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車聯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組織結構創新

【摘要】當前,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車聯網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隨之發生變化,產業發展也呈現開放融合的態勢。作為融合創新的實踐者,車聯網產業兼顧所涉領域的發展需求,逐步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的“共振效應”,對汽車、信息通信和公安交通管理等領域的產業組織結構造成影響。車聯網產業自身組織結構也呈現產業跨界合作的融合化、基礎設施部署的多元化等特征及新的演進趨勢。未來,應從政策法規、跨部門協作等方面施策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推動車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車聯網產業 產業組織結構 智慧交通

【中圖分類號】F426.4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8.004

【作者簡介】何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原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研究方向為數字經濟、數據治理、平臺監管。主要著作有《網絡時代的電信監管》、《巨浪:全球智能化革命機遇》(合著)等。

車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等行業融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車聯網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對于落實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交通強國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對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車聯網產業的內涵外延和發展態勢

重新認識車聯網產業的內涵外延。當前,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車聯網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發生了重要變化。車聯網從發展初期側重于綜合應用服務,逐步拓展到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智慧交通服務體系,我們對車聯網的認識也因此逐步深入。在新的發展階段,筆者認為,車聯網是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人—車—路—云”信息交互與數據高效處理,而形成的貫通汽車、道路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管理、應用與服務等多維度多層次要素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統。

車聯網覆蓋行業較廣,它通過使用先進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術,將對多個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產生沖擊,并將深刻地影響汽車制造業和服務業、電信行業、公安交通管理行業、金融保險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經營模式的轉變。同時,車聯網通過細粒度的感知實現全局性優化和控制,具備大幅度增加安全性、效率和便利性的特性,將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實現傳統產業從單純產品制造向產品和服務融合創新的轉型,同時改變與汽車相關的人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管理模式。

車聯網產業開放融合發展態勢。車聯網產業生態涉及信息通信、汽車、交通、公安等多個行業領域,展現出融合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的時代特征。

信息通信行業主動融入汽車交通。在“端—管—云”的典型系統架構下,通過無線通信、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汽車、交通等行業提供多維多能的技術賦能。一方面,通信行業提供“管”“云”來服務車載和路側的“端”側系統與設備;另一方面,終端可在適配通信頻段和協議等約束前提下,要求網絡和平臺進行針對性的能力設置與調整。

汽車行業為車聯網融合創新提供應用平臺。為滿足新型車載信息服務、自動駕駛等智能網聯應用需求,車聯網將成為車輛感知系統的新增部分,可提供實時交通事件、車輛盲區、超視距感知等增量信息。一方面,汽車行業對信息通信提出了數據可靠性、服務準確性等新要求,從產業方面提出了廣泛覆蓋、全程全網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另一方面,在與信息通信、交通運輸與管理等行業的交互過程中,汽車作為面向最終用戶的產品為駕乘者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服務。

交通運輸與管理行業在車聯網產業融合中扮演“使能者”和“賦能者”的角色。交通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提升交通運輸與管理業務的網聯化與智能化水平,增強數字化治理能力,促進交通管理能力的升級演進,成為“使能者”。同時,交通運輸與信息通信技術結合成為“賦能者”,向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數據服務,促進業務從服務路端向服務車端延伸,助力提升道路交通運輸的安全與效率。

車聯網產業開放融合推動產業組織結構創新

對汽車產業組織結構的影響。車聯網產業發展對汽車需求、供給與產業組織結構產生重要影響,正在推動國內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從滿足用戶需求看,車聯網使得用戶需求從過去的單一關注車輛硬件條件轉變為同時關注車輛內可提供的即時資訊、交通流量等多元信息的軟性需求;從業務產品供給看,車聯網已在逐步構建完善的車載系統,可提供基于北斗/GPS定位的汽車導航系統、道路狀況信息系統、車輛避碰安全駕駛系統、車輛碰撞后的緊急報警系統、基于車輛診斷的售后服務系統和基于駕駛行為的車聯網保險服務系統等應用,并以此提升汽車行業數字化、網聯化和智能化水平并構建新的信息消費體系;從汽車技術進步看,車聯網提升了汽車前端研發設計能力,車聯網平臺聚集的大量駕駛行為和車輛場景數據為汽車底層算法研發、產品設計及其軟件系統優化提供了基礎支撐,使產業研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從汽車產業轉型看,車聯網助力汽車從機械電子產品轉型為軟硬結合的新架構產品,帶來智能座艙、軟件在線更新等場景交互以及危險預警、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等多元化服務,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從產業生態環境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要求車聯網行業間建立基于多方共贏關系和數據分享機制的產業協同生態環境,使目標各異的車聯網行業實現價值最大化。汽車廠商將和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平臺與內容服務商及金融保險公司等合作并將擴展汽車服務業的價值鏈條,實現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同時,車聯網拓展了汽車服務的價值鏈,提供了汽車保養、運維、預警等售后服務新模式,孕育了汽車由擁有向共享轉變的新生態。因此,車聯網發展對于提升我國汽車產品價值,促進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有著重要推動作用,為我國汽車產業,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

