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座日光溫室大棚在兩個月內拔地而起,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拓寬了新渠道;
7年樹齡的櫻桃樹栽植成功,今年即可掛果,2025年就可達到盛果期;
更多新建大棚項目已經列入規劃,這一特色種植產業將惠及更多集體和農戶……
櫻桃標準化種植項目是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壯大集體經濟“2+N”增收渠道中兩個大型規模項目之一,浮山縣在新建占地176畝、33座櫻桃大棚的設施櫻桃標準化園區的同時,在12個試點村同步新建了13座櫻桃大棚,形成了46座櫻桃大棚的規模。
在浮山,無論是鄉鎮干部、企業負責人,還是村“兩委”班子、技術人員,對這個標準高、投資大、涉及廣的櫻桃標準化種植項目無不信心滿滿:未來,“浮山櫻桃”將成為縣域特色品牌,有力帶動農村和農戶增收致富。
“統籌+撬動” 筑巢引鳳來
山坳里是一大片平展展的黃土地,33座大棚分成幾列,一座挨著一座,鱗次櫛比,蔚為壯觀——這里是位于響水河鎮東陳村的設施櫻桃標準化園區。
走進大棚,陽光透過棚膜均勻地灑在土地上,讓大棚里熱氣升騰,宛如夏季,60棵粗壯的櫻桃樹整齊排列,幾個勞作的身影或是手持鐵鍬整地,或是埋設滴灌系統。
“浮山縣是低山丘陵地貌,陽光充足,有著天然的區位優勢與資源稟賦,是發展櫻桃產業的理想區域。我們統籌了涉及38個村的扶持補助資金1900萬元,對接新興企業投資3200萬元,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建成了這座設施櫻桃標準化園區,集中力量辦成了大事。”浮山縣紅扁擔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麗介紹說。
2022年,浮山縣探索培育符合現代市場經營理念的縣鄉村三級主體平臺,成立了浮山縣紅扁擔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采用農民入股農村、農村入股鄉鎮、鄉鎮入股“紅扁擔”的逐級入股方式,變“單兵作戰”為“集體協作”,共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浮山縣紅扁擔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將1900萬元扶持補助資金用于建設大棚,建好后招商引資引入具有櫻桃種植技術的山西民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由企業投資栽植櫻桃樹、建設辦公廠房,隨后進行運營管理。張海麗說:“企業每年將5%的收益拿出來付東陳村的土地租金,剩余的平均分配給38個村集體,可穩定帶動38個村每年增加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2.5萬元。”
大棚入口處,一個智能管理設施頗為醒目。山西民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東民說:“我們采用了先進的設施大棚應用技術,通過智能平臺進行管理,有水肥一體化系統、噴滴灌系統、實時溫控系統、太陽能光感自動卷簾系統等多個系統。”
“園區+基地” 產業成規模
與天壇鎮聚糧村村委會一路之隔的,就是一座長80米、寬14米,占地1.74畝的全智能溫室大棚。鋼結構的大棚矗立在平地上,各種自動化設施一應俱全,棚里的60棵櫻桃樹長勢正盛,一條條枝干上初露萌芽。
“這座櫻桃大棚投資了100萬元,縣幫扶資金出資50萬元、村集體自籌10萬元、貸款40萬元,種植了60棵樹齡7年的成年櫻桃樹。”聚糧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姚亞民介紹說。
聚糧村的這座櫻桃大棚,就是浮山縣以櫻桃標準化園區“一”點帶動的12個基地之一。浮山縣在12個試點村里建設了13座全智能溫室大棚,園區與各試點村簽訂了“五包合同”,不光包大棚的建設質量、櫻桃栽植成活率,還包技術、包品種、包銷售,為村集體免除了后顧之憂。
東張鄉張家坡村的全智能溫室大棚在一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建設,棚里的60棵櫻桃樹生機勃勃,即將進入現蕾開花期。張家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金虎介紹說:“我們大棚里種植的櫻桃樹全部是‘早美’品種,今年6月份開始掛果,明年豐產后,預計每棵樹能產到80斤至100斤。”
大棚里,技術員李作艮正在精心修整地壟。他說:“管護這些櫻桃樹不能隨便干,必須得有專業的技術。縣里不光舉辦了技術培訓,還經常有專家來到大棚里現場授課,手把手地教,讓我們掌握了技術要點。自從這座大棚修建起來,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調度+落實” 合力建項目
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園區的33座大棚和各基地的13座大棚能夠全部建成,不僅跑出了浮山縣設施農業建設的“加速度”,更是浮山縣貫徹落實市政府“三個文件”要求的生動實踐。
浮山縣把大棚櫻桃種植作為“一縣一品”主導產業之一,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先后多次召開碰頭會、專題會、見面會進行安排部署;分管領導全程跟蹤落實,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專班組長,11個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工作專班,堅持每周調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縣農業農村局和水利局、行政審批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建和交通運輸局等部門確定專人,具體負責分管領域有關事宜,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響水河鎮,黨政干部將櫻桃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柱產業,不定期分析研判,全過程跟蹤推進;東陳村的干部全程守在項目建設現場及時協調矛盾糾紛,凝聚了工作合力。
運營企業負責人劉東民說:“設施櫻桃標準化園區項目達產后,每畝可產櫻桃2000斤,每畝可增加收入12萬元左右,能穩定帶動38個村增加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2.5萬元,還可帶動約100名本地勞動力務工增收。”
據了解,設施櫻桃標準化園區還規劃了櫻桃深加工項目,到今年年底,將建成櫻桃果干、罐頭、酒類生產線,具備對櫻桃進行深加工能力,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
可以預見,“浮山櫻桃”將成長為一塊獨特的“金招牌”,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提供堅實支撐。(浮山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