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73.7億件,同比增長12.8%。其中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集團包裹業務)累計703.0億件,同比增長15.5%。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6.1億件,同比增長57.2%。前7月,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累計完成8482.3億元,同比增長10.5%。
通過郵政行業寄遞數據,不難清晰地看出行業迅速復蘇的發展現狀,尤其是快遞業務量兩位數的增長,令人振奮。究其原因,筆者認為,當前快遞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疫情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步入正常軌道,快遞物流需求井噴。從今年年初開始,快遞業就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經濟活躍度顯著提升,快遞業務量也水漲船高。其次是以電商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新業態創新發展動能強勁,數字經濟進入新一輪發展期,而電商產業和快遞物流業深度綁定,有調查表明,電商快遞占快遞業的比重超過80%,電商是快遞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再者是快遞業自身積極拓展行業邊界,不斷探索多元化、差異化、全球化路徑來尋求快遞業的新發展,推動快遞業擺脫存量競爭,進入新增量時代,從而獲得了更高的成長性。
近年來快遞業有存量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然而,快遞企業積極探索、多路出擊,打開了行業“天花板”,新的快遞業發展態勢得以形成。其中,差異化、多元化、全球化是快遞企業突破行業瓶頸的核心手段。
其一,從同質化轉向差異化,快遞企業走上數字化的創新發展道路。差異化不僅指提高品質、低價高質,還包括數智化增效和技術創新。走差異化路線的快遞企業已初見成效。事實證明,利用高質量高附加值的快遞服務來贏取客戶這條路走得通。
其二,從單一業務轉向多元化業務,于市場的細分領域中拓展業務。電商快遞擺脫行業瓶頸的最好辦法是挖掘新快遞業務,比如發展同城快遞。此外,快遞業也在開辟各種特殊快遞件的運送,比如生鮮冷鏈快遞、藥物冷鏈快遞等。有些特殊快遞需要具備一定的設施基礎,可喜的是,不少快遞企業已開始提前布局,比如新建冷鏈倉庫等。
其三,向國際快遞延伸。今年國際快遞業務為快遞企業提供了不錯的業務增量,從數據看,前7月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7.2%,其在全部快遞業務量中的占比為2.3%;業務收入占全部快遞收入的11.2%。單量低、收入高,說明國際快遞業務的單筆業務金額較高,是快遞業中的高值服務。從快遞業的長遠發展看,一方面,受益于我國持續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逐年遞增的跨境貿易需求將為國際快遞業務提供龐大增量;另一方面,中國快遞業可將中國的成功模式復制到海外,既可協助海外的中國電商軍團開疆拓土,也可實現中國快遞業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目前,已有快遞企業將中國快遞業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東南亞國家并獲得成功。
中國快遞業擺脫存量博弈,突破發展瓶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快遞業的發展,對我國部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不無啟示意義:以差異化、多元化、全球化推動傳統產業突破瓶頸,讓行業重回高成長。這或許是中國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作者:盤和林,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