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十年】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面臨深刻調整,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產業鏈提升為紐帶、以創新驅動為抓手、以筑牢安全底線為根本,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步伐,推動中國躋身制造大國之列,開辟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工業發展之路。
鏈群發展建生態,筑牢產業鏈安全穩定和自主可控底線。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交鋒對決、產業安全和效率協調并重、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百舸爭流,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呈現短鏈化、區域化、本土化趨勢,國家之間的競爭從“產業”競爭演變為“產業鏈”競爭,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產業鏈成為首要選項。為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國加快推進制造業鏈群式發展,在關鍵缺失“補鏈”、在基礎薄弱“穩鏈”、在卡點堵點上“暢鏈”、在上下游產業上“延鏈”,構建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打造25家各具特色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大幅提升了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在大國博弈、地緣沖突、突發疫情中展現了充足的韌性,筑牢了工業在經濟增長中的“壓艙石”地位。
“三化”融合增動能,推動工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傳統產業占我國制造業約80%的比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審時度勢新一輪產業轉移趨勢,順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扎實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引導企業在生產流程、運營管理、商業應用中被賦予更多綠色元素和數字新要素,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2021年,我國制造業規模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四成以上的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67家企業入選世界品牌500強,穩居第二位。
創新驅動夯基礎,賡續工業經濟發展后續動力。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基石。十年來,我國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塑造制造業新勢能,培育新動能,在民用飛機、工程機械、北斗導航等重點領域創新上久久為功,布局建設了22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兩個國家地方共建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平臺體系,部分領域開創了“跟跑、并跑、領跑”并存的局面。此外,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產業鏈和創新鏈“雙鏈”融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搶抓數字經濟制高點。2021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7.5%,比2012年提高了10.1個百分點,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接續后續動力。
企業爬坡共進步,增強工業經濟綜合競爭實力。經濟發展規律表明,一國經濟崛起必然伴隨著一批跨國公司和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的成長。2012年以來,我國堅持抓大育小、梯度發展,一方面,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和產業鏈帶動力的龍頭企業,2022年,96家工業企業入圍最新《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比2012年增加51家;2012至2022年,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資產總額由19.7萬億元增長到47.1萬億元,增長1.3倍。另一方面,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十年來,經驗彌足珍貴,成就“聚沙成塔”。但也應該看到,“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未來十年,我國工業經濟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將更為復雜,以規則、標準、價值觀為特點的國際治理秩序加快演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日益凸顯,新一輪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的爭奪日趨激烈,全球制造業版圖面臨深刻改寫,我國制造業危和機并存。但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工業經濟十年發展經驗的支撐下,做大工業、做強企業、做好創新、做優生態,我國必將危中尋機、危可轉機,加快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大踏步邁進。
(作者:關兵,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