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以偉大民族精神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三重要義

摘 要:偉大民族精神是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資源,從根本上契合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深入挖掘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始終堅守偉大民族精神的思想實質:以獨立自主之立場守護“中華”文明之特色,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原則;以實事求是之原則把握“現代”文明之趨勢,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依據;以求同存異之方法實現多元文化之融通,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展開邏輯;以人類解放之胸懷升華文明形態之立意,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全球視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全面激活偉大民族精神的理論創造力、主體凝聚力和價值引領力,形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和價值體系。

關鍵詞:偉大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圖分類號】D2 【文獻標識碼】A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的提出,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對中華民族如何進一步實現內在超越與自我發展的深層審視,貫穿和滲透著對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之有機統一關系的理性反思。“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民族精神是在漫長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特征的意識形態上層建筑,內蘊著一個民族特定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想傳統、文化習俗及思維方式,聯結著一個民族在回望歷史、立足現實、通達未來中實現超越與發展的精神紐帶,是實現民族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明創新的重要根基。在五千多年歷史中,中華民族在艱難探索中創造了質樸勤勞的農耕文明、熱烈奔放的草原文明、兼容并蓄的海洋文明,培育了中國人民內斂沉穩的精神品格和包容豁達的思想氣質,塑造了包括求真篤實的探索精神、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自強不息的獨立精神、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等在內的偉大民族精神,展現了具有強烈文化主體性色彩的獨特精神標識和深層價值追求,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創造力、主體凝聚力、價值引領力。充分認識和深刻理解以偉大民族精神推動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內涵、思想實質和動力構成,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深入挖掘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內涵

民族精神具有穩定性,是民族性格與民族氣質的穩定體現;同時,民族精神并非是封閉自足的,而是會隨著時代條件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豐富完善。偉大民族精神是一個體現歷史性、現實性與理想性有機統一關系的重要概念,既是對歷史文化傳統的思想升華,也是對時代發展變遷的冷靜審思,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積極籌劃。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建立在對偉大民族精神的準確把握與深刻理解基礎之上,才能獲得現實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推動力,從而實現與民族性格完善發展的相互交融、與民族歷史演進躍升的深層契合。偉大民族精神是實現民族自立自強和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根本維系和重要依托,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思想完善、精神成熟和文化自信的時代表征。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新時代表達,實現了對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濃縮提煉,賦予了偉大民族精神前所未有的重要時代內涵。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民族精神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世界歷史的文明進步。深入挖掘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意蘊,才能夯實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思想根基,才能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才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偉大創造精神是指中國人民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探索性勞動,積極提出新思想、構思新方法、發現新事物、開創新局面,進而不斷改變世界的精神品質。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思想基石。創新性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寬度和發展高度。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始終貫穿和滲透了偉大創造精神:從“百家爭鳴”到“中國智慧”,從“四大發明”到“中國智造”,從“分封郡縣”到“中國方案”……中華民族偉大創造精神體現在器物、制度、文化、科技、生態等社會發展進步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之中。在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偉大創造精神孕育了歷史自信、展現了歷史自覺、激發了歷史主動、推動了歷史進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偉大創造精神依托于人民群眾主體的實踐智慧,奠基于“兩個結合”的思想偉力,聚焦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放眼于全人類的解放事業,具有了更為具體的實踐要求與更為豐富的理論形態。把握偉大創造精神的時代內涵,就是要深刻理解歷史發展和文明創造的本源力量和內在機理,統籌把握主體與客體、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民族與世界的辯證統一關系,充分彰顯中華民族敢為天下先的開拓意識和獨立自主的價值追求。

偉大奮斗精神是指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困苦、不懼風險挑戰,通過堅持不懈的實踐來實現既定目標、創造美好生活、接續偉大事業、發展人類文明的精神品質。中華民族偉大奮斗精神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旨趣。連續性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征,偉大奮斗精神的培育與踐行是中華文明得以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不屈不撓、頑強生存、永續發展的重要根基。偉大奮斗精神中所包含的不畏艱難、勤勞勇敢的艱苦奮斗精神,砥礪前行、前赴后繼的接續奮斗精神,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飽經各種磨難之后依然卓然挺立、奮然前進的根本原因所在。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一座座時代精神豐碑都在鐫刻著中華民族偉大奮斗精神的時代印記。把握偉大奮斗精神的新時代內涵,就是要深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全局中去,認識到奮斗主體的層次性、奮斗征途的復雜性、奮斗方式的多樣性、奮斗目標的艱難性,形成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基礎的全面了解,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把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于奮進新征程的重大意義。

