航海中心首席執行官邢學倩說。
數據顯示,秦皇島帆船季每年直接參與體驗人數7萬余人次,帶動游客30余萬人次。
不只是帆船賽事,秦皇島聚焦全域、全季、全要素、全產業鏈,探索“旅游+體育”發展路徑,推動單一賽事旅游向深層次運動休閑度假游升級,吸引更多體育賽事在秦皇島舉辦。
秦皇島成為河北省第五屆冰雪運動會的舉辦地,為推動冰雪旅游提供了新契機;2023年秦皇島馬拉松賽、第十一屆中式臺球國際大師賽全球總決賽、第十九屆北戴河輪滑節、第十九屆世界徒步大會等多項品牌賽事成功舉辦,吸引游客超過10萬人次。以體育為主題的觀賽、參賽、游覽熱度不斷攀升。
縱觀秦皇島的春夏秋冬,分別有帆船體驗季、戶外運動季、歡樂冰雪季,全年不斷檔的體育消費季系列活動讓秦皇島四季可游玩。“豐富多彩的冰雪項目為傳統旅游業注入新內涵,更好地吸引客流,室內室外豐富的體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秦皇島冬季的淡季不淡。”秦皇島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寶彬說。
探索“旅游+康養”新業態
周末閑暇,家住北京的張梓涵總愛來到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昌黎華夏酒莊。
“這里不僅能欣賞迷人的酒莊風光,了解昌黎葡萄酒歷史和葡萄酒釀造過程,品嘗各種優質干紅、干白葡萄酒,還能私人訂制桶裝窖藏紅酒,這是一種十分愜意的感受。”張梓涵說,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昌黎華夏酒莊參觀后就愛上了這里,現在只要有機會就帶著同事和朋友來這里放松身心。
昌黎縣地處北緯39度的釀酒葡萄黃金種植帶,近年來正在積極打造集紅酒文化、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新型休閑度假莊園。以賞葡園風光、歷酒窖隧道、觀歐式酒莊、品昌黎美酒為主題的“昌黎葡萄酒文化游”日漸興起,每年吸引大量來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游客前來。
這種愜意的酒莊體驗,是秦皇島在嘗試推進的“旅游+康養”新業態的一種。通過打造復合型、多維度、跨領域的康養旅游產品,培育藥、醫、養、健、游五位一體的康養產業集群,推進高端醫療、康復療養、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務產業協同發展。秦皇島目前已有養老機構58家,床位超過1萬張,在推動康養旅游多元化、優質化發展過程中,推動旅游服務產業加快轉向四季康養。
“一邊泡著溫泉,一邊看著大海,養生觀光兩不耽誤。”近日,在位于北戴河新區的漁島海洋溫泉中醫康養區,游客王會蘭一家為這種獨特的體驗點贊。景區工作人員張濤介紹,景區將旅游和康養元素融合,突破了淡季旺季限制,冬季來的人更多。
舞文弄墨、載歌載舞、品茗論道……這些場景出自秦皇島市海港區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在這里養老的上海老人尚建饒對記者說,養護中心不僅醫療設施完善、服務周到,而且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我們堅持醫養康結合,除了精心安排食宿,還在文化養老、精神養老方面下功夫,在豐富老人們的精神世界方面做文章。”該養護中心總經理趙輝說,要通過文化滋養讓老人們精神有依托,實現老有所樂。
黑白電視機、單卡錄音機、裝在大玻璃瓶里的橘子瓣糖……在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的中國康養|恒頤匯(燕山院)“時光雜貨鋪”里,時間仿佛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中國健康養老集團養老運營部總經理、恒頤匯(燕山院)院長馬駿介紹,這是針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設立的懷舊療法區,通過舊時場景和物件激發老人記憶,引發話題,促進患者癥狀的改善。2023年6月20日正式投入運營的恒頤匯(燕山院),是北戴河地區培訓療養機構改革首批試點項目,也是全國首家投入運營的機關培訓療養機構轉型普惠養老的醫養結合項目。
“集團之所以選擇落戶秦皇島,看重的就是這里的區位優勢、宜人氣候和建設中國康養名城的政策支持。”馬駿說。
據了解,2023年,北戴河區有約30個康養項目陸續投入運營。在國康秦皇島醫養康養老中心的一層展示大廳,記者看到了電動爬樓機、助餐臂托、站立輪椅等康復輔具。這里不僅是一個科普展示中心,更是老人們的健身房,很多老人每天都來這里進行康復運動。
該中心由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秦皇島研究院籌建,2019年正式營業,目前正全面建設國家養老應急救援、康復輔具應用雙示范實踐基地,實現醫療、養老、康復深度融合。
“我們強化醫療、醫藥、醫械等產業帶動,把握養生、養老成長空間,集中精力做優生命健康服務業,扶強生命健康制造業,重塑特色生命健康農業,聚合生命健康新業態,大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秦皇島市正努力構建形成全鏈條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體系。”秦皇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楊德堯說。
久久為功是關鍵
秦皇島在探索一季熱到四季火的過程中,不斷地打出組合拳,尋求新模式。持續的努力也收獲了不錯的效果,從最新的旅游數據中能窺見一斑。
