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加強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完善農村社會治理、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虒亭鎮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的突破口,緊緊圍繞“黨建引領促發展,融合發展促振興”工作思路,對標“一村一品”發展目標,挖掘山水農林資源優勢,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乘風而上,深挖民宿“一盤棋”。依托“環寶峰湖特色文旅產業帶”項目和臨湖山水半島資源“雙重”優勢,延續“五+五代兩自主”模式,采取“合作社+公司”的經營方式,探索實現集體資產代營。其中,建華“襄約·潮嶼”是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出資20萬元,收回舊宅基地6處,流轉土地3500平方米,聘請縣融媒集團、重慶高戈伍度創意農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參與“襄約·潮嶼”青年網紅旅舍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的一體式項目托管。同時出資45萬元,由縣融媒集團以“代購代營”方式,打造住宿棲居、拍照打卡、休閑娛樂、朋友聚會、團建會議、餐飲購物的一站式體驗。項目現已基本完工,預計年可接待游客5萬人次,村集體通過經營合作,年保底收益15萬元,可解決周邊10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讓村民享受“分紅+勞動”帶來的雙份收入,打通了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
栽桐引鳳,布局種銷“一片天”。搶抓國家農村綜改項目契機,種植金花葵、板藍根、草莓等特色經濟作物。其中,司馬村作為示范點,立足村集體經濟不強和群眾迫切需要發展的村情實際,率先利用縣財政綜改資金投資建設草莓高架大棚36座,走上“紅顏九九”品牌草莓種植道路。該項目占地187.5畝,建設面積85畝,總投資1800余萬元,通過“合作社+農戶”方式,讓農戶自主承包經營,實現合作社管農資、技術、銷售,農戶管種植、管護、采收的合作格局。據了解,在2021年至2022年整個生長銷售周期畝產達3500斤,畝收入4.5萬元,總收入400萬元。承包農戶每畝增收2萬元,勞務輸出農戶增收1.7萬元。
固本培新,勾勒花海“一幅畫”。統籌流渠、虎口與土落等村臨湖土地資源和資金優勢,與社會資本合作開發了“襄緣·花海”度假旅游景點。在盤活提升村集體低效、閑置資源的同時,積極抓好“清化收”發展契機,多途徑增加各村集體經濟收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開展“清化收”工作收回的105畝荒灘、荒坡等閑置資源,通過用于花海內新增的沙灘摩托、湖邊露營等項目用地來獲取收益。由三個村集體各出資50余萬元,通過縣融媒集團以“代購代營”方式,采購花海項目所需的沙灘摩托、集裝箱等設備參與項目運營。村集體合作社組織勞務輸出,伍度集團以每人每月100元服務管理費支付給村集體,實現農戶就近務工。
引企聚力,冶煉光伏“一塊金”。為持續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虒亭鎮錨定“雙碳”目標,把光伏發電作為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通過“光伏+農業”“光伏+工業”等土地利用更為集約的形式,探索出一條“一次投資、循環發展、長期收益”的光伏發電新路子,協調推進國電投襄垣上馬風光儲一體化100MW風電、100MW光伏項目和特變電工襄垣縣100MW農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落地建設,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
如今,虒亭鎮37個行政村通過近郊旅游、特色民宿、農家樂群、光伏發電、花果藥材種植、紅色資源開發等方式,村集體經濟均實現跨越式發展,先后打造出草莓品牌、民宿品牌、花海品牌、黃芽品牌,帶動周邊上千名群眾實現靈活就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用汗水鋪就出虒亭鎮鄉村振興“蝶變”之路。(襄垣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