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嘉賓:
王 穎 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澤儀 長沙城市發展集團首席科學家
肖 琴 潤城新產業副總經理
童繼龍 明源云集團高級副總裁
輕重結合,打造高質量產業園區
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 穎
北京昌平科技園以更加前沿、更加前瞻的視角手段方法幫助政府把政策資源、空間資源、資金資源、市場資源鏈接給相關企業,打造一體化服務鏈條,使大企業更加敏銳地捕捉中小企業前沿創新趨勢,讓中小企業產品通過大企業找到完整解決方案、充沛市場機會。
資產管理是園區的主要業務。昌平科技園運營著百萬平米的發展空間,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醫藥健康三個產業主體進行布局,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聚集。第二個抓手是產業投資,依托昌平科技園發展建立科技產業母基金,現在延展到了產業轉型升級中后期,已經合作的子基金有40余家,合作基金規模超過三百億。產業服務方面,在提供企業需要的運營空間和產業投資增值服務之外,我們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向產業鏈縱深領域進軍,做了一些生產性服務業的深度服務,包括數字化的整合服務、高端人才顧問服務、設施設備長期運維等,攜手眾多企業共同建立了共生共長共創的產業生態圈。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我們樹立了“五化合一”思路:平臺化,有些業務是可以自營的,有些是需要鏈接整合的,還有一些需要通過合資合作加以實現,平臺化是做好產業生態運營服務的有力抓手。數字化,首先實現公司內部經營管理層面的數字化,包括內部的信息化系統、資產運營管理系統等,在此基礎上,切入智慧城市、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新業務板塊。標準化,企業制定的引領標準是最高的層級,標準競爭也是最高層級的競爭,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目前我們圍繞主營業務包括資產管理、基金管理、產業服務,打造了一系列內部的標準化流程。資本化,運營園區有大量的資產需要長期沉淀,通過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實現資產回收變現和資本的快速回收,這樣也不會失去對資產運營長期管控的能力。品牌化,很多行業中龍頭企業品牌是所有綜合實力的體現,實現區域品牌化、產業品牌化、運營品牌化“三化”的結合與升級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責編:馮一帆/美編:王嘉騏
數智融合,打造國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長沙城市發展集團首席科學家 何澤儀
長沙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由長沙城投和先導控股聯合重組而來,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時提出“三高四新”目標要求,長沙城市發展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努力打造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國內一流城市綜合運營商。目前,長沙城發集團總資產達到2500億,凈資產突破1000億,獲得三個AAA級評級主體,已經做到全集團資產數字化,完成“眼中有數、心中有術”的升級。
長沙城發集團對不同類型國有資產進行數智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首先將國有資產分為“金、木、水、火、土、數”六類。
“金”指商管資產。幾乎所有平臺型國企都有大量物業資產,也存在資產情況復雜、定位不清、抓手不足的問題。長沙城發集團創新地將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成立了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把所有子公司物業管理統籌到一起。第二步通過打造數字化物業設施管理系統,實現停車場系統、照明系統、城市亮化系統等的統一高效管理。目前已經遞交上市申請,成功地完成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的兩次蛻變。
“木”指文旅資源。數字賦能不簡單是技術應用,也是文化賦魂。數字賦能,實際上是運用數字經濟的運營方式和思維方式,運用互聯網手段,驅動網紅效應,撬動線上線下聯動杠桿,完成文化價值資產化。長沙城發借助“橘子洲頭”IP效應盤活閑置資產,打造了“橘市文創店”,豐富了景區的業態,提供了更多文旅產品,上線文旅產品170多款,最高單日成交量三千多單。