對信息通信產業組織結構的影響。目前全球車聯網產業生態不斷豐富,汽車聯網化滲透率不斷提升,全球搭載智能網聯功能的新車滲透率超45%,預計至2025年可達到接近60%的市場規模。隨著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與智能網聯汽車融合應用的更加深入,“十四五”期間,我國車聯網將進入應用部署的新時期,信息通信相關公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車聯網發展將給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商從傳統的通信服務和產品轉向數字化發展帶來難得的機會。雖然整車廠扮演著車聯網第一推動力的角色,但是越來越多的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商紛紛加大了對車聯網業務的投入,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首先,車聯網發展為我國自主可控的基于蜂窩通信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引領全球產業帶來新機遇,華為、中興、大唐等設備商充分研發并驗證了C-V2X產品,拓展了在汽車、交通垂直行業應用的服務能力,形成了新的價值增長空間。其次,車聯網發展為電信運營商等提供了“練兵場”,通過“人—車—路—云”數據實時交互以及海量信息承載的應用實踐,進一步錘煉我國5G通信、云計算等技術的基礎服務能力。同時,車聯網作為5G垂直行業應用的排頭兵,開啟了5G行業應用的新范式,我國基于5G的遠程遙控駕駛、車輛編隊行駛、園區自動駕駛、智能公交、智慧高速公路等應用已步入世界前列。

車聯網發展為互聯網企業打開了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以騰訊為例。在車聯網技術方面,騰訊以智能網聯安全體系建設為基礎,構建起覆蓋安全治理、安全防護、安全監測和安全運營的車云一體化網聯安全體系,發布了“車云一體”戰略規劃、專為智能汽車行業定制了一站式云解決方案“騰訊智能汽車云”,以及覆蓋云管端全方位的“騰訊一體化汽車安全方案”。在構建基礎設施方面,騰訊深度參與多地車聯網先導區和示范區,以及雙智試點城市建設。在天津(西青)車聯網先導區,騰訊協同生態合作伙伴打造了城市級大規模互聯互通平臺和基于互聯網的車路協同體系,支撐落地了豐富的車聯網應用場景。在重慶,騰訊參與打造了城市級MaaS[1]應用,實現了多種交通工具和出行服務的融合。湖北襄陽作為“雙智”試點城市之一,騰訊協同生態伙伴積極參與了車聯網深度應用的探索,在“車聯網﹢智慧交管”建設中,通過邊緣感知和計算設備、中心平臺的融合復用,把車聯網的感知、計算和云端平臺應用到了城市交通治理中。在產業生態方面,以騰訊“智能網聯開放平臺”等為引擎,構建具備低門檻、開放性、可進化和可復用等特點的智能網聯開放平臺,既可服務于B端產業生態,也能助力開發者和使用者實現運營、服務和研發的效能提升,并融合了互聯網地圖、高精地圖、專網地圖、可視化引擎等數據和能力,以滿足車聯網和“雙智”建設的不同場景。騰訊還發布了基于智能網聯開放平臺的生態合作伙伴計劃,其中包括達安、海康智聯、中信科移動和高鴻智聯等14家車聯網和雙智建設重點企業。通過網聯開放平臺,騰訊將積極導入自身優勢與產業生態,共享開放能力,加速場景融合,逐步構建開放融合的車聯網產業生態。

