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戰略并善于進行戰略謀劃,在百年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了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這兩種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戰略謀劃形式。愿景設定的宏偉戰略目標為戰略規劃指引方向,戰略規劃則將愿景連接為可操作的戰略步驟和更清晰的實現路徑,分階段分步驟的戰略安排將兩者有機連接起來,讓愿景描繪的藍圖有了一繪到底的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相得益彰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和獨特優勢,也是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領導力和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并能夠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和發展成果。
【關鍵詞】愿景引領 戰略規劃 五年規劃 戰略目標
【中圖分類號】D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4.009
【作者簡介】蔡禮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公共政策分析、領導力、社會組織與公共治理。主要著作有《晚清大變局中的楊度》、《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究的理論視角和分析框架》(論文)等。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中國未來3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作出了分兩步走的總的戰略安排,同時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開局起步關鍵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黨的二十大在明確未來五年工作任務的同時,把未來五年放在長達30年的宏偉戰略目標中進行規劃設計,并將宏偉目標與五年規劃之間分解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這種敢于提出長達幾十年的愿景,然后持續科學設定更具操作性的五年規劃,并用分步驟的戰略安排將兩者有效連接與進行接續奮斗促進目標愿景實現的獨特發展方式,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和獨特優勢。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也是新時代的宏偉愿景。黨的二十大將未來五年的目標任務與未來30年的宏偉戰略目標有機統一的規劃方式,一方面是對中國共產黨一貫高度重視戰略問題這個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共產黨善于進行戰略謀劃的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1]運用戰略思維并從戰略高度對治國理政進行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是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領導力和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這一治國理政方式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愿景設定的宏偉戰略目標為戰略規劃指引明確方向
愿景是黨基于初心和使命提出來的長期戰略目標。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謀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顯著特征和重要優勢,能夠提出極富感召力的愿景作為長期戰略目標則是黨善于戰略謀劃的突出表現。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追求共產主義這一最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黨不僅要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還需要根據各個階段的中心任務設定長期的奮斗目標。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總是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2]。這些富有感召力的長期奮斗目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各個發展階段所提出的宏偉愿景。愿景是經過長期奮斗之后未來可能實現的理想圖景,是設定的長達幾十年的戰略目標。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展歷程中始終牢記肩負的歷史使命,緊扣歷史使命先后提出了建立新中國、建設小康社會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在建立新中國和建設小康社會兩大奮斗目標的指引下,中國已經實現了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兩次偉大飛躍。這三大奮斗目標就是我們黨在不同發展階段所提出的宏偉愿景,在三大愿景的引領之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過程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建立新中國、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三大愿景都是基于黨的初心和使命提出的,是我們黨在不同階段的中心任務和奮斗目標。黨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如一,而階段性的愿景則隨著外部環境以及工作任務的變化而調整。愿景的設定不僅明確了我們黨在不同階段的長期奮斗目標,激勵著全體黨員為實現美好愿景而不懈奮斗,也點燃和激發了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共同朝著美好愿景邁進的內生動力。
愿景是在準確戰略判斷基礎上作出的科學戰略決策。中國共產黨在每一階段提出的愿景,都是在科學判斷發展態勢、準確分析自身能力之后提出的通向美好未來的宏偉戰略目標。合理可行的愿景必須建立在科學分析實質性問題的基礎之上。“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3]在堅持愿景所設定的宏偉戰略目標和發展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具體的戰略步驟和階段性任務必須隨著環境變化進行適度的調整和改變。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4]在建立新中國這一愿景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不同歷史時期都能圍繞愿景適時調整黨的政策和策略,確立不同階段的任務和重點。
“小康社會”愿景是鄧小平同志于改革開放之初在對國內和國際大局作出準確戰略判斷的基礎上提出的長期戰略目標。關于國內大局,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5]。關于國際大局,鄧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的判斷。基于對國內和國際大局準確判斷而提出的“小康社會”愿景,成為指引中國改革開放的長期戰略目標。“小康社會”愿景所代表的長期戰略目標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6]。為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制定了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7]“小康社會”愿景通過兩個戰略步驟實現,并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在“小康社會”愿景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并且實現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愿景是在黨的十八大之后提出來的。