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推動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近日,由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委托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對甘肅涵蓋“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的“甘味”區域系列公用品牌價值評價成果正式發布,為更好地保護“甘味”產地環境,生產出更多“甘味”特色農產品提供了理論和方法路徑。
我國西部部分脫貧地區品牌農產品生產分散、規模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精深加工,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加快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不僅有利于帶動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還會提高消費者復購率和忠誠度,提升產品附加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品牌重塑產品價值鏈,促進傳統農業向中高端邁進,增加農民的品牌收益。因此,要立足當地自然優勢、文化優勢,理清“土特產”家底,加快培育具有較高知名度、認知度、忠誠度、美譽度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業產業由特色優勢向品牌優勢轉變。
獲得高品質的農產品是消費者選擇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的首要目標,提高農產品質量是提升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歸根到底,品牌建設的根本在于產品品質,如果品質不穩定,即使已建立良好的品牌,也難以保持穩固的品牌形象和聲譽,保持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一些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火爆出圈,在于當地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產地環境特色,但在實際生產中更要重視產品本身的安全性。
區域公用品牌不同于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是以區域為限定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的優勢是能夠快速聯合當地農戶形成規模,但不排除在后期發展中,隨著規模的擴大和銷路的打開,出現因認知偏差、管理疏漏、運營差異等導致產品良莠不齊的現象,導致品牌形象受損。因此必須確定“質量興農”的目標,在“外塑形象”的同時“內強品質”,打造出“獨一份、特別特”的優質特色農產品。
樹品牌難,毀品牌易。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需要政府、龍頭企業、農戶及相關組織共同建設,一個品牌從出爐到贏得市場認可是艱難而緩慢的過程,涉及諸多環節。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不排除會出現重創建輕保護、重登記輕建設等情況的發生,導致區域公用品牌不同程度的透支。政府要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讓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通過加強產品質量認證,自定區域公用品牌安全標準、產地環境標準和生產標準倒逼提升產品質量;通過成立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梳理品牌發展的機制和經營模式,探索出品牌良性發展的機制和經營模式;龍頭企業要開拓好產品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農戶作為農產品最初的生產者,必須把好農產品質量關,唯有齊心建設、合力維護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才能促進農業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