對公安交通管理行業組織結構的影響。首先,在管理方式上,目前交管部門主要的關注點集中在車輛安全、車輛監控、事故處理上。車聯網的出現將深刻地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并通過細粒度的感知實現全局性優化和控制能力的提升,具備大幅度增加安全性、效率和便利性的特征。當前,“車聯網”將信息通信技術對道路交通安全的促進和滲透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以“安全”和“效能”為目標的車聯網服務正在逐步替代發展初期以車廠為主導的面向其品牌汽車駕駛員提供車聯網信息服務的業務模式,通過車路云一體化感知、全局優化和控制,支持實現紅綠燈預警、盲區預警等輔助駕駛應用以及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車等高級別自動駕駛應用,大幅度提升駕乘的安全性。同時,推動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將道路交通的靜態管理模式逐步改變為動態管控模式,通過信號燈配時優化、綠波通行等場景應用,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大幅減少在交通停滯和紅綠燈等待期間的汽車尾氣排放。其次,在產業組織結構上,交通與汽車、信息通信業強化合作,開放融合。例如,中國公路學會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中國通信學會跨界合作,圍繞智慧公路、智能網聯汽車、C-V2X車車/車路通信等重要方面,開展協同協作和聯合攻關,在技術發展路徑、研發共性關鍵技術、編制團體標準、開展工程示范、協同產業化建設等方面形成一致行動的具體工作方案和發展路徑,并成立車路協同自動駕駛一致行動工作組,推動相關行動計劃落實。

車聯網產業組織結構變化特征

產業跨界合作的融合化。車聯網跨界合作已成為各個產業的發展共識,正在明確角色定位、供求關系、合作分工的多維視角產業生態視圖,在無線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牽引下,通過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等應用,實現車聯網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在技術鏈協同方面,信息通信行業聯合汽車、交通等行業共同開展了車聯網應用場景研究,形成了達成共識的“車—路—云—網—圖”技術體系架構以及C-V2X技術發展路線圖,共同定義了應用需求,逐步健全了滿足C-V2X端到端協議棧互聯互通的中國標準體系。在產業鏈協同方面,大唐高鴻、華為等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V2X車規級通信模組,推出系列規模量產的車載終端產品,支持廣汽、上汽、一汽紅旗、蔚來等發布了搭載C-V2X技術的量產車型。萬集、千方科技、海康等智能交通企業推出C-V2X路側解決方案。騰訊、希迪與長沙公交和交警合作,2000余輛網聯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從而實現精準引導、公交信號優先等功能;百度、慧拓與城市、園區、礦山等相關主體合作推廣基于C-V2X的高級別自動駕駛應用。

基礎設施部署的多元化。車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具有種類多、規模大的特點。依托現有4G/5G、光纖固網等公眾電信網絡,已初步形成了全程全網、公專互補、固移結合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部分信息娛樂、數字連接等車聯網應用已經實現規模化成熟發展。同時,圍繞下一代演進的車路協同、網聯自動駕駛等車聯網新應用新服務,正在新建C-V2X直連通信網絡以及路側感知、邊緣計算等智能化新型基礎設施。多元化基礎設施部署將促進“要素全面連接、信息高效處理、狀態全面感知”,構建“路側—邊緣—區域—中心”多層分級的系統架構,形成車聯網產業規模化發展與商用部署的基礎底座。

建設運營模式的多主體化。車聯網建設運營模式既要求地方建設運營主體與電信運營商協同,又要求基礎設施運維與數據運營協作共贏。車聯網應用服務體系覆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以及礦區、園區、港口等眾多場景,需要地方性、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主體與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深度融合,探索解決車聯網建設主體離散化、運營模式多元化、價值模型復雜化的問題,實現產業鏈閉環、業務閉環和價值閉環。此外,車聯網應用可服務于個人用戶、行業用戶和政府用戶等不同目標群體,需要引入更多行業側和政府側的專業化運營主體。我們看到,車聯網建設運營的模式創新,離不開先行先試,需要各地方、多行業主體共同參與。一方面,要充分激發地方國有投資平臺的責任動能,且注重與電信運營商的協同分工,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公司、汽車與交通運輸企業等經驗優勢,促進形成“術業有專攻”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產業各方積極構建服務于不同場景、不同目標群體的商業價值、產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綜合體系,持續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產業生態的競合化。從全球發展態勢看,車聯網產業處于快速發展期,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電信運營商、汽車產業、電信設備制造商、信息服務提供商和互聯網運營商等主體之間處于博弈階段,爭取主導地位,合作與競爭是當前主旋律。經過十多年發展,汽車廠商面向其品牌汽車駕駛員提供車聯網服務占據主要市場。這主要是由于車聯網應用提升了汽車品牌的價值定位及其駕駛員的駕乘體驗,使得車聯網的關鍵組成部分——汽車電子和IT系統正在逐步成為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及其重要的利潤來源,進而導致各廠家對車聯網發展的高度重視。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車廠車聯網業務平臺主要限于自身品牌及關聯品牌,其數據未能與其他相關行業共享。隨著車聯網技術和業務模式的發展,電信運營商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電信運營商充分利用其網絡和云計算平臺的優勢,成為車聯網相關行業業務流程的協調者和利益的綴合者,將他們彼此間的碎片化的信息孤島串聯起來,增加他們的基于數據和信息的消費需求并提高其自身業務的盈利能力。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協同多方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手段建設。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從安全角度出發,正在推動與通信、汽車行業的全方位合作,積極推動交通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并推動車路協同,互動發展。保險公司作為一個新的推動力量進入車聯網,并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保險公司采用車聯網技術,通過技術手段識別新的車輛風險因素,使得風險真實化和透明化,改變傳統車輛保險定價模型,并通過技術手段防止并甄別騙保行為,以減少理賠。雖然保險車聯網服務起步較晚,但由于產業鏈的開放與競爭,加之其面向用戶提供服務,因此發展速度快,推動力強,成為推動車聯網后裝市場的重要力量。

