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千年的傳播與傳承,對東亞海洋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人文交流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媽祖文化由初期的祈求海上航旅平安,演變至親近民間、慈祥和善、有求必應的賜福祉、保平安,再到如今聯結四海、溝通五洲的祈和平、求合作的愿景等等,其內涵和外延隨著歷史的演進在不斷地豐富、拓展和深化。進入新時代,要積極推動媽祖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主動探索媽祖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關鍵詞】媽祖文化 時代價值 創新傳播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千年的傳播與傳承,對東亞海洋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人文交流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出臺,明確了媽祖文化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在新時代,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推動媽祖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主動探索媽祖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積極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弘揚媽祖文化時代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媽祖文化由初期的祈求海上航旅平安,演變至親近民間、慈祥和善、有求必應的賜福祉、保平安,再到如今聯結四海、溝通五洲的祈和平、求合作的愿景等等,其內涵和外延隨著歷史的演進在不斷地豐富、拓展和深化。進入新時代,要進一步深入提煉和弘揚媽祖文化的時代價值。
媽祖文化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抓手。以“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主旨的媽祖文化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思想精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彰顯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是展現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媽祖文化的足跡遠播世界,廟宇遍布49個國家和地區,達上萬座,敬仰者3億多人,成為了世界性的民間信俗文化。媽祖立德大愛的精神品質彰顯了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天然的國際傳播基因,能夠跨越不同文明、社會制度、發展階段的差異,開辟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找到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是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內容載體之一,有助于塑造更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媽祖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力紐帶。“有海水的地方有華人,就有媽祖”,媽祖文化具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精神力量。作為“中華三大祭典”活動之一的媽祖祭典,是體現海內外華人同根同源、民心相通、心靈契合的重要儀典。借助媽祖祭典活動,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岸文化交流的民間“破冰”。今天,兩岸媽祖文化仍持續呈現出范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成效越來越好的大交流、大融合的良好局面。要充分發揮媽祖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紐帶作用。
做好媽祖文化代際傳承
代際傳承是媽祖文化得以延續的基本前提。媽祖文化的傳承更多是來自于民間祭祀活動的耳濡目染,以及媽祖故事在代際之間的口耳相傳。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和崛起,他們的觸媒習慣、生活方式乃至思維邏輯都發生了重大轉變。要怎樣向現在的年輕一代講述媽祖的故事,要如何讓他們感受和體會到媽祖文化的精神內涵,是解決好媽祖文化代際傳承的關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因此,媽祖文化的代際傳承,要貼近年輕一代,除了強化傳統形式外,更要順應時代發展,根據年輕一代的媒體使用習慣和信息加工方式,來活化媽祖文化傳播內容。
首先,創作可視化的媽祖故事。互聯網原住民一代在互聯網上時間的延續和空間的延展,改變了其信息獲取和分享方式。信息爆炸式增長和時間碎片化分割導致一些年輕人時常陷入一種信息焦慮的狀態,簡單、直接、形象生動的可視化呈現的內容往往更容易被接納和分享。因此,對年輕人講好媽祖故事,要從年輕人的視角,制作更多的可視化故事內容。比如,創作媽祖短視頻滿足年輕人“唯快不破”的即時性獲取,創作媽祖的二次元動漫穿透年輕人的文化圈層,創作媽祖主題手游填補年輕人碎片化娛樂空間,創作媽祖表情包成為年輕人問候和表達的日常等。這些能夠可視化的故事內容更符合年輕人的信息接觸和消費習慣,能夠有效完成媽祖文化傳承觸達年輕人的第一步。
其次,解鎖互聯網流量密碼。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年輕人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同時也形塑了年輕人新的話語體系和信息傳播邏輯。媽祖文化傳播要解鎖互聯網流量密碼,洞察互聯網“刷屏”的驅動因素和心理動機,放大媽祖文化在互聯網上的可見度和話題量。要順應年輕人信息加工的思維模式,增強年輕人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掌握造梗、玩梗的互聯網語言,不斷解鎖內容為王的流量密碼。
最后,融入年輕人日常生活。媽祖文化作為民間信俗,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心靈契合,但是傳統的基于鄉土社會生活模式的祭祀活動如何能夠融入到年輕人城市化快節奏生活當中去,是媽祖文化代際傳承的重點突破方向。需嘗試讓媽祖文化走進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例如,鼓勵文創周邊創作,將媽祖文化元素融入年輕人日常消費之中,融入年輕人的柴米油鹽和衣食住行當中去。
創新媽祖文化傳播路徑
隨著科技智能化的發展,數智傳媒給傳播效率和傳播方式都帶來了巨大變革。媽祖文化傳播應主動順應數智傳播時代的特點,充分應用新的媒介技術和表達方式,不斷探尋媽祖文化傳播的創新路徑。
一是內容要接地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這就是優秀作品。”媽祖文化來自于普通的漁家女兒,來源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最樸素的心靈共鳴。媽祖故事的內容表達要始終彰顯人文關懷,讓人們在日常中去感受它、傳承它、傳播它,于日常中傳遞溫暖人、感動人、鼓舞人、激勵人的力量。
二是布局要有謀劃。要綜合運用多元平臺視聽作品講述媽祖故事。針對大屏,提高結構化和專業化敘事能力,占據媽祖文化宏大敘事的話語高地,要進行有組織的文藝作品創作,產出一批有品質、受歡迎的媽祖文化紀錄片、影視劇;針對小屏,提高流動性和場景化敘事能力,占領個體敘事的話語空間,發動民間內容創作者的力量,創作讓人聽得懂、喜歡聽、愿分享的短小精悍的媽祖文化內容。
三是觸達要獲成效。在信息傳播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的雙重驅動下,傳播步入智能化的新階段。如何推動技術賦能、如何創新敘事體系、如何實現精準落地,成為智能時代文化傳播的時代命題。要提升媽祖文化的傳播成效,一方面,要不斷增強多模態、多語言內容的生產能力,為增強媽祖故事的AI敘事能力提供更多數據養分;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算法推薦系統的認知和使用,做到傳得到、傳得廣、傳得深,提升媽祖文化觸達不同受眾、滿足分眾需求、構建交互關系的精準度。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校長,中央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中國傳媒大學)主任)
責編/于洪清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