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準確把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重維度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互聯網與網絡空間建設相融合的實踐,在深刻把握世界互聯網發展大勢中,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理念遵循破解全球互聯網發展和治理困境,統籌國內國際互聯互通、共治共享,構建發展、安全、責任、利益共同體和以實現全球網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的內在邏輯,內蘊著科學謀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目標的戰略思維、準確把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的辯證思維和整體部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體系的系統思維。

關鍵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生成軌跡 內在邏輯 科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并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網絡空間是構成人類社會的新型空間,是意識形態斗爭和國家安全的新公共領域。“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網絡空間的延伸,在新時代具有新的內涵,包括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1]習近平主席在2023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的視頻致辭中再次指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既是回答時代課題的必然選擇,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并首次提出“三大倡導”即倡導發展優先、安危與共及文明互建。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攜手推進全球網絡發展的新期待,更是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洞察全球互聯網發展與治理大勢,著眼于人類的前途命運和共同福祉,創造性地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科學謀劃構建目標,準確把握建構原則,整體發力建構體系的結果。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成軌跡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化建設,從智能互聯到共創未來,始終堅守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指出“科技是關鍵,信息是靈魂”[2];在福建任職期間,創造性地提出建設“數字福建”戰略;在浙江和上海工作期間,相繼提出“數字浙江”“智慧上海”發展戰略。2014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并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工作會議,對世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作出前瞻性思考,將“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確立為重要戰略目標。2014年在巴西國會演講時,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向世界各國提出網絡空間治理的愿景,即“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同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向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詞指出:“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將互聯網與“命運共同體”同時并提,也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雛形。

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習近平主席首次向世界發出“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并在閉幕式上就如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五點主張。2017年,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建設進入關鍵時期,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強調,各國要深化務實合作,“讓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更具生機活力”。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就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了“四項原則”“五條路徑”的治理框架。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習近平主席在致世界互聯網大會賀信中再次強調“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之后中國在互聯網領域開展一系列國際交流活動,舉辦了中國國際數字產品博覽會等。2022年7月,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成立之日,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強調“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并表明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在網絡空間攜手合作的真誠愿望。2023年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提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3]。同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向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辭中再次強調:“我們要深化交流,務實合作,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縱觀八年深耕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對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從深入闡釋到踐行,始終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作為主題主線。

準確把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在邏輯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互聯網高級階段才出現的社會關系新形態。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認識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可以看到其蘊含著明晰的內在邏輯。

問題導向:破解全球網絡發展和治理現實困境

互聯網自誕生以來,日益深刻地融入生產和生活中,其所構建的網絡空間承載著越來越多的人類社會活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新形勢下應對全球互聯網發展困境和治理難題的現實需要。

其一,立足全球互聯網發展問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創新,人類社會步入信息化時代。世界各國將推進信息化作為發展重點,力求在網絡空間謀求競爭新優勢。而一個國家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其所面臨的安全風險也就越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順應信息化發展趨勢,大力研發網絡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網信事業快速發展,使信息化與我國各項事業實現創新性融合,并朝著安全、系統的方向推進。其二,直面全球互聯網治理困境。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空間承載的人類活動致使網絡空間沖突對抗風險上升,這些新威脅使網絡空間治理困境重重。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掌握網絡空間治理核心資源,制約著網絡空間公平、合理的秩序建構。同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網絡主權、網絡自由等方面存在頗多爭議,網絡霸權主義、網絡犯罪、網絡信息侵犯和網絡恐怖主義等活動成為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新要素,嚴重影響國際社會的安全發展。其三,統籌我國網絡發展現狀。當前,我國雖然已是網絡大國,互聯網發展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在互聯網核心技術領域,仍然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差、關鍵核心技術匱乏和高精尖技術落后等問題。同時,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不法分子實施網絡暴力和網絡犯罪,危害人民生命安全。面對全球互聯網發展現狀,習近平總書記在立足現實、總結經驗、放眼全球中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既符合網絡空間發展要求,又順應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邏輯主線:統籌國內國際互聯互通與共治共享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統籌國內國際社會互聯互通與共治共享,展現了中國對網絡空間全球治理的責任與擔當。