偉大團結精神是指中國人民在歷史實踐中相互關照、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而不斷凝聚向心力、共同攻堅克難、匯聚發展動能的精神品質。中華民族偉大團結精神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合力保障。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偉大團結精神是實現多元民族和諧同心、各種文化包容互鑒、不同地區協同發展的思想根源。不同于傳統社會小農經濟較為封閉狀態下的團結精神,在全球化發展的新階段,偉大團結精神的世界交往意蘊更為凸顯,內容更加寬泛,不僅僅指向與本國本民族政黨、人民、民族的內部團結,而且在世界歷史發展的視域內包含了國際層面的全世界人民的大團結和世界層面的文明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要把握偉大團結精神的時代內涵,必須深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具體歷史語境之中,積極探究偉大團結精神的時代化面向和現實化形態,準確理解偉大團結精神內部求同存異的內在邏輯,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匯聚更強大的思想共識和行動合力。

偉大夢想精神是指中國人民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理想規劃敢于立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精神品質。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精神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方向引領。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始終走在逐夢的路上,從“一人一口田”的溫飽夢到“民亦勞止”的小康夢再到“天下為公”的大同夢,中國人民在逐夢的路上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代征程上,在人類世界歷史邁向更高階段的當代時代條件下,中國的發展崛起與世界的文明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人民不僅確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明確了實現全人類美好生活追求的世界夢。“以人為本”是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精神的根本出發點,偉大夢想精神從馬克思意義上的“現實的人”出發,表現為和平夢、發展夢、公平夢、正義夢、自由夢、民主夢,這既是對中國人民美好生活的回應,也是對世界人民共同理想的關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錯疊加的時代背景下,全人類關懷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崇高理想充分展現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特色,也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確立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始終堅守偉大民族精神的思想實質

偉大民族精神是一種意識形態上層建筑,依托于具體而現實的社會經濟基礎,蘊藏著中華民族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存、延續和發展的強大思想內驅力,構成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得以自我確證、自我維系、自我超越的精神內核,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度結合中所生成、發展和壯大的文化主體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明確和堅守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思想實質,確保這項具有高度主體自覺的偉大事業得以順利推進。

以獨立自主之立場守護“中華”文明之特色,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原則。獨立自主是偉大創造精神的根本遵循,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從偉大民族精神的歷史表征來看,獨立自主貫穿了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整個過程,從“為仁由己”“自強不息”的歷史傳統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追求,再到“中國特色”“中國方案”的時代之聲,中華民族追求自主發展、獨立掌握自身命運的精神始終在歷史的賡續中得到發揚光大。從偉大民族精神的文化表征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始終沒有拋棄中國特色的基本立場,中華民族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繼承與發展始終沒有離開中國特殊的國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之魂,中國具體實際是中國特色之根。從偉大民族精神的實踐表征來看,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立自主底色,深刻反映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探索實踐之中。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再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創立出工農武裝割據、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等一系列突破性戰略策略和體制制度,鑄造出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等一系列偉大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中國人民追求獨立自主的意志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是一切創造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因此,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原則,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本特色。

以實事求是之原則把握“現代”文明之趨勢,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依據。實事求是是偉大奮斗精神的本質支撐,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本。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探究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要求,必須深入到具體的歷史進程之中,明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定位才能了解其歷史使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提出適逢中國發展走向新的階段,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著新的國際局勢、新的時代任務、新的發展模式、新的文明要求。其中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存在著直接的聯系:“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表征。在這一基礎上,以實事求是的原則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關鍵在于厘清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邏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征,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期黨的中心任務,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現實基礎。“人口規模巨大”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人民性本質,“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普惠性目標,“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全面性內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可持續性要求,“走和平發展道路”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包容性格局。因此,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必須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實踐主題,順應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中國要求。

以求同存異之方法實現多元文化之融通,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展開邏輯。求同存異是偉大團結精神的核心基礎,是中華民族精神之要。中國革命和建設能夠取得巨大成就,偉大團結精神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集中最廣泛的力量,關鍵在于找準了求同存異這一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要保持中華特色,又要富有現代內容,必然面臨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碰撞,求同存異成為中華民族凝聚共識的必然要求,求同的基礎在于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存異的基礎在于相互承認、平等尊重。從國內層面來說,中華民族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是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培育的結果,多元一體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優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牢牢抓住核心任務,掌握全國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化差異,在平等包容中促進各民族文化的深度交流,努力實現多元文化的共同繁榮。從國際層面來說,要實現不同國家、不同政黨、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團結,就要秉持平等包容、開放交流的態度,摒棄弱肉強食、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求大同,存小異,由此才能達成全人類價值共識,實現全世界人民的和諧共存、協同發展。

