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主席在河南安陽考察殷墟遺址時又指出:“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這些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和內在規律,對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新征程偉大實踐,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
“兩個結合”,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和本質要求,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理論創新的寶貴經驗,反映了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中國實踐的迫切需要,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性認識。
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質和本質要求的深刻體現。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開放的理論,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中國共產黨堅持“兩個結合”,用博大胸懷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引領偉大實踐,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貫徹和彰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兩個結合”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和本質要求,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始終具有強大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的內在根據,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源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反復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擺脫教條主義,才是“活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兩個結合”完整體現了外來與本土、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全面闡明了中國為什么能夠發展好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與“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之間的內在邏輯。堅持“兩個結合”,既是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取得成功的一條寶貴經驗,也是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征程偉大實踐的必然要求,是高舉旗幟、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科學指引。
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者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了中華文明的深刻變革,也被不斷賦予鮮明的中國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根本途徑。正是堅持“兩個結合”,我們黨先后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引領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兩個結合”指明了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揭示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之樹常青的奧妙所在。
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推進“兩個結合”中創立的。堅持“兩個結合”是這一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的關鍵所在。
“兩個結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論斷。自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命題以來,中華傳統文化往往被視為“中國具體實際”的要素隱含于“第一個結合”。進入新時代,習主席深刻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創造性地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重要論斷。“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確認,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對中華傳統文化不再是單向改造而是內在融通。“兩個結合”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深化了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性認識,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涵意蘊,是我們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
“兩個結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這個飛躍的關鍵,就在于習主席不僅鮮明提出“兩個結合”,而且深入推進“兩個結合”。習主席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重大思想,既深刻體現了新時代新征程的實踐要求,又充分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精華;既具有更加突出的現代性、世界性,又具有更加鮮明的民族性、本土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兩個結合”的理論結晶,也是“兩個結合”的光輝典范。
“兩個結合”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和精神實質。“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運用和集中體現,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指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有效路徑。堅持“兩個結合”,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在完整意義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又在完整意義上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三
奮進新征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實踐繼續推進“兩個結合”,努力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堅定“兩個結合”的旗幟引領。新時代十年偉大成就充分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繼續推進“兩個結合”,最根本的就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確保“兩個結合”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深入發展。
把握“兩個結合”的價值取向。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追求。“兩個結合”的實踐效果如何,要由人民來評判。繼續推進“兩個結合”,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一根本價值取向,牢牢植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兩個結合”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不斷豐富發展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回答“兩個結合”的重大問題。“兩個結合”只有堅持問題導向,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推動“兩個結合”的不竭動力。繼續推進“兩個結合”,必須增強問題意識,在“變”與“不變”中找準深度結合的契合點,在探尋強國復興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中發揮“兩個結合”作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中提升“兩個結合”質效,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掌握“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兩個結合”蘊含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的科學揚棄,重在講科學、講方法、講實效,既要防止不切實際、不接地氣,也要防止不加甄別、不分良莠。繼續推進“兩個結合”,必須科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立足中國又胸懷天下,既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又防止文化復古主義,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在自信自立、守正創新中不斷拓展理論創新格局、提高理論創新水平。
強化“兩個結合”的責任擔當。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繼續推進“兩個結合”,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強化主體責任,帶頭分析把握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實際,帶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帶頭投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努力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兩個結合”的成功實踐者,更好地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執筆:張明倉、王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