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大思政課】善用“生活思政”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如何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努力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是新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它對于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生活思政”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與“大思政課”建設同向同行、同頻共振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重要論斷,這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和新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守正創新。新時代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繼續重視思政課程、日常思政的同時,還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有效形成。當前,已建構起由思政課程、日常思政和課程思政組成的“三位一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然而,對標“大思政課”建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生活育人有待開發這一盲點。為此,還要進一步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在此背景下,“生活思政”應運而生。高校“生活思政”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聚焦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以挖掘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常理、生活倫理和生活哲理等思政元素,通過大學生現實生活和環境觀感,在校園內所有“教育場”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

時代發展呼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向人的生活本真之域邁進。一直以來,大學生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生活倫理、生活哲理和生活常理等思政教育元素沒有很好地被挖掘、利用,而是處于被忽略甚或被遺忘的狀態。而高校“生活思政”的推出,不僅豐富、發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外延,更是彌補了長期以來人們對“生活思政”功能關注不夠和部分教職員工思政作用發揮不足的缺陷,真正打通高校育人“最后一公里”。“生活思政”使現有的“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拓展為“四位一體”新體系、大體系,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生活思政”與思政課程、日常思政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同效應,是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創新。

“生活思政”全面契合“大思政課”建設的理論邏輯、發展邏輯和實踐邏輯

“生活思政”具有深厚的理論根基。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來看,它將人的感性生活作為研究人、社會和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起點。馬克思主義致力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從教育學來看,古今中外的一些教育家紛紛提出生活具有教育功能的觀點。19世紀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不要忘記基本的原則,即生活是偉大的教育者。”20世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命題,創建了生活教育理論。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這一精辟論斷深刻揭示出價值觀教育必須回歸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進行的客觀規律。綜上所述,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活教育理論還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論述,都為“生活思政”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為其實踐開展提供了有益啟示。

社會是大課堂,生活是教科書。廣大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打破思想政治教育時空界限,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場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另一方面,要積極挖掘大學生日常生活中蘊含的倫理、哲理和常理等思政教育元素,把它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素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就此而言,“生活思政”是“大思政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

用“生活思政”全力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踐進路及成效

實踐是理論之源。早在十多年前,浙江萬里學院就開始了對“生活思政”的實踐探索。在“自強不息、恒志篤行”的萬里精神激勵下,萬里人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共同努力、不懈堅守,至今已建構起融合思政課程、日常思政、課程思政和“生活思政”于一體的“大思政課”教育體系。我們認為,用“生活思政”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萬里探索可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實踐進路:

第一,以做好頂層設計為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好各部門、各主體、各環節、各資源等要素間的關系。目前,學校已出臺了4個指導性文件和一系列配套文件。高屋建瓴,整體謀劃,為學校“生活思政”工作指明了目標方向,規劃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第二,以優化工作機制為關鍵。為保障“生活思政”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常態化,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學校已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作機制和流程,如組織領導制度、首問責任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等。建立起了全面有效的“生活思政”工作機制,包括主體協同機制、內容融合機制、工作聯動機制、力量保障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和調研推廣機制等。它們為“生活思政”正常有序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第三,以拓展育人平臺為重點。為發揮好“生活思政”育人功能,學校高度重視平臺建設,并把思政教育元素嵌入其中。多年來,學校先后成立了學生社區黨工委,設立一站式服務“陽光大廳”,推行書院制,組建虛擬社區學院,成立“生活思政”工作室,建立沉浸式生活思政基地“云天萬里”等,把“生活思政”切實融入管理服務之中,為學校所有教職員工參與育人提供多樣化平臺。

第四,以加強隊伍建設為保障。學校把“生活思政”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和工作作風優的師資隊伍。這是保障“生活思政”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前提性條件。從校內外不同崗位遴選先進群體、優秀教職員工、骨干學生組建“生活思政”導師隊伍。同時,通過制度設計,不斷提升“生活思政”導師能力,并注重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

實踐證明,浙江萬里學院“四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了獨特作用。近年來,學校“三全育人”工作成效顯著,創新創業和就業發展等多項指標展示了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明顯加強。此外,相關教學和科研系列成果獲得教育部、省級及市級等多個獎項,《“思政課程”與“生活思政”互嵌融合的大思政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榮獲寧波市2019-2020年度高等教育教學突出成果二等獎;《基于“生活思政”互嵌融合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榮獲2021年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高校生活思政與大學生全面發展》榮獲2022年浙江省思政工作研究文庫項目立項;《生活思政 陽光育人 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管理育人共同體》榮獲2022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建設。

總之,“生活思政”是順應新時代發展的產物,是“大思政課”教育體系的內在組成部分。善用“生活思政”全力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對于高校全面貫徹“三全育人”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時代新人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為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知行合一:思政課程與生活思政協同育人研究”(2021SCG352),2021年寧波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生活思政創新研究”(2021YZD01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王偉忠  浙江萬里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授;朱美燕  浙江萬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宏莉
標簽: 大思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