監管機構的協同化。車聯網既需要部際協調,也需要部省協作等監管部門之間的聯動管理。同時,車聯網管理舉措需要在政府側、產業側各自內部和相互之間都更加強調融合和協同。車聯網產業跨領域屬性特征突出,發展面臨技術新、涉及行業廣的復雜局面,需要多個行業主管部門加強溝通協調。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組建了涉及20個部門的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階段性征集產業界需要跨部門協調解決的重點問題,從政策制定、標準創新、測試驗證等多個方面予以協調解決,并推動頂層設計和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先后出臺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產業政策文件。同時,行業管理部門積極深入調研產業發展過程中涉及的需要跨部門協調解決的重點問題,加強產業引導政策制定與法律法規修訂過程中的協同。

車聯網發展需要技術標準、測試驗證等組織間的協同,強化交流與對接、推進融合標準,構建測試驗證能力,有效牽引產業創新發展與應用成熟落地。依靠單個企業、單個科研單位、單個行業組織的單打獨斗難以破局,需要跨行業協同構建適應我國車聯網產業發展的技術標準體系與測試驗證能力體系,為車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作好頂層規劃。當前,信息通信、汽車、交通等行業組織共同推動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各類公路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促進示范應用的開展。汽車、智能交通、通信及道路行業共同建立健全融合標準體系,編制發布《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總體及系列分冊,加快共性基礎、關鍵技術、產業急需標準的研究制定。汽車、智能交通、通信及交通管理四個標委會簽訂了車聯網C-V2X標準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融合標準研發;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測試機構搭建了實驗室C-V2X測試驗證平臺,使C-V2X技術測試驗證的產業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完善。IMT-2020(5G)推進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等行業組織積極合作,先后舉辦了“三跨”、“四跨”和“新四跨”等車聯網C-V2X互聯互通應用示范活動,積極促進了整車、芯片模組、終端、安全、地圖、定位等企業的協同研發和跨界融合。

車聯網產業組織結構的演進趨勢

車聯網產業將向復雜交織的“產業網”演進。當前,信息通信、汽車、交通、公安等多個行業領域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牽引下,通過智能化應用,實現車聯網產業生態的融合創新發展。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智能制造、產品銷售與在線更新、智能座艙服務、汽車信息服務、運維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將全部打通,汽車出廠前與出廠后的生產與服務將逐步連接,形成了汽車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和服務。同時,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參與要素的有效鏈接,將顯著提升整個交通體系的駕乘安全性和便捷性,顯著提高移動出行和貨運物流運輸效率,有效降低道路交通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也得到有效控制。智能網聯汽車與信息通信融合,持續推動汽車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與電動化發展,賦能自動駕駛產業。因此,通過汽車、公安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整個車聯網產業將呈現互聯互通、多方交融、復雜交織的產業網絡形態。

