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夯實村級基層組織堡壘、強村固基的重要抓手,要以盤活資產資源為重點,以興辦村級經濟實體為突破口,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推進”的原則,多措并舉,加大扶持力度,創新經營機制,拓寬發展途徑,積極推進不同類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才能提升村級組織服務保障能力,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
強化組織保障,增強集體經濟新引擎。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持續鞏固深化“雙整百千”四級聯創工作,常態化開展黨支部分類定級和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排查整頓工作,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大中專畢業生等優秀青年人員中發展黨員,為村級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儲備后備人才力量。全面提升村級黨組織、黨員帶富能力,進一步增強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的能力。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幫扶全覆蓋,采取“村黨組織+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村(社區)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一批運作規范、帶動力強的示范社。同時,探索開展黨建引領村社合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優選一批示范村建立村級供銷社,不斷夯實發展集體經濟的組織基礎。
強化人才支持,激發集體經濟新活力。堅持把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深入實施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鄉村人才“歸雁”工程,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回引”大學畢業生、外出務工致富能人等回村任職,進一步優化村(社區)“兩委”成員結構。扎實開展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服務工作,切實為基層輸送一批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依托“萬名干部規劃家鄉”提升行動,充分激發干部群眾為家鄉集體經濟發展作貢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和回鄉規劃,為家鄉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回引在外創業有成的優秀能人返鄉投資興業,“回引”人才逐步成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主力軍。
強化產業帶動,提升集體經濟新動力。堅持內培外引,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政策激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在鄉村建立優質原料基地、擴大生產規模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與村黨組織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提高集體經濟產業組織化程度和規模化經營水平,選定一批龍頭企業與鄉(鎮)合作社合作,與行政村建立投資收益、產業扶持、技術培訓、解決就業崗位等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比如,通過與公司合作在集體股份上創新路,為農戶提供服務管理,幫助企業協調種植、收購、管理等事宜,在收購過程中收取服務管理費壯大村集體經濟,根據自身實際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
強化項目扶持,開發集體經濟新動能。把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積極爭取上級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扶持資金,按照本級財政每年投入一定標準加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扶持,以注入滬滇項目、東航定點幫扶項目等方式,項目化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全覆蓋。同時,進一步完善項目管控機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不斷以“輸血”方式有效帶動集體經濟的發展。
強化典型示范,開創集體經濟新模板。制定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采取盤活集體資產、利用集體資源、用活集體資金、發展經濟實體、開展服務創收、承接鄉村旅游、推進土地流轉、爭取項目帶動等方式,“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推進不同類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積極支持各村整合村集體土地、林地、茶地、魚塘、烤房、閑置房屋等資源,通過成立合作社與公司合作,采取“村黨總支+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以向公司提取業務待辦費或服務費方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通過典型示范帶動,逐步提高各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占比,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富起來、強起來、大起來。(雙江自治縣委組織部 施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