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發現:
· 松江現代化新城建設取得的好成績與廣大干部群眾的實干奮進密切相關。松江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工作期間視察松江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路明燈”,謀劃并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層實踐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重要平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在新城建設、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干事創業狀態方面最受公眾認可。公眾在松江實踐中獲益程度最高的四個方面是社會保障制度、居住環境、公共交通服務、城市治理數字化水平。
· 共建人民向往的“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松江新城,產城融合發展至關重要。為此需要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提升科創策源力實現“以產促城”,全面推進產業升級實現“以城興產”,以高品質生活引領民生發展,強化精準投資,開放制度創新,持續通過黨建引領為產城融合發展凝聚發展動力。
· 打造人民滿意的宜居城市,人文松江建設是重點。受訪公眾對松江生態環境建設滿意度較高,對松江今后“促進城市生態宜居”與“加強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關注度較高。“持續發力人文松江建設”得到了受訪者的普遍期待,需要加強人才建設,重視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建設。
· 松江在砥礪前行推動新城未來高質量發展進展中,以創新實踐獲取了四點啟示:一是強化“統”的力度,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是追求“新”的飛躍,更好發揮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三是夯實“基”的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相關工作 ;四是提高“治”的效能,以城市治理現代化促高質量發展。
為加強對新時代全國各地區探索科技創新與社會治理成功經驗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上海松江居民對治理現代化與現代化新城建設的認知情況,2023年伊始,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調研組根據“上海松江科技創新發展與社會治理現代化課題”的要求,面向在上海松江區工作和生活的公眾開展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835份。受訪者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受訪者占50.3%,女性受訪者占49.7%),多集中在中青年勞動群體(20歲及以下占0.3%、60歲及以上占0.8%)且工作性質廣泛(黨政機關占23.4%,事業單位占24.0%,國有、集體企業占15.4%,社會組織或社會團體占12.0%,務工人員占3.5%,私企等其他類型占21.7%),近九成的受訪者在松江當地的居住時間達10年以上(見圖1,P78),超過九成的受訪者具有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這使得本次調查樣本具有較高的代表性。調研組在調查數據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以及課題組專家意見形成以下報告。
松江現代化新城建設取得的好成績與廣大干部群眾的實干奮進密切相關
近年來,松江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200余萬松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努力開辟“十四五”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各種嚴峻復雜的風險沖擊,松江的基層治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檢驗,黨建引領、公眾參與、數字治理、德治法治等方面都走在上海市的前列。公眾對松江新城建設表現出高度認可,當被問及“自己在松江實踐中獲益程度最高的領域”時,公眾選擇的前幾位分別是“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更適宜的居住環境”“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城市治理數字化水平”(見圖2)。
松江現代化新城建設的累累碩果得益于松江區廣大干部群眾高昂的政治熱情和不竭的干事創業動力,受訪公眾對“廣大干部群眾唯實唯干、拼搏奮進的干事創業狀態”的滿意度高達8.90分(10分制,下同)。在松江現代化新城建設過程中,廣大干部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過黨建引領,圍繞基層服務需求,不斷健全基層治理體制機制,以“向前一步”的責任擔當落實高質量建設人民向往的現代化松江新城的目標,所獲得的實績有目共睹。調查顯示,受訪公眾對于松江總體發展質量的滿意度較高,各項指標評價均分為8.90分。其中,公眾對“松江新城的建設”(8.98分)、“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提升”(8.94分)滿意度較高。城市治理水平的廣泛好評反映了松江治理實踐給人民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既體現了松江城市治理的溫度和精度,也體現了人民對城市治理能力的積極關注程度。松江在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鮮活實踐樣本的同時,也為當地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居住環境的營造、出行服務和城市治理數字化等方面的建設打下了基礎,為不斷提高當地公眾的獲得感提供了保障。
以產城融合推動人民向往的“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建設
當前,松江著眼“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高標準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立足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全力打造科創策源與高端產業引領的科創之城、高鐵時代“站城一體”與“四網融合”的樞紐之城、互聯互通與智慧智能的數字之城、綿厚歷史與新時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城。這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也成功打造了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個典型樣本。根據《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將建設成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三先走廊”作為策源地松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受到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從調查結果看,公眾普遍持積極看好的態度,受訪者認為其未來建設對自己的生活有積極影響的占比高達95.2%。
產城融合發展作為“三先走廊”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上海未來發展的戰略增長極和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支撐點之一。城市沒有產業支撐只是“空城”,產業沒有城市依托只能“空轉”。產業方面,近七成(68.1%)受訪公眾認為需要通過“著力推動科創與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城建方面,受訪公眾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72.5%)的關注度排名居前。產城融合作為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其發展理念在于實現產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整合,為實現這一目標,受訪公眾認為需要重點優先做到“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85.7%)、“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84.6%)來實現“以產促城”。
加強松江新城軟實力建設是公眾關心的打造人民滿意的宜居城市重要方面
