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用系統思維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摘 要:把綠色作為鄉村振興的底色,既是鄉村振興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必須充分發揮鄉村的特色和優勢,走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在加快推進鄉村產業綠色轉型的同時,要深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的“社會革命”,進一步完善鄉村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鄉村綠色發展不是一個孤立的發展行為,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走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必須運用系統性思維和方法,進行整體性治理。

關鍵詞:鄉村振興 綠色發展 整體性治理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把“綠色”作為鄉村振興的底色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象征著勃勃生機的生命力。把“綠色”作為鄉村振興的底色,既是鄉村振興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之一,并且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統籌推進,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調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對新時代鄉村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如果說西方現代化所代表的是現代工業文明(它常常以工業化、城市化為具體推進路徑),那么,中國式現代化所代表的則不單單是現代工業文明,它還代表著對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現代農業文明。更恰當的說法是,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是一種現代工業文明和現代農業文明相互交融、共同進步的文明形態。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只有對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現代農業文明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農強方能國強,鄉村興則國家興。從我國實際來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必須充分發揮鄉村的特色和優勢,走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加快推進鄉村產業的綠色轉型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鄉村產業的綠色轉型是鄉村高質量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前提和基礎。為此,必須加快推進鄉村產業的綠色轉型,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機統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村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歷史性成就。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鄉村生態環境污染、各種疾病流行、人口外流,一些村莊成為 “空心村”甚至是破敗村。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鄉村沒有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沒有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了非綠色的有增長無發展的涸澤而漁式的道路。例如,當地主導產業僅靠吃資源飯,沒有及時調結構,導致資源枯竭;盲目招商引進產能低、高污染的企業,片面地追求GDP增長;農產品的增產只簡單依靠化肥農藥的投入,不重視農業科技創新,不注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盡管這些地方一時實現了經濟的增長,但卻沒能讓當地群眾真正享受到發展的紅利,甚至影響到他們的長遠利益,以致最后成為一個既不宜居又不宜業的鄉村。這樣的鄉村必然會走向衰敗,很難實現振興。

加快鄉村產業的綠色轉型,首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及時調整鄉村產業結構,把綠色產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為鄉村的主導產業,從而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這里的綠色產業,不僅包括傳統的農業通過農業科技創新,采用現代經營方式,將其改造轉型為綠色農業或生態農業,而且包括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開發和發展。例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電商農業以及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康養農業等“農文旅康”的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形成的新產業,積極推進創意農業、認養農業、健康養生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發展,大力探索共享農場、云農場等網絡經營新模式,以及通過網絡傳播、元宇宙技術沉浸式體驗鄉村非遺藝術,積極促進鄉村特色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的發展。

只有實現了鄉村產業的綠色轉型,才能更好地讓當地人民實現本地就業,保障其穩定的收入,使其愿意扎下根來發展鄉村,同時還可以吸引各種人才、精英來鄉村創業,讓城里人經常光顧鄉村、體驗鄉村、留戀鄉村,享受鄉村的綠色田園生活。一旦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就是鄉村的振興之時。

深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的“社會革命”

一些人僅僅從產業或經濟角度來理解綠色發展。這種理解不僅狹隘,而且在現實中不可能真正實現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場經濟革命,也不僅是一場科技革命,而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要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并且使這種生活方式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生活方式,其實是件不容易做的事情,往往需要發生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

推動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理念必須先行。只有人們真正樹立起綠色發展的價值觀、發展觀、消費觀,鄉村人民養成綠色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推進鄉村的綠色發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原本就倡導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認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人合一才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將其刻畫為田園牧歌式美景,成為人們追求的理想生產生活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全社會不僅要宣揚綠色發展,還要積極倡導綠色發展,讓綠色發展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發展觀和生活觀,讓綠色生活方式成為人們的共同生活理念和價值追求。

養成綠色生活方式,必須從日常生活細節做起。農民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要逐漸形成綠色、環保、節儉、文明、健康的風俗習慣。當前,最緊要的是解決鄉村較為普遍的生活垃圾和公共衛生問題,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綠化硬化等專項行動,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的綜合治理,掀起美麗鄉村建設的新高潮。

在鄉村形成綠色生活方式,還必須注重鄉村基礎設施的高質量建設。凡與衣食住行等相關的農村公路、供水、供氣、電網、物流、人居環境、文化娛樂、數字鄉村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要貫徹或嵌入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消費,推進綠色交通、綠色建筑、清潔能源使用,切實加強鄉村低碳化建設,積極推進鄉村綠色化發展。