“水”指污水資源。長沙城發將傳統污水處理廠處理出來的水直接作為生態水重新進入6000畝濕地循環系統,實現水資源第二次利用;同時通過污水冷熱能能源置換,實現了污水資源的第三次利用。通過對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現水資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把水資源用好、用足、用盡,做到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
“火”指能源資源。長沙城發集團在片區開發過程中建設區域能源站,運用先進數智技術對多種能源如光能、熱伏等進行綜合調控,多層利用,不但提高了能源使用率,降低單位能耗,也更好地實現的綠色低碳目標。
“土”指土地資源。數字賦能是通過頂層設計,打造帶有“情緒價值”的片區名片,為土地資源提供情緒和文化的附加值。長沙城發集團在片區開發、城市建設過程中將綠色、生態、文化、創意的標簽納入到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中,不斷賦能城市發展,推動土地資源創新利用。
“數”指數據要素資源。不是所有的數據都有經濟價值,不帶來經濟價值的數據資源并不是資產,只有數據資源變為資產的時候才有經濟價值。長沙城發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數智科技”,積極推進數據從資源轉化為資產。首先完成數據資源的確權和頂規,進而運用IT技術對數據資源進行整理、歸集、清洗處理等,最后挑選合適商用場景進行數據技術和知識疊加,生成數據產品和服務,完成數據資源資產化閉環。數據資源是國有企業掌握的資源當中最新的一種,也是未來潛能最大的一種,實現數據資源資產化、探索數據資產資本化是漫長的過程,我們愿意與所有的同行一起合作共贏。
數智融合,是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數字經濟時代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路雖遠,行則將至。
責編:馮一帆/美編:王嘉騏
構建專業產業運營體系 服務中國制造轉型升級
潤城新產業副總經理 肖 琴
潤城新產業是華潤置地旗下產業平臺公司,我們的定位是專業產業運營服務商,并基于這一定位構建了“1248”產業體系,聚焦智慧和健康兩個領域,選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北斗產業、生命健康四大產業,構建了四大垂直服務平臺和四大支持服務平臺。產品、招商、運營是專業產業服務的三個重要抓手。
產品方面,我們致力于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進行產品的規劃設計,打造“產城綜合體、科創城、產業基地”和“五好園區”(形象好、生產好、服務好、收益好、有比較高的性價比)。不同行業,乃至同一行業不同細分領域對產品的需求都是有明顯差異的,這要求我們開展大量的市場調研,摸清楚目標產業對載體空間有哪些核心的訴求和特殊要求。比如深圳光明區的“工業上樓”項目,我們對30余家企業進行了深度調研,仔細分析了這些企業生產中哪些環節、哪些內容是可以“上樓”的,哪些無法“上樓”,進而進行了專業化的產品設計。
招商是基于客戶持續互動的過程,潤城新產業之所以招商做得比較好,不僅是因為我們要求招商人員每天把他們在招商過程中遇到的客戶訴求和問題等及時反饋給產品研發中心,后者連夜出圖,第二天招商人員就可以拿新圖紙與客戶溝通,更重要的是我們基于招商大數據平臺自建了三大資源鏈接渠道,主要包括高地行、優企寶和潤城通。
運營方面,目前各地政府都在收緊產業園區的分割銷售政策,同時對入駐園區產業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產業監管越來越嚴。以往快速拿地、開發、銷售的地產化模式就難以為繼,我們認為產業地產即將進入存量運營的時代,針對不同產業門類應該提供不同的專業的運營服務。我們通過與新加坡科理成立科理中城,為企業提供降本增效的服務;通過構建線上對接平臺——天集社,為企業提供供應鏈對接服務;成立清華智能制造聯合研究中心,為企業提供技術賦能服務。
潤城新產業正在打造從產品設計到招商、運營的全鏈條服務,希望未來能與更多的國企有合作的機會,共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做貢獻。
責編:馮一帆/美編:王嘉騏
國資國企數字化創新與實踐
明源云集團高級副總裁 童繼龍
明源云近些年一直在實踐和探討“國資國企數字化創新實踐”這個話題。
明源云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公司創始于1997年)。2002年10月18日,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批準頒布了我國第一個國家信息化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信息化重點專項規劃》,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在宏偉藍圖之下,今天的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的規模和體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統計測算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當前我們說的“新兩化融合”即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對此,需要我們對標世界和行業一流,實現管理體系建設、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推動發展從控成本轉為求質量。
