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資金、土地、人才等各種要素大量由農村流入城市,造成農村嚴重‘失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解決好人才振興的問題,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致力于職業教育已有30多年,職業教育如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是他最關心關注的問題。
據統計,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曾是最有效的脫貧手段之一。從2013年至2022年,蘇華調研了廣東、黑龍江、江蘇等地,了解到職業教育在農村的短板,形成了《關于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的提案》,提交給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
“培養一名技工,致富一個家庭。”這是蘇華堅持在農村推廣職業教育的理念。在提案中,蘇華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一是發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優勢,開門辦學,送教下鄉,提供實用、接地氣、多樣化的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二是發揮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勢,主動對接鄉村產業,建立幫扶合作的長效機制,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三是發揮職業教育文化建設優勢,開展文化培訓和文化下鄉活動,加強對農村的文化供給,增強農民文化自信。
蘇華的提案獲得了全國政協、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2022年全國政協圍繞發揮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先后開展赴黑龍江省的專題調研、與四川省有關部門的遠程調研座談會,并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落實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完善各類涉農職業院校布局、優化涉農專業設置、創新教學培訓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的建議。
近年來,教育部持續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支持。在人才培養方面,實施了“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支持職業院校開展鄉村人才培訓,探索開展鄉村工匠培育;實施雨露計劃和“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幫助脫貧家庭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在產教融合方面,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如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等,在全國組建了約1500個職教集團,吸引約3萬家企業參與,覆蓋了近70%的職業院校。發揮職業教育文化建設優勢方面,教育部積極發揮261個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引導示范縣大力開展鄉村文化培訓和宣講,為助力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2022年8月,蘇華收到了來自教育部對于提案的答復。教育部表示,將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支持涉農職業院校舉辦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和農業技能培訓,為鄉村振興培養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和鄉村工匠。國家鄉村振興局也將指導各地積極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組織引導脫貧家庭新成長勞動力入讀職業院校,提升技能素質,實現高質量就業。
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公布,《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出臺。蘇華認為,職業教育要主動出擊,積極作為,更好地發揮“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本報記者 安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