其一,統籌和提升網絡發展和治理能力。網絡空間發展出現的新問題,離不開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參與和綜合治理,這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讓這個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的意愿和利益”。[5]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就是要營造一個和平安全、和諧共處的網絡空間,在聯系世界各國人民中為世界優秀文明的交流互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其二,全面建設國際網絡安全體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網絡領域的適用性與實用性,不僅很好地指導中國網絡空間的治理與發展,而且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方案。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準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以及國際社會的時代脈搏,是解決當前網絡空間治理中各種復雜問題的有效出路。其三,積極奉行合作共贏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維護網絡空間秩序,必須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的理念,摒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觀念”[6],強調合作共贏是動力之源。針對新形勢下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與挑戰,中國始終堅持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主張通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以維護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網絡空間共同體的共建共治,要求不斷深化國際合作意識,以合作求共贏,堅持網絡安全與網絡發展并重。

實踐要求:構建發展、安全、責任、利益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剖析互聯網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發展的關鍵作用時,明確要求“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7]。

其一,推進共同體建設。“發展共同推進”要求推動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適合的網絡服務。“安全共同維護”強調網絡安全需要世界各國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強調世界各國應堅持多邊和多方參與,積極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制定適合各國遵守的網絡空間治理規則。“成果共同分享”強調互聯網的發展和治理成果應由世界各國共同分享,使不同國家、民族和人群都能平等享有互聯網發展紅利。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的實踐要求。其二,制定網絡空間規則。推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貫徹落實,需要制定網絡空間規則,建立符合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治理的制度秩序。我國所倡議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原則和主張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與認同,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了制度要求和保障。其三,加強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話語傳播和人文情感交流,是維護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精神秩序。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就是由中國倡議搭建起的一個國際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的平臺,在求共識、求合作和創共贏中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情感交流互動的網絡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在自覺把握網絡信息空間發展動力中,科學總結世界發展理論和實踐,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從具體實踐要求的維度回應“如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

價值旨歸:實現全球網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立足我國網絡空間核心利益和全球網絡空間共同利益,具有廣泛性和普適性,所倡導的價值規約符合世界各國要求。

其一,以共同繁榮發展為目標。互聯網帶來的革命性變革持續發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網絡空間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世界各國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對話與合作。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絡空間,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8]為此,中國積極攜手推進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全球數字互聯互通水平,發揮數字技術助力全球經濟發展的作用,參與數字經濟治理合作,攜手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二,共享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指向。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張將網絡資源進行整合,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降低信息流動、信息獲取成本,使網絡空間發展成果和發展機遇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只有讓網絡空間各參與主體共享發展紅利,才能使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是致力于實現全球網絡空間良法善治的公共產品,更是中國面對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困境在國際法基本原則和聯合國框架內為實現網絡空間繁榮發展而提出的智慧方案。其三,凝聚適合全球網絡發展價值共識。面對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形成共同價值觀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習近平主席強調:“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9]。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共識,在網絡空間發展、交往和合作中形成世界各國全球治理體系的價值導向。事實證明,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得到絕大多數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支持和認同。

深刻領悟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的科學思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時”和“勢”,對加強網絡空間全球合作與治理進行深邃思考,擘畫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藍圖,其中蘊含著科學思維。

戰略思維:科學謀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戰略思維的運用,堅持運用戰略思維把握時代脈搏、分析發展大勢,并對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構建進行戰略謀劃。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內蘊著戰略思維,是對新形勢下如何應對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難題和實現美好網絡生活需求的戰略部署。