基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方位的戰略判斷,以及對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科學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愿景,作為我們黨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長期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8]在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愿景以及“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不變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創造性地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部署。[9]這不僅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的新突破,也充分展現出我們黨以愿景作為長期戰略目標并作出相應戰略安排這一治國理政方式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愿景設定的長期戰略目標需要轉化為階段性的戰略規劃并進行接續奮斗。愿景提出的戰略目標使組織具有清晰的前進方向和明確的長期奮斗目標。好的愿景有兩個標準:一是愿景提出的目標應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夠激勵和鼓舞大家一起為美好的未來而共同努力;二是愿景設立的長期戰略目標必須能夠轉化為階段性的戰略規劃,通過完成階段性戰略規劃推進切實行動,從而逐步將美好愿景變為現實。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展歷程中提出的建立新中國、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三大愿景都完全符合這兩個標準,建立新中國愿景和“小康社會”愿景的實現,讓中華民族實現了站起來和富起來的兩次偉大飛躍,并且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史與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我們黨始終堅持遠大理想與現實目標相統一的原則,不但能在不同發展階段提出極具激勵性的愿景,而且善于處理愿景指引的長期目標和階段性戰略規劃之間的銜接關系,通過更加清晰的戰略規劃將愿景細化為階段性的目標,并堅持以實際行動推動目標的完成和愿景的實現。
以愿景指引長期發展方向、激勵全黨斗志,同時依據愿景制定更加具體的戰略規劃和采取更具操作性的切實行動的治國理政方式,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并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巨大優勢。
中國共產黨在各個階段提出的愿景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奮斗目標,而是基于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對自身能力、外部環境和當時形勢進行科學分析、深刻認識基礎之上提出來的,是適應各個發展階段的奮斗目標。為充分發揮愿景的獨特功能和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在提出愿景之后能夠持之以恒地聚焦于愿景所設定的長期目標并為之接續奮斗。鄧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社會”愿景之后,中國共產黨就堅持將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四個現代化作為各項工作的中心任務。1980年初,鄧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從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搞四個現代化建設這個總任務,我們是定下來了,決不允許再分散精力。”[10]正是在建設小康社會愿景的指引下,通過不懈追求和接續奮斗,我們黨在20世紀末順利完成了當年鄧小平同志所設定的建設小康社會的愿景目標,實現了總體小康。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推進,小康社會的內涵和衡量標準不斷得到充實、完善和提高,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國全面建成了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愿景才得以接續推進。作為長期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在每一階段提出的愿景,都需要長期的接續奮斗才能實現;前一階段愿景的實現,為后一階段愿景打下堅實的基礎,后一階段愿景則是在新的發展階段對前一階段愿景的接續奮斗。代表長期戰略目標的宏偉愿景有效指導和引領了中國共產黨在各個階段的發展,確保全黨在每一階段都能夠步調一致、集中力量實現目標。
中國共產黨經過科學分析和務實判斷所提出的三大愿景,是結合當時歷史實際對未來戰略目標的生動描述,是應對不確定性未來的積極規劃,而愿景所描繪的未來戰略目標都是經過長期接續奮斗后能夠實現的美好圖景。三大愿景規劃的宏偉戰略目標指出了黨在不同階段的前進方向和主要任務,在各個發展階段都發揮著指引全黨發展航向、凝聚全黨奮斗力量、激勵全黨共同應對挑戰的作用和功能。愿景之所以能充分發揮如此獨特的作用和功能,更具有操作性的五年規劃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愿景為五年規劃描繪了長遠的奮斗方向和長期的戰略目標,連續的五年規劃則把長期戰略目標分解為易于執行的階段性發展目標以及能夠具體實施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從而為長期戰略目標標識了清晰的實現路徑。愿景所代表的長期戰略目標是描繪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五年規劃所提出階段性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則成為推動宏偉藍圖變成現實的施工圖,兩者結合實現了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的有機統一。要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愿景為什么能夠實現,需要了解更具操作性和執行性的五年戰略規劃的獨特作用。
戰略規劃將愿景轉化為可操作的戰略步驟和更清晰的實現路徑
五年規劃是中國共產黨最具代表性的戰略規劃。與重在設定長期戰略目標的愿景不同,五年規劃是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戰略規劃。五年規劃與宏偉愿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戰略目標的實施路徑更加清晰。宏偉愿景和五年規劃都是中國共產黨重視和善于進行戰略謀劃的鮮明體現,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和突出特點,也是中國之治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和獨特優勢。
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高度重視戰略問題的政黨,幾乎在所有重要工作和重大決策中都體現著戰略思維與戰略布局。五年規劃之所以被認為是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戰略規劃,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黨堅持實施五年計劃/規劃的長期性和持續性;另一方面是黨中央國務院明確將五年規劃確定為具有統領性的國家發展規劃。
自1953年起,我國開始編制實施五年計劃,迄今為止已連續編制了14個五年規劃(計劃),持續時間之長、執行力度之大、實施效果之好,堪稱全世界范圍內治國理政的奇跡,五年規劃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運用戰略謀劃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2018年,為了更好發揮五年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意見》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即五年規劃,確立為國家發展規劃,明確了五年規劃的功能定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在規劃期內的階段性部署和安排,主要是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重要依據”[11]。在明確五年規劃作為國家發展規劃功能定位的同時,《意見》也理順了其他各類規劃與五年規劃之間的關系:“國家發展規劃根據黨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建議,由國務院組織編制,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居于規劃體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級各類規劃的總遵循。”[12]也就是說五年規劃屬于規劃體系中的上位規劃,所有其他各級各類規劃都要遵循五年規劃。
