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近年來,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龐泉溝鎮緊緊扭住“牛鼻子”,錨定產業目標,把發展木耳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壯大農業經濟”的主要抓手,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隨著氣溫日漸升高,交城縣龐泉溝鎮順鑫農林專業合作社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大棚內,吊袋白木耳迎來了第四茬采摘季節,一朵朵肥碩油亮的白木耳長在整齊排列的木耳菌棒上,十幾名村民穿梭在菌棒行列之間,忙著采摘、搬運、晾曬成熟的白木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目前基地共建設26個大棚,懸掛了35.5萬個菌棒,木耳總產量達到2.2萬公斤左右,預計今年村集體經濟將增收10萬元左右。”合作社負責人說。
“這木耳朵大肉厚、色澤透亮、軟中有韌,今年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基地員工李大姐一邊采摘木耳一邊說。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她感到非常開心:“我年齡大了,出門打工不方便,現在在基地干活,一年下來能掙個五六千元,到年底還能給1500元的分紅。不忙的時候或者過了木耳采摘季,還可以忙家里的農活兒,照顧家里的老人、小孩,真是一舉兩得。”
白木耳因營養價值豐富、色澤和口感獨特被譽為“天下第一耳”。近年來,交城縣依托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適宜、生態環境優良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和推廣高檔食用菌栽培和種植技術。目前,吊袋白木耳等食用菌種植已成為交城山區致富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
“小小食用菌,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經濟。木耳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渠道,而且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上了一條生態種植、農旅融合的綠色發展之路,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在龐泉溝鎮成為了現實。”交城縣龐泉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雙明表示,下一步,交城縣龐泉溝鎮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堅持模式、技術、產品等多方面創新,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完善產業與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延伸木耳產業鏈,真正把家鄉山水的饋贈變成農民群眾的“金飯碗”和“錢袋子”。(交城縣融媒體中心 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