松江作為“上海之根”,在傳承歷史人文精神中歷經變革發展,持續提升松江新城軟實力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經過兩輪“人文松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松江提升了“書香之域”的文化特質,擦亮了“書畫之城”的文化名片,豐富了“文博之府”的文化內涵,打響了“影視之都”的文化品牌,松江人文環境大幅提升。抓實平安中國建設,松江蟬聯四屆“長安杯”,連續6次被評為平安中國建設先進示范縣(區),連續24年被評為平安上海建設示范城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做法被中央督導組總結為“松江經驗”。
提升松江新城軟實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做強人才這一第一資源。超九成(91.2%)受訪公眾認為,新城建設對增加長三角地區“就業機會”產生了積極影響。受訪者同時認為,未來需要進一步“強化人才支撐,大力營造‘識才愛才用才’的良好氛圍”。近年來,松江推動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共同簽訂《人才服務合作協議》,吸引集聚全球優秀人才和創新資源融入城市和區域創新體系,松江大學城也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未來人才資源實現進一步發展有兩方面重點:一方面,加強人才培養。調研組專家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董慧指出,政府、家庭與企業都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本投入,培養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依靠人才和科技優勢發展產業,實現人才、科技、經濟的良性互動,整體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完善人才發展環境。當前,松江推動設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正是為人才提供高質量發展環境的有效措施。
提升松江新城軟實力,圍繞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建設持續做文章。作為上海首個“國際花園城市”,松江生態環境建設的成績有口皆碑,受訪公眾對松江的“生態環境質量”打出了8.99的高分。同時,受訪公眾對松江今后“促進城市生態宜居”與“加強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關注度也達到較高水平。超九成受訪者認為長三角的交通狀況(91.4%)和生態環境(91.2%)等方面在新城建設中將得到有效改善。松江新城建設的成果得益于政策規劃與科創賦能。松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河長制、納管制、網格制“三制并舉”創新機制,狠抓環保督察,大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6+X”戰新產業,探索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線地區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機制。調研組專家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嚴運樓指出,松江通過重點打造智慧產業互聯、智慧交通出行、智慧生態綠道、智慧生活新城、智慧民生服務、智慧課堂教育、智慧醫療保健、智慧文創旅游,同步帶動相關企業共生發展,賦能松江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和社會生活等領域。
松江走出超大城市新城治理現代化新路子的四點啟示
松江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在與松江新城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構建過程中,松江治理有速度、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在走出超大城市新城治理現代化新路子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公眾對松江現代化新城建設的更高要求和期待。
強化“統”的力度,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松江秉承“新城率先發力 黨建走在前頭”的理念,不斷增強黨建引領力。當前,松江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集群上的實踐充分彰顯了黨建引領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營商環境建設的政治優勢,在實現“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未來進程中,發揮了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松江充分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全面提升系統思維能力上下功夫,依托智能產業高地著力提升產業集群黨建的聯動性和實效性,發揮智慧互聯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推動治理工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努力推進形成科創賦能城市發展與安全的善治格局。
追求“新”的飛躍,更好發揮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萍紕撔率峭苿痈哔|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科技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已在松江近幾年的發展實踐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松江在抓好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實現現代化新城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中,一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城市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強政策支撐,不斷提升產業能級和水平;二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更好揚優勢、強策源、提能級、促轉型;三是不斷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的“高速道”,圍繞產業鏈、創新鏈部署教育鏈、人才鏈。
夯實“基”的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相關工作。當前,松江處于城市化深度發展和城鄉統籌加快推進的并行期,城鄉社會結構和區域形態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就要對市域治理現代化各項工作進行系統部署,推動社會治理的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創新。具體而言,一是將社會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議程,納入年度工作重點。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三是堅持以大數據應用為抓手,加快推進政法綜治工作智能化。四是堅持重心下移和資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提高“治”的效能,以城市治理現代化促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以高效能治理為基礎,需要松江始終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對于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其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斷解決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二,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舞臺上持續推進跨區域合作,做實跨區域合作載體,確保協同配置工作見實效,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的整體高效協同,逐步形成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其三,持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民生工程高標準前瞻性建設到位,為松江在現代化新城建設中更好發揮協同配置作用提供基礎保障。
【執筆:鄧楚韻 于飛】
責編:劉蘇毅/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