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公安機關持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為平安中國建設保駕護航,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但仍需要警惕我國社會治安領域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如詐騙案件數量激增,電信網絡詐騙成為主要案件,犯罪低齡化發展趨勢等。對此,我們應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全面、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構建“大案要案”協作支援體系、搭建家校社“三位一體”的高質量教育體系以及多方防控根治電信網絡詐騙。
【關鍵詞】平安中國 社會治安 刑事案件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應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奮力以法治的力量守護社會治安,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擬探索并系統歸納出我國社會治安領域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并提出應對策略,以推進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平安中國建設取得突出成效,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向好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平安中國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①全國公安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為平安中國建設保駕護航,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具體表現在:
一是刑事案件立案數量連年下降。社會安全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基礎,是群眾最殷切的期盼。為維護社會穩定,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公安機關加快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網建設,創新“兩隊一室”新型警務模式,推動警力向派出所、社區下沉,最大限度擠壓違法犯罪活動空間。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刑事案件立案總量已連續5年下降,8類主要刑事案件數和查處治安案件數連續6年下降,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向好,人民滿意度持續增高。2020年全國群眾安全感為98.4%,在15個主要民生領域現狀滿意度調查中,全國居民對社會治安滿意度達83.6%,位列第一。
二是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大幅下降。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削弱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而且嚴重擾亂社會治安秩序。我國公安機關始終對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保持嚴打高壓態勢,采取強有力措施,開展嚴打專項活動,有效震懾了犯罪分子。比如,2018年2月,由公安部牽頭,成立了24個部門參加的打擊整治槍支爆炸物品違法犯罪部際聯席會議,并部署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全國打擊整治槍爆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據統計,2022年我國起訴殺人、搶劫、綁架等暴力犯罪人數為近二十年來最低,嚴重暴力犯罪起訴人數占比由1999年25%下降至2022年3.9%。②
三是盜竊案件數量逐漸下降,治安形勢總體平穩。盜竊案件歷來在刑事案件總量中所占比例最大,屬于高發案件。此外,此類案件多發生于夜間,具有跨地區流竄團伙作案的特征,破案率相對不高,屬于典型的“小案”。“小案”看似不起眼,卻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果解決不好,不僅會給人民群眾造成財產損失,更會影響公安機關的形象。由此,公安機關以“小案”為突破口,同時推進“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等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力推進技防設施的全面覆蓋和深度應用,加大打擊盜竊犯罪力度,形成了持續高壓震懾。
當前推進平安中國建設面臨的難點
一是詐騙案件數量激增,電信網絡詐騙成為主要案件。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涉信息網絡犯罪特點和趨勢(2017.1—2021.12)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指出,2017年至2021年,全國各級法院一審審結的涉信息網絡犯罪案件共計28.2萬余件,案件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四成涉信息網絡犯罪案件涉及詐騙罪。③近年來,互聯網經濟和電信產業迅猛發展,在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成為不法人員實施違法犯罪的重要平臺。不法分子通過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實施詐騙活動,詐騙案件犯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即詐騙案件中傳統犯罪比例持續下降,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已成為主要犯罪。為了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公安機關持續組織開展“云劍”“斷卡”“斷流”“拔釘”等專項行動。根據公安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6.4萬起,同比上升5%。電信網絡詐騙的預警勸阻機制是打擊電詐的重要手段,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累計推送預警指令2.4億條。④
