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百年來,不管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狂風暴雨,我們黨都始終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乘勢而上,砥礪前行,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趕考之路。人民論壇網《學習新得》專欄推出總書記有關歷史主動的重要論述,和您一起學習。
【埋頭苦干、擔當作為】
我們要埋頭苦干、擔當作為,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2年11月16日,第22期《求是》雜志發表的習近平重要文章《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
【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
實踐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2022年10月17日,習近平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的講話
【迎難而上,敢于斗爭】
我們要既正視困難又堅定信心,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迎難而上,敢于斗爭,砥礪前行,奮發有為,以實際行動迎接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
【敢于負責才叫真擔當、真斗爭】
擔當和斗爭是一種責任,敢于負責才叫真擔當、真斗爭。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
——2022年3月1日,習近平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
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始終把握歷史主動】
一百年來,不管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驚濤駭浪,我們黨都始終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新征程上以歷史主動精神實現創新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導 齊衛平: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傳遞了黨中央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的重大信息。這一重要講話,既是鼓干勁促奮進的勵志,又是強化憂患意識的告誡。把握新的機遇伴隨新的挑戰,應對新的挑戰要做好新的準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以憂患意識保持清醒頭腦,以歷史主動精神實現創新發展,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大勢,深察世界動向,把握客觀規律,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是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中流砥柱。新征程伴隨“兩個大局”的演進,黨的使命十分艱巨,要保持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和戰勝新的風險挑戰的充分準備。黨的二十大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具有重大意義。新征程上,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為指導,在破解各種難題中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威力;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不斷提高戰勝風險挑戰的本領和能力,解決好更加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發揚斗爭精神,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開創新未來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王天民:新時代黨員干部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是劈波斬浪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歷經一百八十余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現在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更有條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是,偉大的事業越是到了接近完成的最后關頭,越是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要從根本上避免重大過失和風險,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大力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未雨綢繆,主動出擊,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和困難。
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當前實踐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推動社會事業行穩致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奮斗,務必要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唯有充分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不折不撓地奮斗,凝心聚力地探索,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才能有效避免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風險;唯有充分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滴水穿石,恒久努力,心無旁騖,專注爭取,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實踐中的關鍵問題,使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在接續奮斗中持續推進、如期實現。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