平臺數據聚焦將形成產業交融關鍵樞紐。車聯網平臺是信息數據匯聚點,依托車聯網服務平臺,可實現全面的數據接入、存儲分析、協議開放、賦能服務等能力,將分散在各處的系統串聯、數據打通,在這個基礎上實現更多服務對象的衍生,承載更多的應用場景。當前,“路測平臺—區域平臺—中心平臺”的多層級平臺架構已形成共識,正在推進演進中。從路側平臺看,車載OBU將實時上傳位置數據、車輛數據等,為交通微觀數據采集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來源,并為交通路況、交通流預測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來源。從區域平臺看,由于可及時獲取大量聯網數據,并通過C-V2X區域平臺支撐,車輛本身及交通管理部門可獲得即時的區域交通態勢信息,并結合交通態勢分析判斷,再與集成化ITS控制手段結合,實現更加有效的區域交通調度,提升區域交通效率。從中心平臺看,隨著道路智慧化改造的逐漸完善、車載終端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及分級云控平臺的逐漸部署,車輛等交通參與者、道路感知、環境信息、交通事件等各種信息將匯聚于云控平臺,并由云控平臺進行協同感知、集中分析決策、反饋控制等,從而實現全局的決策和控制,提升交通安全性和交通通行效率,并為未來L4/L5的自動駕駛提供支撐。未來,車聯網子功能平臺將向綜合性服務平臺演進。其中,一些車聯網平臺將提供高精度定制動態地圖生成服務,并與自動駕駛場景結合,借助平臺實現各個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為產業生態體系提供支撐。同時,將打通現有的出行服務平臺、城市治理平臺和交通管理平臺,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應用服務平臺,以促進平臺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實現汽車行業、交通行業、交通治理和管理等多行業跨界融合。

產業生態將呈現多領域滲透趨勢。當前,從細分市場看,車聯網市場由乘用車到商用車延伸到互聯網應用、汽車服務業和保險等行業。從服務形態看,由后裝到前裝,從車內到車外,車聯網服務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滲透到車主的生活當中,并將通過云技術和主動安全系統幫助提高駕駛安全指數。從服務主體看,優質音頻、視頻、車輛服務、生活服務合作商將不斷進入,推動前裝后裝合作生態圈創新。一些地圖、定位導航類公司不斷進入市場并爭相發力,個別實力強大的導航企業從逐步切入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座艙方向,向自動駕駛擴展。芯片制造商、設備制造商、方案設計商、能力提供商將紛紛進入車聯網市場,攜手打造面向自動駕駛的智能產品。三大電信運營商借助其發展規模、資本實力與移動數據的全覆蓋為車聯網的發展鋪開更廣的道路。從技術發展看,隨著5G商用推進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車聯網生態將發生本質性的變化。自動駕駛產業涉及眾多領域,需要構建完整的生態鏈,這是一家公司難以完成的。百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商、高科技公司等不斷增加在Robotaxi、Robobus、最后一公里自動接駁、自動巡游等自動駕駛的典型場景和干線物流、支線物流、末端物流、封閉園區(礦區、港口、機場、旅游景點、學校等)物流等領域的投資并提供相關應用,共同推動載人和載貨的自動駕駛典型場景落地,形成獨具特色、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自動駕駛產業新生態。

優化產業組織結構,推動車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

車聯網產業融合創新是信息通信、汽車、交通運輸與管理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以C-V2X技術與產業發展帶動形成車聯網全鏈條、全領域融合創新發展的“中國模式”,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協同、模式創新和跨部門合作。要落實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交通強國戰略,進一步發揮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的部際協調機制的重要作用,堅持智能與網聯融合的發展思路,加強跨產業鏈協同創新,積極推動車聯網產業邁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一是出臺政策法規,優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環境。跨行業主管部門聯合開展車聯網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趨勢預判,適時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創新產品準入及監管框架。二是推進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協同、模式創新和跨部門合作。面向未來,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協同、模式創新和跨部門合作等,打造跨產業鏈融合發展新模式,構建跨行業跨區域協同的新型基礎設施,探索形成可持續的建設運營模式與價值空間。三是打造融合創新載體,推動車聯網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充分發揮制造業創新中心、行業組織機構等載體的協同創新作用,完善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提升測試驗證公共服務能力,促進技術逐步演進和突破,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研發和產業化發展。

注釋

[1]MaaS意為“出行即服務”,主要是通過電子交互界面獲取和管理交通相關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的出行需求。通過對這一體系的有效利用,可充分了解和共享整個城市交通所能提供的資源,以此實現無縫對接、安全、舒適、便捷的出行服務。

參考文獻

李曉華,2017,《產業組織結構演變趨勢與產業轉型升級》,《開發研究》,第6期。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2021,《車聯網白皮書》,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index_2.htm。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Promotes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He Xia

Abstract: Currently, as the world economy accelerates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an economy with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are changing, and its development also presents an open and integrated trend. As a practitioner of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mee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involved sectors and gradually forms the "resonance effec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ublic security and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itself also presents feature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cross-border industrial cooperation, diversification of infrastructure deployment and new evolutionary trend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optimize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through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ross-sectoral collabor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Keywords: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mart transportation

[責任編輯:包鈺(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