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港口日照港集裝箱碼頭。 新華社發
江西省贛州市,工作人員在組焊生產車間內作業。 新華社發
吉林省長春市,工作人員在汽車生產車間內作業。 新華社發
春節假期,北京市王府井商業街人頭攢動。 新華社發
中歐班列跨境公鐵聯運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 新華社發
【會場連線·代表委員關注】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眼下,各行各業千帆競發,億萬市場主體活力奔涌,共同繪就了朝氣蓬勃的發展新圖景。
作為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市場主體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本刊就此問題邀請代表委員暢談思考。
強服務
增添發展信心
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近年來,一系列政策舉措,為市場主體的成長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對此,江蘇省鹽城市委書記周斌代表深有體會:“解難題、強服務、送政策,對于企業來說,給的不只是‘白紙黑字’,更是‘真金白銀’。”
“加快辦事速度,提升服務溫度,營造適宜生態,配套走心政策。”周斌代表介紹,“近年來,鹽城推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企業等配套政策,制定具體舉措,相繼出臺‘民營經濟發展20條’‘服務業10條’等惠企政策。同時,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持續推進‘一窗受理、一網通行’不見面審批改革,全市95%以上涉企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受到企業歡迎。”
“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發展有動力。”周斌代表表示,要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聚焦企業急難愁盼,精準回應企業訴求和關切,以優質高效的個性化服務,不斷增強企業信心。當好“店小二”,把政策“大禮包”送到企業心坎上,才能不斷將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的發展活力。
優環境
注入發展能量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良好的營商環境更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沃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馬一德代表看來,“優化營商環境對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非常關鍵。”
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迸發。馬一德代表說:“例如,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相關部門或地區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推出和落實了一批政策,已初見成效。但也要認識到,優化營商環境需持續發力。”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長期深耕民商法、知識產權法等研究領域,馬一德代表對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尤為關注。他建議,要充分發揮法治優勢,進一步提升法治化水平,持續健全法律法規體系,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營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促創新
提升發展質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唯創新者強,只有以改革創新之變激發創造發展之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委員以氫能產業為例介紹,“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創新必不可少。”
“新科技創造新動能,新產業帶來新機遇。”南京郵電大學校長葉美蘭代表長期關注科技創新、產業數字化轉型等問題。圍繞推動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創新,她曾建議,通過標準制定、網絡能力提升和創新應用三個方面,加速推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發展,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
“市場主體是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要大力培育其創新根基。”在多年的工作和調研中,葉美蘭代表發現,受技術、資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約,一些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面對數字化轉型升級,還存在“不會轉型”“不敢轉型”“不愿轉型”等問題,影響了其發展活力的進一步釋放。對此,她建議,聚焦企業創新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在政策、市場、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積極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支持搭建產業創新聯合體,引導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創新,實現共贏。
(本報記者 姚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