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各類社會矛盾風險事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針對勞動人事糾紛問題,湖南省會同縣積極推進“無欠薪縣城”建設,在“防欠薪”“治欠薪”“無欠薪”三方面頻出新招,有效提升了勞動人事糾紛處置率、滿意率。截至目前,受理調處拖欠農民工工資投訴56起,為522名農民工追回所欠工資474.16萬余元。經驗做法被省政府通報表揚,并被評為2022年度湖南省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成效明顯縣;被國家人社部評為全國法治人社示范創建縣。
一、統籌推進,壓實責任
樹牢“人民至上”理念,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堅持高位推動,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以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任副組長的創建“無欠薪”縣城工作領導小組。
推進調解工作規范化建設。建立完善調解受理登記、調解處理、告知引導、回訪反饋、檔案管理、統計報告、工作考評、快速調處等制度,人社部門定期通報“無欠薪”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傳導工作壓力,及時研究解決涉勞動人事糾紛問題,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進,確保各類勞動爭議和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
用好專業組織提升調解質效。充分發揮勞動爭議糾紛調解委員會,勞動保障督導員、勞動保障專員和勞動糾紛調解員三支隊伍以及全縣矛盾糾紛“調解110”專業隊伍力量,搭建縣、鄉、村三級化解體系,在隱患排查、監管服務、化解處置等環節形成工作合力,全力預防和化解勞動人事糾紛。
二、預防在前,關口前移
強化宣傳力度,引導勞動者理性維權。在縣城主干道、項目工地和人流密集場所制作大型宣傳標牌,張貼“農民工維權告知書”,告知實名制管理和工資結算、工傷申報等事項,并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等,確保勞動者在發生涉勞動人事糾紛矛盾問題,及時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今年以來,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份,張貼告知書4000余份。
企業分類“畫像”,讓監管更精準。建立全縣施工企業信用檔案,抓實“縣內招投標黑名單制度”,分A、B、C、D四類進行信用評價和結果運用。將有欠薪舉報且未按期銷號的施工單位列為“高風險合作單位”,將有欠薪記錄的相關人員列為“高風險合作對象”,限制在縣域內招投標。
積極主動巡查,實時發布預警。人社部門主動出擊常態化排查涉勞動人事糾紛隱患,對欠薪風險問題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即時交辦限期辦結。今年已下發8期在建項目制度落實情況通報,對17個單位就欠薪隱患問題整改進行交辦,要求限期整改辦結。
三、部門聯治,形成震懾
綜合施策嚴打擊。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門聯動扎實開展打擊掛靠承包、轉包、惡意欠薪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法院、檢察、公安部門不斷強化刑事司法與人社部門行政執法的銜接,加大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打擊力度。
信息共享破壁壘。人社部門聯合公安全面落實《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做到應列盡列,該懲必懲。定期召開人員單位協調會,妥善處置自己職責范圍的案件,真正形成“一處拖欠,處處受限”的良好局面,確保全縣勞動人事糾紛及時得到解決。
強化監督抓落實。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建設單位對縣域內在建工程項目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撥付工程款,并將人工費用及時撥付至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并持續跟進監督,對因建設單位未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撥付工程款導致欠薪的,及時介入,通知建設單位以未結清的工程款為限先行墊付,嚴防勞動人事糾紛問題形成。
四、完善機制,長效長治
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在預防和化解勞動人事糾紛主力軍作用,從根本上防范涉勞動人事糾紛問題。
嚴格落實“根治欠薪審計把關制度”。所有政府投資項目在辦理審計結算前必須審查是否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由人社勞動監察部門出具“無欠薪證明”,否則,不予辦理結算。截至目前,補交農民工保證金項目20個,補交保證金金額570萬元。
嚴格落實項目資金“財政把關制度”。財政部門對于專項撥款100萬元的,設立農民工欠薪應急周轉金,嚴格落實《建設領域農民工勞動報酬專用賬戶制度》,對未執行分賬制管理的政府投資項目,一律不予撥付工程款,符合條件的,加快資金撥付進度。
嚴格落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退還流程。人社部門根據農民工工資發放總表電話抽查20%人員的發放情況,對無欠薪的在施工地點和政府門戶網掛網同步公示30天,如未收到欠薪相關問題則進行保證金的退還。同時,會同縣與3家保險公司簽訂了農民工工資支付履約保證保險合作協議,規范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作者:楊中建 張智,中共會同縣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