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南省冷水江市公安局全面啟動“派出所主防”警務機制改革,堅持點面結合推深做實農村警務,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平安基石,以“治安好”贏得“鄉村穩”,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強化隊伍建設,“駐村騎警”全面覆蓋
冷水江市地處湖南省中部,市域面積439平方公里,下轄1鄉5鎮4街道。為解決農村治安出現的瓶頸難題,冷水江市公安局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深入推進“一村一輔警”建設,在全市92個行政村和6個治安狀況復雜的農村居委會全部建成警務室,并配足98名輔警實現主防警務全覆蓋,目前,每一名駐村輔警還配發了警用電動摩托車,進一步升級打造了具有冷水江特色的“駐村騎警”。
該局的村輔警從本村本土的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等人員中擇優錄取,進行專門的應急處突、糾紛調解、交通駕駛等業務培訓;辦公場所進行了規范化建設,統一配發應急救援裝備、辦公電腦等物資;通過無人機拍攝轄區影像繪制“電子地圖”,實現農村地址標準化管理。由于駐村輔警都是當地村民的“身邊人”,有效激發了當地群眾參與群防群治的積極性,讓群眾參與到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當中來,為基層管控工作創造了諸多有利條件。
借助人熟、事熟、地熟等優勢,“駐村騎警”打通了農村警務薄弱的治安梗塞,使其成為村級政策宣傳先鋒隊、信息采集新觸角、警民關系協調站、治安防范最前哨。
強化安全防范,“交所合一”便民利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輛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特別是鄉村旅游、山間露營等消費新業態的迅猛發展,農村道路安全和暢通問題愈演愈烈。一碰到交通事故,派出所業務管不了、村輔警只能簡單疏導,往往需要等著交警從城區趕來出警。由于管控乏力,亂停亂放、無證駕駛、盜搶車輛流通等問題逐漸凸顯,特別是一些農村還保留著趕集的傳統,每逢重大節日和節點,過往車輛往往擁堵不堪,車主們都是苦不堪言。
為全面構建社會安全網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冷水江市公安局探索建立交管業務向派出所延伸的“大交管”格局,在邊遠鄉鎮進行“放管服“改革,組織派出所民警參加處理道路交通事故初級資格培訓取得初級證書,使派出所也可以熟練掌握交通事故現場處置、交通違法查處等一般交管業務,并在鄉鎮主要路口劃出禁停區域,設立專門的客運車輛停車場,在各個路口安裝違停抓拍攝像頭,全面整治邊遠鄉鎮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同時,冷水江市公安局還將駕駛證補換等業務下放到每個鄉鎮派出所,駕駛員體檢業務在鄉鎮衛生院全面普及,最大限度簡政放權,方便人民群眾。
通過業務下放,派出所靠前出警只要短短幾分鐘,為維護道路暢通、搶救傷員生命贏得了黃金時間,解決重復用警,實現一警多用。同時,派出所能夠自主開展交管業務,經常性開展過往車輛安全檢查,對酒駕、無牌無證等重點交通違法進行常態化查處,提高了交通違法查處的密度、頻率和效率,從根本上解決盜搶車輛流通、農村道路擁堵等突出問題。
強化糾紛化解,“快處快調”落地生根
“感謝派出所民警,要不是你們及時介入,我的房子改造還不知道什么才能搞好!”2023年9月2日,湖南省冷水江市三尖鎮粘禾村的村民劉某在新房建成后,專程到三尖派出所向民警表示感謝。此前,劉某因為建房問題與鄰居發生糾紛,雙方一度大打出手,但是經過多輪調解,最終成功握手言和。這是粘禾村開展矛盾糾紛“快處快調”的典型事例,該村近期還相繼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在“派出所主防”警務機制改革中,冷水江市公安局聯動村委會,通過走訪轄區居民、單位、行業場所等,聽民聲、察民意、全面收集各類苗頭隱患,確保不留死角。同時,依托接處警積極落實分析研判和風險評估,聚焦鄰里、婚戀等重點事件人員排查,全方位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提前謀劃針對性化解舉措,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同時,運用村民議事會、“屋場會”“樓宇會”等方式,開展“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使絕大多數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化解在萌芽狀態。
該局針對農村地區矛盾糾紛的規律性特點,切實強化“銻都快調”工作機制,依托市人民調解中心成立一站式社會矛盾糾紛快速調處指揮中心,在全市10個鄉鎮(街道)同步建立分中心,整合所在轄區綜治、司法、公安等專門力量,建立值班備勤制度,設置矛盾糾紛求助調處熱線,做到“即時受理、即時調處”。同時,在城區網格警務室和農村地區每個村警務室建立網格調解中心,以網格為單位夯實“銻都快調”機制,將社區(村)干部、樓棟(組)長、企業內保力量和物業人員作為網格調解員,公布矛盾糾紛調處熱線和網格調解員工作聯系電話,利用“五級”網格微信群等平臺,實行首問首辦責任和屬地管轄制度,網格調解員即為首問首辦責任人,無法現場化解的,由所在地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做到“矛盾在哪里發生,就在哪里化解。”(謝繼長)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