進一步完善鄉村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

推進鄉村的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

一要建立健全支持鄉村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從鄉村人居環境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發展、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的開發到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都要建立健全支持鄉村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通過政府主導、行政推動、政策支持,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同時,建立健全綠色發展的標準體系和引導機制,加快鄉村綠色發展立法,明確各個主體的環境治理職責、公共衛生義務、生態保護責任,推動鄉村綠色發展。

二要探索建立鄉村綠色發展的激勵機制。無論是地方基層還是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對于參與和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都要給予一定的激勵,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推進生態補償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民得實惠的利益聯接機制,促進鄉村綠色發展。

三要建立科學的鄉村綠色發展考核評價機制。要把鄉村綠色發展納入鄉村振興或鄉村現代化工作的目標考核,將“綠色”視為鄉村振興或鄉村現代化成色的一個主要標志。具體而言,將“綠色發展指數”[1]作為鄉村振興或鄉村現代化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增加考核的比重。將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生態占用等內容納入成本核算和績效評價。切實推動鄉村綠色發展,讓“綠色”成為和美鄉村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對鄉村綠色發展進行整體性治理

鄉村綠色發展不是一個孤立的發展行為,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內涵著綠色環境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綠色文化發展等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諸多子系統、諸多分領域。綠色環境發展是綠色發展的自然前提,綠色經濟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綠色文化發展是綠色發展內在的精神資源。[2]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走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必須運用系統性思維和方法,進行整體性治理。

整體性治理主張依靠政府機構間及政府和公私部門間的協調與整合提高公共服務和公共治理的效率,注重對民眾需求的滿足與整體性回應。整體性治理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約克大學的安德魯·鄧西爾提出的。在他看來,整體性治理首先強調整體的觀念,反對化約主義,“不是孤立地就問題談問題,而是從社會整體來看待和處理問題”[3]。如今,整體性治理的理念不再局限于公共服務和公共治理領域,已經延伸到公共發展領域,強調在公共發展中加強各個主體之間的資源整合、協同合作,共同增進人類福祉,讓人民共享發展紅利。

對鄉村綠色發展的整體性治理,主要體現在如下這些方面:

一是鄉村綠色產業轉型、綠色經濟發展與鄉村綠色生活方式和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相統一,同步推進,共同進步。綠色發展不僅是鄉村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也不僅是指鄉村經濟的綠色發展,而是包括鄉村綠色生活方式、綠色休閑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精神生活的發展。如果人們的生活方式、休閑方式及其精神生活不是綠色的,即便鄉村的產業和經濟實現了綠色發展,這樣的發展也不可能永續、持久。因為,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最終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其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綠色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既包括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也包括人們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生活,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和各個過程都要與綠色發展相適應,從而形成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整體性治理。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尤其要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和生產、生活功能區的科學布局,構建科學、綠色和有序的鄉村國土空間布局體系、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產業體系、綠色科技支撐體系、和美鄉村生活體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普惠、便捷、可及的鄉村公共服務體系。

三是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綠色建設和高質量的融合發展。把鄉村綠色發展與城鄉融合發展統一起來,一體化建設,協同化推進。目前,鄉村較為突出的垃圾和衛生問題、空氣和環境污染問題以及河流水域的治理問題,并不全是鄉村內部的問題,甚至不主要是由鄉村內部造成的問題,因此推進鄉村的綠色發展,就必須城鄉一盤棋、全域一盤棋,在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進行一體化建設和協同化發展。

四是把鄉村綠色發展納入美麗中國建設進行系統規劃、協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描繪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這幅畫卷離不開鄉村綠色發展的填充和書寫。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就必須把它納入美麗中國建設進行系統規劃、科學布局、整體建設。

五是建立各級政府之間、公共部門之間、區域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綠色發展協同、合作機制。鄉村綠色發展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級政府、哪一個地區的事情,也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級政府、哪一個地區僅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得好的事情,需要相關的行為主體通力合作、協同“作戰”、齊抓共管。為此,就有必要建立各級政府之間、公共部門之間、區域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綠色發展協同、合作機制,整合資源,同向發力,共同推進鄉村綠色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本文作者為安徽大學農村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釋

[1]李曉西、劉一萌、宋濤:《人類綠色發展指數的測算》,《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2]王玲玲、張艷國:《“綠色發展”內涵探微》,《社會主義研究》,2012年第5期。

[3]Andrew Dunsire, “Holistic governance,”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1990,5(1):4-19.

責編:王 克/美編:王嘉騏

責任編輯:張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