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任意橫過鐵道,在道口亂擺亂放;將施工垃圾彩鋼瓦,搭建大棚雜屋;隨意開挖出口通道,偷盜鐵路設施;幼童和“五殘”人員“違法違規”……新老安全隱患疊加,稍有不慎,易致驚天事故。
鐵路環境整治,一份老生常談、婆婆媽媽、缺這少那、冒險尷尬的“差使”,有人甚至視為“刀尖上跳舞”。而近年來,鐵路沿線洪江市,卻將這份“差使”作成經驗、作成文化,在今年湖南省交通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介紹,并被中國交通報重磅推廣。
洪江市橫跨焦柳鐵路、懷邵衡高鐵77公里。涵洞通道便道等原有設施,跟不上時代,他們便盡改造增建之能事。鐵道旁建豬場、臭氣熏天,山石滾落、砸爛豬圈,亂建牛棚、車庫、蓄水池等等一地“雞毛”,被該市“梳理”得熨熨帖帖。
如黔城鎮鐵坑村渡槽,年久失修變成危建。他們牙縫里擠出資金,實施拆、建、改,消除幾個村百姓過渡安全隱患。懷邵衡線K058+360米山體滑坡,鄉道被堵。市里當即研究,克服困難、完成加固工程。出現重大事故隱患,市領導率相關部門現場辦公,妥處完畢,便進行“戰評”。
同時加強調研,出簡報,開座談會,寫調研文章,開展橫向交流,借得“他山石”,攻玉有新招。他們將“雙段長制”與部門報警聯動機制,“玩”得風生水起、水乳交融。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三伏酷暑時,黨員干部走村入戶發塑料涼扇、紙巾盒、臉盆底。寒濕乍起,他們又深入群眾送紙杯、鉛筆和筆記本,問寒問暖嘮嗑著。“小用具”設計精巧,圖文并茂地介紹鐵路法律法規、愛路護路常識。
相關法律法規,還被“翻譯”成“口袋書”“漫畫書”發放;排練成快板、地方戲巡回表演,并組織觀看動漫片《辣俐婆護路記》;進行愛路護路演講、詩詞、格言警句、書畫、攝影等活動。
黔城有個“愛路護路主題公園”,是市民休憩鍛煉好去處。橋墩、座椅、燈箱、健身器材、宣傳欄上,滿目皆鐵路文化、紅色洪江、雪峰山抗戰、交通強國、違法犯罪懲戒等內容,思接千古,詩情畫意,成為古城亮麗“風景”。
花錢不多,卻讓百姓把玩著、實用著、欣賞著且被提醒著,在喜聞樂見、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覺遵紀守法、愛路護路。懷邵衡高鐵通車5年來,洪江市境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焦柳線市境多年未出現重大安全事故。
聯想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環境日趨復雜。群眾不理解、閑言碎語多,工作量大時間緊迫,缺人手少經費等新情況、新問題不一而足。如果知難而退、生搬硬套,肯定事倍功半。
所以,黨員干部一定要掌握歷史主動,通過工作內容形式改革,話語轉換和創新,克服種種困難阻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眾化,使黨的理論、方針、政策轉化為人民群眾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自覺行動。
洪江民風淳樸,但率性無拘。1973年焦柳鐵路通車時,沿線百姓以門口有鐵路為榮,如今心態發生變化。因此,該市在鐵路環境整治上,強化“防”的責任,改進“宣”的方式,狠抓“治”的效果。并舉一反三,改進群眾工作、鄉村工作、基層工作方法。實事求是,實施科學管用手段,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接地氣才能有底氣、聚人氣、賺財氣。
近年來,洪江市文旅觀光、農果業、招商引資發展較快。眼下,黔陽冰糖橙、安江香柚、丑八怪等,集散在懷化國際陸港,一列列火車運往東盟,成為湖南加速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有人說,這是送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小禮物”呢。
鐵路環境整治“刀尖舞”,硬是“跳”成加強黨群關系、平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創造暢安舒美出行環境,為高質量發展加分的“歡樂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文藝范”。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竊以為,在具體工作中,不畏難不退卻,摸清肌理,探索規律,守正創新,舍得鉆進去、打出來;并善于做人的工作,為干事創業創造深厚思想基礎、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如此,讓枯燥變成生動,“苦”嚼成“甜”,不可能成為可能,并且不斷總結提高,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有精神升華,將工作做成文化。“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洪江市的成功實踐,對高質量發展其他領域,也許是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