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居住在社區,社區治理成為社會治理的重心。為把山西省呂梁市城市黨建重點工作推進會議精神落實落細,興縣將村改社區工作作為今年城市黨建工作的“一號工程”來抓,立足實際、對標加壓,創新方式、全力攻堅,奮力開創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局面。
聚焦“1個核心” 凝心聚力抓推進
堅持以黨建引領村改社區工作為核心,將村改社區工作納入城市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成立村改社區工作領導組,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為第一副組長,組織部長和分管民政、住建、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副縣長為副組長的村改社區規范化管理工作專班,研究制定《村改社區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填補了村改社區在集體經濟組織、社區經費管理等制度上的空白;所涉鄉鎮召開村改社區政策理論研討班,構建“領學、研學、踐學”機制,組織研討班成員利用每周例會時間學習討論村改社區政策理論知識,有效提升村改社區工作能力本領。構建縣委統一領導,組織、民政、農業農村和鄉鎮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村改社區集中攻堅組織架構,形成多方發力、互促共進的工作格局。
抓實“兩個要點” 全力攻堅促實效
一村一策順民意。結合前期征求村民意見建議情況,興縣因村施策,以“一村一策”舉措,科學制定村改社區工作方案,對各村組織建設、資產處置、配套措施以及實施步驟、完成時限等采用“上網、上墻”等方式及時公開村改社區工作行動方案及實施情況。
三個不變穩民心。“先改制、后改居”,按照“三不變”原則(原村集體資產債權債務不變,原村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原村資產形成的收益權屬關系不變)推選組建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村內各項經濟事務,充分保障原村民各項經濟權益。
健全“3項機制” 強化保障激活力
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涉改村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對擬定的村改社區工作方案進行討論表決,民主決策通過后向鄉鎮提出撤村改居的書面申請。
完善居民社會事務轉接機制。村改社區后,原村民就業、就醫、社保、入學等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居民戶籍征求原村民意愿統一由公安部門批轉,其他公共和社會事務納入城市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由各職能單位統籌完善。
構建村改社區工作考評機制。通過“兩周一督導、兩周一推進、兩周一排隊”工作法,開展“亮績”“賽績”活動,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將社區黨組織書記年度考核與工作實績掛鉤,營造“以評促改、以改促進、以進促優”的實干氛圍。
實施“4個步驟” 攻堅克難提質效
優化組織機構。統籌調整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管好用好社區工作者和網格員。原村“兩委”成員到村集體經濟組織任職,符合社區干部任職資格條件的也可依法定程序到社區任職。
配強社區隊伍。新舊社區工作人員(含專職網格員)按照每萬名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調整配置,社區工作人員薪酬待遇原則上按照“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執行,專職網格員薪酬待遇原則上按城市居民最低工資標準執行,并及時補充納入財政預算足額落實。
摸準社區實情。按照“全面、客觀、精準”原則,蔚汾鎮和蔡家崖鄉組織涉改村全面開展基本情況摸底調研,對涉改的4個行政村、9個社區,圍繞集體經濟成員認定、集體土地數量和類別、村集體產權改革、社區邊界范圍過大過小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摸排研判,目前已完成2653戶7921人的入戶走訪和問卷調查,占比約70%。
廣泛宣傳動員。通過“興縣組工”公眾號、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標語、入戶走訪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圍繞什么是“村改社區”、為什么要進行“村改社區”、“村改社區”需符合哪些條件等政策內容進行宣傳,同時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提高黨員群眾參與率、知曉率和支持率,打消村干部和黨員群眾的顧慮。(中共興縣縣委組織部 樊艷春 吳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