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深度審視歷史方位和發展機遇,鮮明地提出“奮力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和勇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冀振興戰略支點的目標定位,以清晰思路邁出堅定步伐,周密部署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全面系統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
審視歷史方位認準目標方向
四川省大竹縣委、縣政府深度審視歷史方位和發展機遇,鮮明地提出“奮力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和勇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冀振興戰略支點的目標定位。大竹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這一重要目標定位,是基于大竹縣的區位優勢和已有基礎,既有現實依據又彰顯了大竹縣委、縣政府及全縣人民爭先奮進、爭先進位的干事創業精神。
從區位優勢看,大竹縣地處成都、重慶、西安及武漢交匯輻射的腹心地帶,南距重慶江北機場135公里,東距萬州港176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形成了“半小時達州、1小時重慶、1小時萬州港、3小時成都、5小時西安、5小時武漢”的通達格局。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級戰略的深入推進,大竹將迎來一攬子政策疊加利好,也客觀上把大竹縣置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冀振興戰略支點的有利位置。
從已有基礎看,大竹縣自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市”以來,排名不斷前移,2021年已升到第36位。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大關”,達421.2億元,同比增長8.4%;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7.69億元,增長1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04元、22256元,分別增長9.3%、10.4%。其他各項指標穩中有進,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經過不懈的努力,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以清晰思路邁出堅定步伐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目標定位,還必須有明晰的實現目標定位的思路。如果思路錯了,再努力苦干,也難以實現既定的目標,甚至偏離目標。大竹縣委、縣政府從實踐中深刻認識到:黨建是保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發展是第一要務,必須專注定力不動搖;民生是第一根本,必須一心為民謀福祉;實干是第一動力,必須履職擔當重執行;創新是第一驅動,必須解放思想創一流。這些既是過往經驗的總結,又是邁出建設繁榮美麗活力大竹新步伐的信念。大竹縣委、縣政府為凝聚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強大合力,還特別強調要強化“七種思維”,即:強化“戰略思維”,錨定目標全力沖刺;強化“全局思維”,服務大局擔當作為;強化“爭先思維”,提振雄心爭創一流;強化“有解思維”,聚焦重點攻堅突破;強化“創新思維”,大膽探索開創新局;強化“民本思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強化“底線思維”,廉潔自律樹好形象。“內陸”是區位更是心態,“丘陵”意識、“槽地”思維是許多內陸縣市比較普遍的思維定勢。大竹縣地處內陸,縣委、縣政府鮮明地提出要強化“七種思維”,正是為了打破“丘陵”意識、摒棄“槽地”思維,以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推動大竹搶先駛入新一輪區域協同發展“快車道”。
周密部署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奮力進軍中國西部百強縣第一方陣,大竹縣委、縣政府作出了“1245”總體部署,圍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把大竹建成川東北渝東北產業集聚新高地和開放合作新高地,打造新型城鎮化、川渝合作先行、現代產業集聚發展、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示范區,以產業強縣、城市北進、鄉村振興和區域協同四大戰略為統攬,扎實抓好本渝高鐵、引水入竹、北城醫養康養基地、達州—大竹快速通道、繞城快速通道和東柳河流域治理等“七件關鍵大事”,強力推進產業壯大、城市提質、鄉村振興、區域協同、改革創新、環境治理和民生改善“七大攻堅行動”。應該說,大竹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七件關鍵大事”和“七大攻堅行動”,確實抓住了實施“1245”總體部署和四大戰略的關鍵,是符合實際的,體現了統籌推進縣域發展的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和全局思維,這種做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全面系統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
縣域發展是全面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縣域發展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好城鄉發展、縣域內各區域發展,需要統籌好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三產的協調發展,統籌好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縣域發展與相關區域的協同發展等等。縣域發展的基礎和最重要的支撐是經濟發展、產業振興。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要通過發展經濟,為持續改善民生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又要通過持續不斷的改善民生和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有效需求,實現兩者良性循環。大竹縣委、縣政府作出的縣域發展總體部署及其具體戰略舉措,沒有局限于單一的經濟發展或產業發展,比較好地體現了我們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重視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的同時把民生保障和改善擺到了應有的位置。
(作者為湖州師范學院特聘教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