以人類解放之胸懷升華文明形態之立意,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全球視野。人類解放是偉大夢想精神的終極追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高引領。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正確指導下,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實現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成為中國共產黨不懈奮斗的最高價值目標。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互印證、相互促進,充分體現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球視野和世界意義。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同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中國的發展崛起與世界的文明進步在其中同頻共振、穩步推進。確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全球視野是當今時代世界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對中華文明守正創新的突出表現。以全人類解放為最高使命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新時代發展,正是對李大釗先生的“于世界文明為第二次大貢獻”的“中華文明之問”的新時代回響。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努力實現普遍安全”“堅持文明交流互鑒”三點主張,再次宣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于世界文明進步的重要價值與重大意義。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確立全人類解放這一崇高視野,在推動全球發展中體現大國使命、大國責任、大國擔當,為實現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做出積極貢獻。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全面激活偉大民族精神的強大動力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體現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當今時代化發展中的思想自覺和文化自信,內含著強烈的文化主體性意識,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體現。全面激活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民族精神所蘊涵的強大動力,將有助于推進構建完備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主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和價值體系,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真正轉化為推動中國發展崛起和世界文明進步的現實物質力量提供重要支持。

充分運用偉大民族精神的理論創造力,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知識體系建設。偉大民族精神蘊含的創造偉力是挖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內在思想體系、建立系統知識體系的根本推動力。知識體系的構建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獲得獨特標識性、理論完整性、現實適應性的重要前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包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什么的認識論、如何產生的發生論、回應何種問題的實踐論、實現什么效果的價值論等綜合知識系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指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基礎、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支撐共同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認識基礎、文化要素、實踐脈絡,是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主知識體系的核心要素。充分運用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精神,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深入拓展、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進程,在此基礎上不斷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資源,使其成為一個開放包容、超越升華的知識系統。同時,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主知識體系必須深入推進“兩個結合”,只有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才能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主知識體系的時代化;只有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才能守住民族特色,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主知識體系的中國化。

充分運用偉大民族精神的主體凝聚力,加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話語體系建設。偉大民族精神的主體凝聚力,是團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話語主體、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話語傳播的關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話語體系的構建是講好中國故事、筑牢中華文明國際話語權的基礎,包含話語內容體系、話語轉化體系、話語傳播體系、話語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內容。偉大民族精神的主體凝聚力一方面體現在話語創作層面的主體自覺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話語體系的建設需要形成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標識性內容,這就必須深入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充分發揮偉大民族精神是廣泛團結人民群眾、掌握人民切實需求、契合人民話語形式的行動密碼。中華民族演進歷程中所形成的“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溫良恭儉讓”的美好品質、“等貴賤,均貧富”的正義主張等都是廣大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行為規范。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充分煥發出人民群眾的主體自覺,使其自覺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開創者、踐行者、言說者,使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人民主體性充分顯現。偉大民族精神的主體凝聚力另一方面體現在話語傳播層面的主體自信上,主體自信是推進話語傳播的重要推動力。話語傳播的主體自信來源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話語主體的組織先進性、話語內容的道義正當性、話語平臺的支撐有力性,偉大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神支柱,恰恰是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主體何以凝聚、為何凝聚、如何凝聚的同頻回應,是構筑共有精神家園、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而推進中華民族各族兒女共同構筑、詮釋、傳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有力保障。

充分運用偉大民族精神的價值引領力,加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文明發展高度的重要支撐,是在歷史實踐的檢驗中不斷被驗證的時代精華,是民族國家發展道路的價值寫照。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兒女在歷史實踐中所展現出優秀品質的升華凝練,是反映中華民族價值觀念、精神氣質的時代精華,具有強大的價值引領力。充分運用偉大民族精神的價值引領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價值體系,就是將經過實踐檢驗的、順應民族精神的價值觀念作為參考,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契合的生長點,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運用中華文明重構西式現代化的價值理性,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價值體系。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價值體系的建設需要系統梳理“為了誰”的價值尺度、“為了什么”的價值追求、“如何實現”的價值路徑,通過核心價值理念的闡釋講清楚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區別、與西方現代文明的區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與發展,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續奮斗的結果,偉大民族精神中所蘊含的傳統美德、優秀文化、行為規范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思想根源,是中華民族屹立于歷史洪流中仍奔涌不竭的價值支撐。

本文作者為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人類共同價值研究”(項目批準號:21BKS115)階段性成果】

責編:董惠敏/美編:石 玉

責任編輯:張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