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則姑山遙峙,靈氣之所鐘也,左則汾水下臨,眾流之所匯也,南連沙澗,北控田溝,每當春夏之交,山水發漲,時作朝宗之勢。”這就是古人筆下的南高村。
柏油路寬闊平展,木牌樓高大古樸,街巷中干凈整潔,民居旁綠籬環繞,村中央廣場熱鬧非凡,村落里古風猶存……走進南高村,舒適宜人的環境讓人倍感親切,以“篤敬故里”“新農村建設”等為主題的系列彩繪給人深刻印象。村外,千畝核桃林形成干果產業,新興加工企業帶動群眾就近就業,處處呈現著無限生機和活力。
南高村是襄汾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針為指引,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扛穩“端牢飯碗”政治責任。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襄汾縣委、縣政府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切實把糧食安全責任扛起來。加強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牢牢守住全縣88.75萬畝耕地紅線,確保全年糧食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深入開展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新建高標準農田2.42萬畝,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加快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適度規模經營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襄汾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上級部署要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農戶自愿、依法有償”的思路,通過土地流轉或托管,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探索積累可操作、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土地產出率大幅提升。
持續壯大農業特色產業。產業振興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襄汾縣委、縣政府在守好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壯大特色產業,推動面粉、食用菌、瓜菜、中藥材等產業實現總量和效益“雙增長”。面粉方面,立足“山西省小麥粉加工第一縣”優勢,做好強筋小麥粉的生產加工,打造全國強筋小麥粉種植加工基地。食用菌方面,全面推廣“鏈主企業+基地”模式,扶持蓓鮮農業等一批鏈主企業發展壯大,工廠化食用菌基地日產量要達到100噸。瓜菜方面,利用廢棄工礦用地,大力發展新型設施瓜菜,打造全省專業標桿,基地規模要達到100畝左右。中藥材方面,鼓勵福康源、寶利等中藥材加工企業擴大規模,大力發展中藥飲片、中藥切片和中成藥等精深加工,打造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營銷全產業鏈,帶動中藥材產業全面振興。
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供水改造和電網提升工程,加快建設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持續實施農村改廁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原則,高水平做好美麗宜居村莊規劃,積極推進“四類示范村”建設,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強化防返貧“三類戶”動態監測識別,統籌用好各類幫扶措施,幫助脫貧群眾持續增收,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保障水平,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襄汾正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動真格,出真招,出實勁,見實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襄汾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