據統計,2023年秦皇島市共接待游客8025.52萬人次,同比增長325.58%,比2019年增長10.51%;實現旅游收入1098.85億元,同比增長572.62%,比2019年增長8.37%。今年春節期間旅游人數、收入均創歷史新高,8天假期秦皇島市共接待游客226.7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30.61%,實現旅游收入16.8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13.1%。
秦皇島破解淡旺季難題的做法有這樣幾個特點。
——優化環境是基礎。秦皇島不僅靠“旅游+”,還打好組合拳,不斷優化交通、生態、開放、服務4個環境,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完善“快旅慢游”交通體系,建成環長城旅游公路、濱海新大道、長城風景道等旅游道路。擦亮生態底色,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空氣質量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秦皇島灣北戴河段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著力提升服務品質,升級“樂游秦皇”智慧旅游平臺,優化“一站式”服務新體驗。
——政策引領是抓手。就在采訪結束之際,秦皇島市旅游和文化廣電局聯合秦皇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共同制定了《促進秦皇島市冬春季旅游消費八條措施》。秦皇島市旅游和文化廣電局局長喬樹榮介紹,“八條措施”包括對秦皇島市冬春季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新項目建設開辟綠色通道,組織開展“秦皇島市冬春季旅游消費券”免費發放活動等內容;同時還推出了秦皇島市十類差異化、有特色的冬春季旅游產品和旅游目的地,包括“觀日出”“看海冰”“喂海鷗”“登長城”“吃海鮮”“泡溫泉”“品紅酒”“戲冰雪”“逛文博”“過大年”。
——久久為功是關鍵。破解旅游一季熱難題,需要抓鐵有痕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韌勁。秦皇島市委書記王曦說,秦皇島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體旅融合,依托濱海和長城兩大核心資源,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康養、研學、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下大力延長旅游產業鏈條,優化旅游產品供給,豐富假日文旅生活,努力為廣大市民和海內外游客提供別樣的旅游體驗。“秦皇島將進一步深挖潛力、加速融合,探索更多更有價值的新業態旅游項目,構建全域全季全時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打造‘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重要目的地,朝著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建設目標邁進。”王曦說。
走特色化融合發展之路
說起旅游產業,淡旺季是繞不開的話題。旺季來臨,從業者和各職能部門充分準備、熱情迎客,千方百計增加資源供給,提升游客體驗。但大量游客短時間涌進,也帶來一票難求、一房難求,飯難吃、票太貴、車難停等問題。而到了淡季,需求萎縮,游客減少,經營收入難以覆蓋剛性成本,又帶來服務品質下降、游客體驗不佳等問題。
淡旺季是歷史文化、地理氣候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哪兒能消暑、哪兒的冰雪好玩、哪兒是“吃貨天堂”、哪兒的海濱風景好、哪兒的鄉村田園美等,消費市場形成了相對一致的印象,而一些管理部門和從業者順應這種消費認知,強化旅游品牌形象,從而形成了旅游市場因季節和地域不同帶來的冷熱不均。
這種冷熱不均給多方帶來困擾。從業者難以獲得持續穩定收益,“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旺季再漲價也擋不住游客的熱情,淡季降價卻吸引不到足夠客源。各地管理部門即使準備充分,面對短時客流增加,也可能招待不周,消費者也不滿意,旺季時長時間排隊、吃住行太貴,旅游體驗不佳。
各地努力破解旅游淡旺季問題,讓淡季不淡,提供四季皆可游、早晚皆能玩的豐富場景。有的擦亮既有品牌,通過提升品質、加強監管等鞏固傳統優勢;有的開辟新業態,推出新產品,規劃新路線,在演藝、研學、避暑、冰雪、康養、溫泉等方面持續發力。這些探索富有成效且有借鑒意義。
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定位有別,破解旅游市場淡旺季的路徑、打法不盡相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但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走融合之路。無論是舉辦體育比賽、節慶活動,還是推出文體表演、展覽展出,在內核上要體現文化的魅力、體育的活力、旅游的張力,要連點成線、串珠成鏈,新業態與老業態不能割裂,新老場景要良性互動,形成各種資源共同推動的合力。二是要順應消費新需求。相較于以前更關注去過多少熱門景點,如今旅游已不是簡單的游山玩水、享用美食、打卡拍照,而是一種情緒消費,是舒緩心境、增長見識的重要手段,消費者更在意旅程本身帶來的心靈體驗,守著傳統景區吃老本沒有出路。三是切忌一哄而上。看別人搞“村BA”、玩搖滾、辦馬拉松比賽、燃動冰雪出圈了,自己就盲目跟上,機械“抄作業”,這并不可取,還是要看是否真正適合自己,要走特色化、精品化路徑。
中國旅游市場潛力巨大,若能有效破解淡旺季困境,必將釋放更多消費潛力,吸引更多人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