近年來,國際局勢錯綜復雜,中國正逐步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經濟增長乏力背景下,國企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力量正在積極改革轉型,逆境中謀求發展升級,而數字化轉型正是國企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手段。其中,對于以土地要素為主體的資源型國有企業來說,要實現向能力型的企業轉型,需要對資本、產業、人才、數據等等要素進行深挖,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運營質量和效益。
當前,企業的戰略變革與數字化變革已經進入關鍵決策期,企業可以通過變革獲得新的成長路徑。變革與業務增長首先要確保主業扎實,進而在創新方向上做與業務相關聯的產品;此外,技術和組織能力保障也要跟得上,數字化戰略模式升級與商業模式創新是關鍵,由此可見,技術是用來獲取構建能力的一種要素而不是業務本身。管理者要深刻理解其角色責任,運用好變革的方法,引入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對準業務痛點、瓶頸和業務目標,幫助業務跨越拐點,實現新的增長。
我們以不動產行業為例,分享一下眾多不動產國企的數字化創新與實踐。數字化不是做報表和統計,而是圍繞發展戰略構建核心競爭力。推動不動產的數字化實踐,首先要看不動產的規模,還要看與企業、城市相關的發展邏輯。從不動產的規模看,不動產作為土地財政轉向空間運營的主要抓手,不動產行業的數字化大有可為。然后,我們再看不動產的發展邏輯。從“產城人”視角分析,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動力主軸,人才則是產業發展的核心。掌握了這些信息,就可以借助數字化轉型創造新的產業活力。
基于上述的洞察和分析,明源云以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金融、資本及數字化賦能為動力,全面構建不動產賽道涉建、涉房、涉產、涉資等四大核心能力,助力國企高質量發展。明源云深耕不動產行業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數字化能力和服務,包括研究、咨詢、應用軟件、業務陪跑服務等明源云的核心能力包含技術平臺、行業研究能力、行業生態與資源聚合,通過“1+N+X”模式為客戶提供數字化服務。
接下來,我們以不動產行業為例,分享一下眾多不動產國企的數字化創新與實踐。
比如,在國資監管領域,我們通過國資監管與數字企業聯動,借助“看管治”分析決策平臺,聯動國資監管、數字企業,同時數據采集與交換能力中心成為“監管”與“企業運營”的均衡器。在數字建管領域,明源云通過對數字建管三層體系的洞察,實現掌舵片區發展、掌控項目布局、掌握建筑動態。同時,圍繞BIM+AI+IOT能力,結合場景形成工程管理數字員工,包括數字巡檢員、數字審圖員、數字環保員、數字安全員等。數字營銷領域,明源云運用AIGC賦能數字內容,實現內容+創意的數字化,內容包括文、圖、聲、視頻等。當我們的服務對象的體量達到一定級別之后,AI已經映射到場景中去了。我們提供的服務如何在消費者決策中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的保留,首先需要認清從流量到成交是漏斗型的。服務提供者如何用數字化進行對產品服務的推銷與表達,推動消費者從“我想買”到“我購買”,此時可借助AIGC技術賦能前端銷售員,從技術到場景、從場景到員工,每一個對話接待都可以通過AIoT賦能。由此,銷售單兵作戰能力、銷售能力將會比同行高出50%。這種能力才是真正鍛造組織能力而不僅是依靠個人,銷冠不能被復制,但是銷冠能力可以靠數字化進行復制。
在AI+領域,怎么用好AI技術?可以參考華為的盤古大模型,把產品矩陣建設好,發揮好其中效能。明源云依托不動產行業積累的場景和數據,聯手華為盤古等大模型能力,共創不動產行業大模型,加速不動產行業數智化轉型。以產業園區為例。智慧園區過去的建設多集中在硬件系統上、設施設備上;而今天更多的是要表達出對業務的價值,而實現業務價值離不開運營,有了運營的數字化平臺,且運營好了,我們才認為智慧園區是成立的,只有同時具備了“軟+硬”的能力才能稱之為數字園區。從園區的產業招商來看,尋客、盼客、留客、招商等環節,以數字化賦能業務,用大數據+流程標準化賦能精準招商,而不只是做業務管控。
另外,對于廣大國資國企來說,要了解好、把握好政府提供的相關產業發展基金和產業政策,要從科技數字產業發展角度實現產業與政策的銜接。建設數字科技產業基地,用好當地資源稟賦,著重發力在所屬地方企業的產業數字化,是發展當地數字產業的重要手段。結合明源云多年經驗與深入分析,我們認為當前一二線城市國資國企還存在更多潛力值得深挖。
明源云通過十幾年的時間,與有經驗、有強烈數字化意愿的團隊合作,聯合“懂企業、懂行業”的專業合作伙伴,構建起數字化產業生態。明源云聯合行業生態伙伴一起服務好各企業主業,實現內部數字化的升級、迭代,以數字化能力撬動更多外部行業資源,從產業數字化走向數字產業化。
責編:馮一帆/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