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調查研究 > 中國經驗 > 正文

挑起蔬菜全產業鏈“金扁擔”

——開局之年看壽光

強國必先強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

行走在山東壽光,進大棚、問菜農、訪市場,感受到農業現代化的蓬勃脈動。

凌晨3點,孫家集街道范于村菜農李金濤戴起頭燈,鉆進大棚。棚里,智慧溫控機、智能噴灌機等裝備一應俱全,一畦畦苦瓜青綠新鮮。李金濤采摘動作麻利,苦瓜紛紛入筐,“這個時間,鮮度最好,能趕上批發市場的早班車。”

凌晨4點,新天地果蔬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里車來車往。蔬菜經銷商王敏利打開手機,核對產地、生產信息,打包、裝車,一車車紅紅的甜椒即將發往廣州,“品牌菜不愁賣,一天能走150多噸。”

這里是“中國蔬菜之鄉”,平均每分鐘1.7萬多公斤蔬菜銷往各地。這個“菜籃子”,不僅“買全國、賣全國”,更發展成近千億元級的蔬菜產業集群。

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工作時指出:“我國國情決定了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一件根本性的大事。”

牢記囑托,這個曾經讓冬暖式蔬菜大棚走向全國的地方,向著農業現代化目標勇毅前行。立足實際、再造優勢,壽光挑起蔬菜全產業鏈“金扁擔”,探索既有農業現代化共同特征,又基于中國特色的道路。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一粒粒國產種子扎根,供給保障能力提升。

走進田柳鎮后疃村菜農王愛民的大棚,紅彤彤的番茄掛滿秧藤,嘗一口,沙甜多汁。“種子是蔬菜生產的關鍵。”王愛民深有體會,“10多年前,市面上大都是‘洋種子’,價格貴不說,還常被人‘拿一手’。現在的‘寶祿364’是壽光品種,產量穩,種得踏實。”

三木種苗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森說:“為了攻克種子難題,我們常年扎在試驗田里,年復一年,成功育出‘寶祿’系列品種,農民每畝種苗成本從1000元降到240元。”

一粒良種背后,是現代化的種業體系。攻堅、突圍,壽光搭建重量級創新平臺,建成山東省最大的蔬菜種質資源庫,院士、專家、企業、農戶握指成拳,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品種達178個,國產蔬菜種子在壽光市場的占有率從54%提高到70%以上。

攥牢中國種子,壽光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年產量450萬噸。

農業現代化,科技是動力。一座座大棚的迭代,彰顯科技裝備能力。

“大棚裝‘大腦’,種地有準頭,咱們有賺頭。”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民王聰說,“從當年的小土棚,到下挖式卷簾棚,再到現在的智能‘云棚’,澆水、卷簾、放風,點點手機就能搞定。”王聰細算“節本賬”:人工成本減少20%,水肥能少一半,一座棚一年掙20萬元不成問題。

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說,如今壽光蔬菜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物聯網應用率達到80%以上,節地、節水、節肥,更多菜農從會種地變成“慧”種地。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改革。一個個新型主體的壯大,激發現代經營體系活力。

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錢從哪來?

洛城街道東斟灌村,640座大棚鱗次櫛比。人均兩畝多地的村莊,彩椒年產值超過1.5億元,去年人均收入4.3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一一道來:

村里成立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懂技術的“土專家”、有想法的年輕人成為主力軍;

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土地集中入股,統一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對接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給建棚戶發放最高50萬元的信用貸款;

…………

改革解難題。在壽光,300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13個家庭農場、135家農業龍頭企業,把眾多小農戶“黏”在現代蔬菜產業鏈上,不斷提升組織化、現代化水平。

農業現代化,產業是支撐。一條條拉長的鏈條,鍛造強大產業韌性。

自動生產線轉動,切片、注餡、油炸……茄子變身茄盒,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車間里一派繁忙。公司副總經理王月娟說:“瞄準新市場,發力預制菜,我們全力做好‘一桌菜’。”

車間連田間。27公里外的蔬菜基地,熱火朝天。紀臺鎮孟家村村民孟波干得起勁:“茄子應季,一天能摘5000多斤,有了訂單,銷售不愁。”

厚植原料優勢,激活加工優勢,壽光預制菜產業規模近250億元。“延鏈、補鏈、強鏈,打造現代蔬菜產業體系,讓更多生產基地發揮更大優勢。”壽光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溫海濤說。

農業現代化,標準化是標志。一套套標準體系,凸顯產業競爭能力。

“過去種菜按畝管,現在要數葉子、算日子。”種了20多年西紅柿的于家村村民高象鵬說,“咱照著標準干,西紅柿含糖量提升一倍,價格也漲了。”從憑經驗到靠標準,全村的菜農紛紛加入標準化園區。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主任付樂啟說:“我們集成2369條蔬菜產業鏈相關標準,編制完成了37種蔬菜的54項生產技術規程。”

標準化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張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覆蓋全市,壽光蔬菜抽檢年合格率穩定在99.6%以上。標準化擦亮“金招牌”,“壽光蔬菜”區域公用品牌叫響海內外。

壽光經驗被多地借鑒。壽光市農業農村局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林林介紹,在河北雄安新區城子村,新建的高標準大棚里剛種下新品種西紅柿;在重慶市開州區蓮池村,25座大棚正陸續投產……一粒粒農業現代化的“種子”破土而出,越來越多的農民挑起了“金扁擔”。

[責任編輯:王克]
標簽: 蔬菜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