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思想引領未來,新征程催人奮進。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和宣傳闡釋,12月1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第八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人民論壇創刊3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以下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 王松靈在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健康中國峰會主題演講中的發言:
論壇開幕式環節嘉賓線上合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醫學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面對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世界醫學發展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方面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
一、政策與現狀
當前,我國大力推進醫療人才培養。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提升醫學專業學歷教育層次”“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加快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等結構性目標。
全科醫生將成為醫學教育培養重點。全科醫生作為醫學教育培養重點,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特別強調“全科醫生將成為醫學教育培養重點”。
以“5+3”為主體,“3+2”為補充,推進醫學教育發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醫學教育改革目標,提出要“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當前,每年全國招5年制的學生約8萬人,“5+3”一體化培養碩士約8000人,還有8年制授予博士學位約1200人。“5+3”一體化培養已展現出明顯優越性,高素質、高質量的畢業生已得到用人單位廣泛認可。
二、存在的問題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肆虐全世界,中國臨床醫生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和專業技術水平受到廣泛贊譽。分析并審視制約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關鍵瓶頸問題和體系結構問題,對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應對突發疫情長遠布局尤為重要。當前,我國基層全科醫學人才與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匱乏;醫學人才隊伍結構仍顯不合理。
全科醫生匱乏、培養體系亟需完善。疾病譜特點決定社會的醫療問題是常見疾病多見;基層社區診療量大;全科醫生需求量大。基層全科醫生作為患者進入醫療保健體系的第一接觸者,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傳染病防控中也承擔重要責任。但當前,我國全科醫生數量占比僅9%。在崗的全科醫生絕大多數為本科(二本、三本及專升本為主)及以下學歷,對疾病的診治與防控能力不足;同時,待遇低、崗位吸引力不足。
醫學教育學位體制復雜,亟待進一步統一和優化。目前我國大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MD)存在多種學制,相同時間授予不同級別的學位,如醫學博士學位(MD)就有本科5年+碩士3年+博士3年;“5+3”一體化+博士3年;“八年一貫制”;“5+3+1”一貫制等。在培養周期方面,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分成3年碩士和3-5年博士兩個階段,并作為合格醫生培養的重要途徑,使得臨床醫學應用人才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和成本過長,與我國醫師隊伍急需提升博士學位結構的建設需要不相適應。在學位標準方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體系內存在培養標準和學位授予標準不同的矛盾:“5+3”一體化在完成八年的本科培養及畢業后的學位教育后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學位;繼續保留了臨床醫學八年制授予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多種入口、多種培養方式、多種授予標準的混亂。
三、分析與對策
首都醫科大學對140所醫學院校進行問卷調研,有125所院校回饋,其中五年制臨床類專業醫學院校有116所、“5+3”一體化的院校有35所、8年一貫制的院校有16所、“5+3+1”一貫制的院校有3所。這說明包括了不同培訓體系的學校,具有代表性,125所學校當中回饋的構成是有代表性的反饋。
問卷調研問題1【我國臨床醫學學制多樣,存在相同學年、不同學制授予不同學位的情況,對統一規范為“5+3”一體化為主體,同時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畢業生合格者授予醫學博士學位】,贊成占比為86.96%;問卷調研問題2【對“5+3”一體化作為培養全科醫生的主要渠道的醫學博士培養體系建議】,贊成占比為76.80%,主要擔心的是全科醫生的工作條件和待遇不解決,人才的選拔以及就業服務的目標無法達成;問卷調研問題3【對通過“5+3+X”一貫制培養授予MD+PhD項目,培養復合型高水平臨床醫學人才】,贊成占比達90.40%。培養真正一位臨床科學家應是“5+3+2或3”,這樣才能培養出復合型高素質的臨床醫學人才;問卷調研問題4【對醫學學位授予與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相脫離,后者應納入職業培訓范疇的看法】,贊成占比達84.80%。
因此,推進“5+3”一體化作為培養全科醫生主要渠道的醫學博士學位培養體系,體系當中出來就是合格的醫生,并且是通科醫生,畢業后由政府控制比例50%以內可以進行專科醫師培訓,可以進入三甲醫院和專科醫院,大部分50%以上作為全科醫生走向了基層。
這樣的體系有很大的優越性,一是遵循醫學人才培養的規律,科學合理布局醫學人才培養結構體系;二是可以確保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全科醫生的培養;三是學位教育和職業培訓科學回歸;四是提升全科醫學人才教育的吸引力;五是可以充分利用醫學教育資源;六是全面推進落實以“5+3”為主體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國家政策。我期待全社會一起來推進!
分期分批加快實施一體化臨床醫學博士培養體系。53所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或已經開展一體化的院校作為第一批進入試點,還有82所具有醫學碩士學位授權點的院校經過5年左右立項建設考核合格后第二批進入,剩余46家要加強規劃建設,經過10年左右建設周期,考核評估合格者逐漸進入,考核評估不合格者逐漸退出醫學教育。
要形成以推進醫學院校規范化建設的系統工作的機制,加強全科醫生培養的支撐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專科醫師培訓制度,專科醫生培訓應劃入職業培訓范疇,在獲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促進培養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習慣、行為、態度和價值觀。專科醫師培訓制度控制在50%以下,建立培養專科醫生的條件平臺。探索復合型高水平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學位機制,復合型醫學人才學位8年給博士學位的院校就可以進入復合型醫學人才的MD、PhD雙學位畢業的體系中,培養出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建立能夠加快高水平高層次的雙學位人才培養體系,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