其一,前瞻性思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全球網絡信息的飛速發展,使網絡空間發展出現失衡、網絡空間安全面臨威脅、規則不夠健全和網絡空間秩序不合理等問題,對國家安全造成一定威脅。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球歷史發展高度,縱觀世界各國互聯網衍生的方向,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首次提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并在之后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中使這一理念得到逐步豐富、發展和完善,這是對新時代全球網絡空間安全發展、治理等問題的深刻回應。其二,全局性謀劃。習近平總書記整體審視世界互聯網發展問題,在與時俱進發展中適時提出互聯網治理的“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并針對新形勢下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與挑戰,強調要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以維護各國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10]在尊重網絡主權、構建國際新秩序和奉行合作共贏中走出一條互信共治之路。其三,長遠性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也有可能演變為政治風險。”[11]網絡空間的發展致使時空的碎片化和無序化,種種矛盾構成了網絡空間復雜的治理環境。為此,只有及早進行科學、長遠和整體的戰略部署,才能有效應對網絡安全和治理復雜問題。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這一框架中,以期在合作中促進網絡空間安全與治理目標的實現。

辯證思維:準確把握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辯證思維的運用,強調要把辯證思維視為新時代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法寶,要“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12]新時代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調發展和統籌兼顧。

其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力促進發展和安全良性互動。當前,互聯網不斷拓展新的邊界,數字技術正以一種新的理念和業態全面融入人類各領域和全過程,網絡空間也成為全新的人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越來越需要網絡安全作為堅實支撐。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辯證思維,強調要多做打基礎、求實效、謀長遠的事,全面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消除數字鴻溝。這正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解決當前發展與安全問題,更好地維護國際社會發展,實現當前和長遠的辯證統一。其二,統籌部分和整體,牢牢把握關鍵部分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我國網絡空間發展與安全的關鍵作用,指出:“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13]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習近平總書記統籌考慮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緊密聯系,強調“各國應該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14]。其三,堅持長效性治理思維,協調穩步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由于各國互聯網發展水平并不均衡,多元治理格局有待完善,因此實現互聯網治理體系的變革是一項長期、艱巨和復雜的系統性任務,要堅持長效性治理思維,注重安全和平、創新驅動、開放共享三者的協調。統籌協調、整體推進,要從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網絡安全出發,堅持中國網絡安全治理與全球互聯網治理兩者相統一,既注重中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規劃部署,又要帶動其他國家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系統思維:整體部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系統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科學思維,在系統思維的指導下,從整體上持續發力推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構建。

其一,以尊重網絡主權為基礎。主權平等原則是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國家網絡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和集中體現,尊重網絡主權是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的重要內容。但當前國際社會中,個別西方發達國家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大搞網絡霸權主義,從事和縱容危害其他國家安全的網絡活動,甚至無視和任意踐踏國際規則,妄想干涉別國內政。為此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各國應“本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則,深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15]其二,堅持以共同安全穩定為重要前提。“實現網絡空間的安全穩定,事關人類的共同福祉。”[16]當今世界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加,網絡安全成為全人類面臨的重大風險。網絡空間具有互聯性、開放性、跨國性等特點,各國只有通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才能增進各國戰略互信,匯聚起國際社會對網絡空間安全最大公約數,以期解決互聯網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共通問題。其三,持續以建立網絡空間新秩序為抓手。“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絡空間,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17]網絡空間既是各國互相連接的橋梁和紐帶,也是大國競爭和博弈的重要領域,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給網絡空間國際秩序的運行帶來諸多挑戰。面對全球網絡空間的新形勢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等各種主體作用。”[18]只有從整體上持續發力,才能共同推進互聯網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點項目“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論述研究(項目編號:18KDAL031)的階段性成果;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溫樹峰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釋

[1]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6/c_1117481089.htm,2015年12月16日發布。

[2][7][15][16]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135、163、150、161頁。

[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新華網,http://www.cac.gov.cn/2023-03/16/content_5747005.htm,2023年3月16日。

[4]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309頁。

[5][6][13][1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36、533、535、536頁。

[8][17]《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12月17日,第1版。

[9]《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20年9月23日,第1版。

[10]《習近平向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成立致賀信》,《人民日報》,2022年7月13日,第1版。

[1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86頁。

[12][18]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129、303頁。

責編:程靜靜/美編:石 玉

責任編輯:張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