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當前國內外發展形勢和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的使命任務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對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物質基礎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邏輯、理論意義和實踐要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經過艱苦的實踐探索,擺脫了認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互對立的傳統觀念,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位置,推動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同市場經濟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有效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新時代新征程,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一方面,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更加協調適應。另一方面,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促進資源配置實現效率最優化,夯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方面。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要切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統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不斷健全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加快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進一步厘清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權責邊界,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國資國企經營管理水平。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國家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突出主業,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聚焦高水平的人才資本、突出的管理能力、穩固的營銷網絡、杰出的創新能力、有競爭力的配套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等方面打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優化政策執行方式。全面貫徹平等保護原則,堅決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權益,支持誠信經營,依法保障公平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民營企業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做強做優。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在新時代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和突破。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一是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自然資源資產價格形成機制,健全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資源資產價格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支持探索多樣化、符合數據要素特性的定價模式和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價格調節制度,統籌做好防止價格異常波動、價格調節生產等工作;等等。二是提高要素流動效率。加快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建設,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要素壟斷壁壘,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保護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三是完善市場激勵機制,增強創新能力。加快破除陳舊體制機制的約束,引導沉淀資源從低收益部門向高收益部門流動;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激發社會公眾和經營主體的創新熱情,讓新做法、新探索逐漸發展為新效益、新動能;集成放大各地有效經驗,使不同地區的創新做法之間產生耦合效應,形成更大發展能量。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機制不是萬能的,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是健全高效能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增強宏觀治理能力。加快建立體現新發展理念、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規劃體系、政策體系、決策協調體系、監督考評體系和保障體系。優化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把握好調控力度和調控方向,在保持總量穩定的前提下,做好定向調控、精準調控,增強宏觀經濟治理的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有效性。二是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堅持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貫通、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在大戰略、大任務、大工程等方面制定好發展規劃和實施措施。在標準制定和標準引領上尋求突破,特別是對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領域,盡快制定行業標準和支撐政策。三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全國一張清單”“一年一修”的管理模式,動態公平放寬市場準入。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各類經營主體的干預,切實“放”出效果、“管”出質量、“服”出紅利。全面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著力打造良好社會信用環境。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建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作者為青島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