五年規劃(計劃)作為我國每隔五年制定一次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至今已經連續實施了70年。全世界沒有一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沒有哪個國家政府能像中國政府這樣,把連續編制實施五年規劃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引領和實施重大戰略決策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13]五年規劃的連續實施不僅有利于保持國家戰略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而且能夠確保愿景提出的宏偉藍圖一繪到底。五年規劃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
五年規劃的接續實施有利于保持戰略規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連續實施的多個五年規劃把原本看似比較遙遠的愿景轉化為分階段實施的更加具體和可衡量的發展目標和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從而確保了戰略規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已經制定實施了14個五年規劃(計劃),改革開放前共實施了5個五年計劃。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六五”計劃,該計劃是為了落實“小康社會”愿景的戰略部署而制定的,計劃的名稱由原來的“國民經濟五年計劃”變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九五”計劃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致力于全面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任務。“十一五”時期將五年計劃更名為五年規劃,實現了從“指令性計劃”向“戰略性指導”的轉變。
從“六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中國共產黨先用四個五年計劃(“六五”計劃到“九五”計劃)實現了鄧小平同志設定的建設小康社會的愿景,在此基礎上又用了四個五年規劃(計劃)(“十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其中“十二五”規劃著眼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十三五”規劃是新時代編制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著眼于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當前正在實施的“十四五”規劃,則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規劃。
在實施多個五年規劃(計劃)之后,我們黨逐步把五年規劃(計劃)與更長時間的遠景目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這樣就把五年規劃(計劃)與愿景設定的長期戰略目標更加緊密地銜接起來。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草案)》,同時安排了“五五”計劃。“八五”計劃在制定五年計劃的同時制定了十年規劃,“八五”計劃是第一個將五年計劃和十年規劃相結合的計劃。在制定“九五”計劃的同時,我國制定了十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九五”計劃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將五年計劃與十五年遠景規劃相結合的計劃。“十四五”規劃也是一個與十五年遠景規劃相結合的規劃,明確了我國向2035年遠景目標邁進的方向和步驟。
中國共產黨從未來長達十年或十五年的角度謀劃和統籌五年規劃(計劃),使五年規劃(計劃)與愿景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也使愿景設定的長期戰略目標更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五年規劃(計劃)在著眼于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的同時,也注重規劃(計劃)指標設置上的延續性,由此實現了各個五年規劃之間及其與長期戰略目標之間的接續發展和無縫對接。這樣的銜接使每一個五年規劃(計劃)都能成為連接愿景所設定的長期戰略目標中的重要一環,而每一次五年規劃(計劃)的完成,都向愿景邁進了重要一步,從而推動愿景設定的長期戰略目標得以更好的實現。
愿景引領與戰略規劃能夠成為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和發揮獨特優勢的重要條件
取得階段性的實際治理成效并能在愿景引領下保持戰略目標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如果愿景和戰略規劃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和發展成果,就無法發揮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治理的有效性和發展成果都是衡量國家制度優劣和治理水平的主要標準和重要維度。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階段,不僅能夠提出體現發展規律、符合當時歷史實際、具有可行性的愿景,還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圓滿完成各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切實把美好愿景變為現實圖景。在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愿景發揮了明確戰略目標、指引發展方向和激勵全黨共同奮斗的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完成了救國的歷史任務。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完成了富國的歷史任務。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14]
在五年規劃(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盡管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黨都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較好地完成預定目標任務。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戰略規劃經驗的積累和實施過程的不斷完善,五年規劃(計劃)的實施成效更加顯著。伴隨“六五”計劃到“九五”計劃的順利實施,“實現小康”的愿景變為現實。伴隨“十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的成功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得以完成。五年規劃(計劃)的實施成效顯著,取得了超越預期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礎上,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整整提前了15年。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取得的治理成效和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其中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共同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地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5]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關于百年奮斗發展成就與奮斗目標的表述,都已深深打上了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的烙印。