二是犯罪低齡化發展趨勢值得警惕。青少年犯罪高發不僅是我國政府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國政府所要面臨的社會現實,學界將這一現象稱為“青少年犯罪高峰現象”,其與青春期這一階段特有的身心特征密不可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24.9萬人,年均上升8.3%;2022年1月至9月,受理審查起訴5.6萬人,同比又上升6.4%。⑤為了嚴厲打擊涉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維護社會穩定和諧,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指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由專門機構或者經過專業培訓、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專門人員負責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營造見義勇為社會氛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⑥目前我國社會大局穩定、治安秩序良好,各地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如深入開展“護航”“驚雷”“昆侖”等專項行動,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使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但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社會治安領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各類潛在隱患日益凸顯,新型犯罪防范打擊難度不斷加大。對此,我們應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全力推進平安中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平安的新要求新期待。
一是建立“大案要案”協作支援體系。其一,搭建資源高質量配置的援助體系。建立以刑事案件為中心的配置機制,關注資源的管理、流程監管以及使用規范,提高“大案要案”偵破中偵查人員的主體地位,并進一步給予其合理配置資源的權力,以便高質量地攻破案件。其二,搭建縱橫交織的雙向協作體系。縱向方面而言,建議上級部門給予下級部門在案件偵破方面的技術支持,重點幫助下級部門解決在案件處理過程中遇到的難度較大且短期內無法攻克的技術性問題,以提升辦案質效。橫向方面而言,各單位應搭建技術共同體協同辦案,以增進辦案效率。其三,創新警務合作模式應對跨區域犯罪。各省市公安廳、公安局可以建立常態化、機制化的警務溝通聯絡渠道,建立情報互通、案件會商、協助取證等聯絡機制。要確保跨區域辦案時能夠第一時間建立直線聯系,并科學配置警力迅速配合案件管轄警方逮捕不法分子及其他事宜。綜上可知,建立“大案要案”協作支援體系能夠提升“大案要案”的辦案質效、效率,實現高質量辦案。
二是搭建家校社“三位一體”的高質量教育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⑦青少年健康發展主要依賴于家庭、學校、社會三元教育體系的高質量發展。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監護人應積極主動履行對被監護人的監護監督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比如,監護人應通過接受親職教育的方式,學習如何正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知識;應在學習中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坦然面對代際差異,耐心同被監護人溝通,積極征求被監護人意見;應注重對被監護人情感、興趣、性格等非智力要素的培養,以免被監護人出現心理問題。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應注重德育,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應深化體教融合,助力青少年健康發展;應積極鼓勵家庭教育融入有組織、有計劃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保持家校社對青少年教育的同步性。從社會教育的角度來看,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都可能會對青少年成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應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這個根本,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例如,進一步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加大對學校周邊游戲廳、網吧、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清理整頓力度。綜上所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有機銜接、協同配合能夠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有效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三是多方防控根治電信網絡詐騙。首先是多部門聯動,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打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能力。應實時監控非常規性操作的用戶,并對疑似受害者予以電話、短信等溫馨提示,必要時社區與公安有關部門人員進行反詐上門勸阻。工信部門應嚴格落實電話實名制,金融部門應深入持續開展“資金鏈”治理,從根源上防治詐騙行為。此外,公民個人信息遭非法泄露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起點,因此應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對故意或者過失泄露者嚴懲不貸,嚴格追究其刑事責任。其次是保持高壓態勢,持續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斬斷電詐犯罪的技術鏈、網絡鏈、資金鏈。要加強國際執法合作,強力緝捕在逃人員。隨著國內對電信網絡詐騙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不法分子在境外的窩點迅速擴張,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形成了電信詐騙園區,并被包裝成“工業園區”“科技園區”。對此,公安機關應加強與國外相關部門的合作,持續加大打擊懲處境外電詐犯罪集團力度。此外,公安機關還要提升技術反制能力,優化和完善省市縣所四級反詐應用體系,加強大數據分析研判,為一線民警開展預警勸阻提供精準信息。最后是建立全覆蓋、多層次、多領域反詐宣傳教育體系,可以運用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轉發反詐宣傳視頻和典型案例,擴大反詐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提高人民群眾的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
(作者單位均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注:本文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國家安全治理雙一流創新研究專項(項目編號:2023SYL19)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⑥⑦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
②《最高檢:2022年嚴重暴力犯罪起訴人數為近20年來最低》,《光明日報》,2023年2月15日。
③《司法大數據報告:近五年網絡詐騙案中貸款類案件占比最高》,澎湃新聞網,2022年8月1日。
④《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46.4萬起》,新華網,2023年5月30日。
⑤《最高檢:未成年人犯罪近年呈上升趨勢》,中國青年網,2022年10月28日。
責編/孫渴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