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持續實施的關鍵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和獨特優勢,并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條件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卓越的領導既要有效應對短期壓力和突出問題,也要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有能力規劃未來十年甚至是幾十年的發展。綜觀全球,大多數國家包括不少西方發達國家在內,不僅難以制定實施持續多年的戰略規劃,更難以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設立長達幾十年的宏偉戰略目標并能通過接續奮斗使之得以實現。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其優越性的一個突出體現是我們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逐步實現發展目標,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鮮明體現。我們黨始終總攬全局、統籌兼顧,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從戰略高度指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16]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愿景引領的長期戰略目標轉變為一代又一代分階段的接力跑,階段性戰略規劃確定了每一棒應跑出的成績,而隨著戰略規劃的連續實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將變為現實。
作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的協同配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隨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而逐步形成的,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獨特的國家治理經驗。愿景所描繪的美好圖景引領著長期戰略目標的制定和實施,以五年規劃為代表的階段性戰略規劃為不同發展階段描繪出清晰的前進路線圖。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體現出同方向、同目標以及分階段、相銜接的鮮明特點,具有接續奮斗、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突出優勢。戰略規劃的連續性實施和累積性結果將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幅幅美好圖景在接續奮斗中變成現實。中國共產黨所采取的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相結合的治國理政方式,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變成一幅不斷展開、持續描繪的歷史長卷。
沒有中國共產黨堅強和正確的領導,就不可能持續實施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相結合這樣獨特的治理方式。如果不能準確掌握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把關鍵鑰匙,就無法真正理解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的重要原因,也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國之治背后的奧秘。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將愿景設定的長期戰略目標通過一個又一個戰略規劃轉化為現實成果,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展現出中國共產黨舉世矚目的強大領導力,這些成就足以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足以證明愿景引領和戰略規劃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治理方式,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優勢。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領導經驗與領導力建設研究”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進路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22AZD009、21LLZZA072)
注釋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0頁。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2頁。
[3][4]《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9、106頁。
[5][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2、54頁。
[7]《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7年8月29日,http://www.gov.cn/govweb/test/2007-08/29/content_730445.htm。
[8]《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8頁。
[9]《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9、22頁。
[10]《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1頁。
[11][1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統一規劃體系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2019年5月15日,http://fgw.zhuzhou.gov.cn/c14809/20190926/i982135.html。
[13]《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662頁。
[14]曲青山:《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歷史經驗》,《歷史研究》,2021年第2期。
[1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第2版。
[16]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2月19日,第2版。
Vision Guidance and Strategic Planning: Important Ways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Cai Liqiang
Abstrac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trategy and is adept at strategic formulation. During its century of development, i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two prominent and representative forms of strategic formulation, namely, vision guidance and strategic planning. The grand strategic goals set by the vision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strategic planning, while the strategic planning translates the vision into operable strategic steps and clearer paths for realization, and the phased and step-by-step strategic arrangement organically connects the two, so that the blueprint depicted in the vision has a clear roadmap and timetable to the end. Vision guidance and strategic planning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and a unique advantage of the CPC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strength of the CPC's leadership and it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vision guidance and strategic planning to function effectively is to always adhere to the firm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constantly achieve tangibl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Keywords: vision guidance, strategic planning, five-year plan, strategic go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